吴三桂手中有精兵,但是为什么打不过年轻的康熙呢?

Dorothy_Cullen


吴三桂失败的原因,就是本身性格的原因,自私自利,没有大格局,犯得错误太多。

当时吴三桂起兵的时候,自命为天下督招讨大元帅。天下汉人见他起兵反清,对他还是不计前嫌,都很支持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东南郑家和耿尚两家都支持他,还有西北内蒙、青海的部族也起兵响应。而当时清军能打仗的开国老将死得差不多了,八旗兵总数也就十万人左右,而且已经腐化堕落了。就这样占有这么大的优势。吴三桂还输了,可见他犯的错误有多少。

大家说的战略上的错误,继承人培养不利,还有耿尚两家拖后腿,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还想说的是他性格上的原因。吴三桂所带领关宁军,跟他一样都是自私自利之辈,没有国家民族观念。在崇祯时期,崇祯对他可谓不薄,军饷先发给他,可他呢自私的很,一直想着都是掌握军权,享受富贵。为了这个,他引清军入关。到了康熙时期,还是为了保住富贵荣华,他又起兵了。取得优势后,自私的毛病又犯了,就想着保住富贵,患得患失,这种自私的性格,没我大局观,怎能不败!





郭来说历史


吴三桂作为历史上的大汉奸,当年“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致使汉人天下落入他人之手,后期在云南,又举兵反叛清朝,最终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人唾骂。

要说吴三桂戎马一生,战场经验充足,人近暮年,政治和军事经验丰富,为何却斗不过初出茅庐的康熙皇帝呢?


不得人心

吴三桂当年作为清军入关的引路人,后来成为清朝定鼎中原的绝对功臣,他始终扮演一个急先锋的角色。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亲手绞杀了南明,而且一路把南明永历皇帝从缅甸捉回,并且亲手用弓弦将他杀死。

可以说,吴三桂是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汉人,汉人对他嗤之以鼻,比恨清朝还要恨他。虽然造反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但之前自己把路给堵死了,相当于在明清两朝之间都不得人心,没人愿意跟着他造反。



政策失误

吴三桂造反其实相当仓促,他本意上书康熙乞求告老还乡是试探康熙,结果康熙竟然真的同意了,这使得吴三桂骑虎难下,不得不造反,他是在仓促之间起兵的。

可能是吴三桂年老而显得患得患失,没有了冲劲。吴三桂在席卷了江南后,并没有急于进兵北上,与清朝争夺天下,而是想划江而治,自己安安稳稳当皇帝。殊不知,他是以一隅而对全国,如果一旦陷入了拉锯战,等清军缓过神来,吴三桂的兵力军需和军费都无法与清朝抗衡。



内部不稳

“三藩之乱”是三个王爷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共同发动的,他们以吴三桂为首,但彼此之间又各怀鬼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算成功后,其他二位也不会安心奉吴三桂为皇帝。造成他们内部不稳,军令政令无法得到统一,所以,康熙皇帝利用这一点,对吴三桂坚决剿灭,对其他二位连拉带打,最终三藩被各个击破,稳定了全国的统一。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康熙十四年,吴三桂造反。响应吴三桂的人众多,南方数省相继判清,吴三桂部下王辅臣也在陕西开始造反,叛军一度占领了11个省,而全中国不过18个省,可以说形式一片大好。周军前锋抵达长江边上,北长江以北地区风声鹤唳,许多汉官开始谋划造反,只要吴三桂渡江北上,直捣黄龙,清朝势必无法收拾局面。

而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吴三桂开始坑队友,在长江边上看了三个月的风景,而这三个月给了康熙喘息的机会,胜利的天平慢慢向清朝倾斜,吴三桂的队友要么被策反,要么被投降,在内忧外患之中,吴三桂病死。

吴三桂把一手王炸牌打成了烂牌,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一、政治立场反复,人心丧尽

1644年,吴三桂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李自成,引清军入关,在多尔衮裂土封王的诱惑下,充当满清的爪牙,从东北打到云南,先后消灭李自成、南明政权,忠于南明政权的汉人对其深恶痛绝。更绝自己后路的是,吴三桂为了向刚登基的小玄子表面忠心,吴三桂又打了一次臭牌,将逃到缅甸的南明永历帝抓了回来,自己地盘上把永历帝给灭了,从此以后,那些忠于大明政权的人,对其嗤之以鼻,将吴三桂视为敌人。

吴三桂造反后,打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这个口号顺应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赢得了不少汉人、忠于大明政权的人以及对满清朝廷心怀不满的人的人支持,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席卷长江以南地区,但是没有沿用明朝的国号,吴三桂自己却改国号为周,自封为周王,慢慢的人们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自己丧失人心,最后造反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二、屁股决定了脑袋,人老心也老

人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动物,坐在什么位置,就被那个位置决定了他的眼界、判断以及价值取向,很少有人逃得过这种动物本能的宿命,吴三国也是如此。吴三桂从投靠清朝那一刻起,就是想实现自己裂土封王的目标,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而他自己从来也没想过取代清庭,他一半辈子抉择来抉择去,背叛来背叛去,也是为了这个藩王。

所以当起义军形势一片大好时,吴三桂在长江边上欣赏风景了,开始同康熙谈判,梦想着能和康熙划江而治,搞分裂割据,自己在南方当个周王。三个月,错过了给康熙致命一击的机会,而历史不会再给他一次这样的机会了。

三、内部鱼龙混杂,各怀鬼胎

参与吴三桂造反的人有,耿精忠、尚可喜这些藩王,有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忠于明朝汉人,有对清朝痛恨的人(清朝平定中国时很残暴,比较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两头摇摆不定的墙头草王辅臣,有郑经集团等,这些力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利益的面前不堪一击,康熙看到了这一点,逐个击破,逐渐将吴三桂孤立。没有了队友的支持,吴三桂逐渐在在内忧外患中死去,所以其失败是必然的。



斧王剑圣说历史


吴三桂的造反,有点类似于德国二战,由于前期准备充足,闪电出击,取得了很大效果,但当对手反应过来时,逐渐变得焦灼,深陷拉锯泥潭。


他造反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康熙的削藩政策,打了一辈子仗的老狐狸当然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利,一旦放弃,不仅清朝,南明小朝廷也有可能对付他,毕竟他是汉奸,清军入关时出了大力的;造反时清军已入关二十多年,已经基本稳定统治,不存在全民造反的基础。

战争中期,由于全国各省的支援,跟吴三桂打的焦灼,吴三桂已知不可能胜,妄想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奈何康熙不会同意,跟抗日战争类似,后期终于凝聚了全国力量的被战争养成的清军获胜,打败了这个汉奸,二臣贼子。




ps:吴三桂此人在明末清初的舞台上算是一重要人物,他的举动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降清,引领清军入关,算是符合历史潮流“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算的上千古佳话。他可以算得上一时枭雄,然而造反清朝,反反复复,为世人所不齿,其败,终可期矣。


小主宰呜啦啦


首先,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因此伐兵,攻城都是下策。吴三桂在起兵之初虽然强盛但却缺乏战略眼光。一开始攻城略地,打了不少胜仗,打了清朝一个措手不及,但却在长江边上犹豫不决想与清朝划江而治,当时应该迅速跨江北上拿下关中,再东向攻打北京,最不济也应该顺江而下拿下南京,占据政治战略要地。


当是时,许多清朝王公贵族都打了退出关外的打算,甚至连孝庄都说列祖列宗在白山黑水中起兵,大不了也不会比过去再差,坚定了康熙打到底的决心。

其次,吴三桂年龄大了,没有多少进取心,就为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口号喊的当当响其实自己都不信,遑论手下的将士。即政治军事,目标都不明确。



再者,打仗打的是经济,吴三桂凭云南一省之力对抗清廷全国之力,想想就知道结果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而吴三桂就是碰上了一群猪队友。起兵之初三藩同时造反,西北的王辅臣竟首鼠两端,两相观望,待价而沽。正打得火热愚蠢的耿精忠竟然跟台湾的郑经抢起了地盘,最后被康熙分而治之,逐个击破。如之奈何。


半半仙


兵、炮、枪、马、甲、箭、刀

吴军只有步兵强点,缺马,少炮。在长江以南丘陵地带,尚可凭步兵之锐一争天下。

出了长江,蜻军骑兵优势开始发挥,而且蜻军逐渐集结各方兵力和重炮部队,战场攻守之势易形。

即使努力把能再出淮河北上,在华北大平原,步兵会成为骑兵的盘中菜,在运动中被逐步分割歼灭。

一路北伐,攻克鞑靼京城只是个良好的愿望。吴三桂谋求凭长江天险南北分治,是出于现实军事实力的考量,况且他已过花甲垂垂老朽。

前朝,军事白痴崇祯,不但生剐袁崇焕,还3分尚未成规模的关宁铁骑。使明军重回步兵时代丧失机动打击能力,投放在辽东的巨额军费永远无法形成有效进攻能力。野战全败,坐以待毙!军国大计交于白痴之手,实为亡国之兆!

后世,太平天国兵锋摧枯拉朽,亦是与汉奸军队相持于江准一带。步兵为主的2万北伐孤军,被蜻军骑兵歼灭于天津一带。

机关枪未问世前,马场质量决定一国军事实力,这是无解难题。


白马非马1001


另类君吐了个槽的开讲^_^

我们现在说吴三桂,罕见这个标签是必不可少的,在民国,通常吴三桂都会和汪精卫并列提及,因为他们都出卖本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为“蛮夷之邦”效力

现在有人提及吴三桂年轻时如何小鲜肉,如何英勇过人神马的,其实这和汪精卫一个套路,他还曾刺杀光绪的叔叔,并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呢

然并卵,到最后还是汉奸一枚,妥妥滴。

现在切入正题。

吴三桂出来走两步的话,他的轨迹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他投靠满清,然后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他在云南的时候,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割据称雄,然而他千不该万不该,将流亡缅甸的明永历帝勒杀(亲自用弓弦勒死),为了显示效忠满清的决心,将一个柔弱的流亡小皇帝勒死,如此丧尽天良,恐怕就连康熙也是瞧不起他的;

再然后,当面对消藩的时候,他叛乱了;

他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这个旗号可以笼络很多汉族官僚士人的心,虽然当时民心向背的天平已经倾向满清,但感情上思念前明的力量尚存(民国时期也还有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吴三桂好好加以利用也还能有些作为;

然而他在几番大战胜利后,不思进取不说,居然想和满清划江而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康熙可不是善茬,于是一番运作下来,将吴三桂打的人仰马翻;

这时候老汉奸吴三桂终于放出了大招,于是昏招,他称帝了!

当初投靠满清的时候,他已经做了一次汉奸,勒死永历帝的时候又做了不忘初心的汉奸,这已经让他“反清复明”的旗号显得诡异拧巴,现在他又亲自称帝,搞出个大周的政权,自封昭武皇帝

这个幽默有点黑吖!

然后,然后康熙轻而易举分化了随时准备好分崩离析的吴三桂团队;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另类文史


在当时那个社会,吴三桂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家国放满清鞑子入关,甘心为异族鞍前马后效力,率军从北征伐一路杀到西南可谓忠心耿耿,为满清鞑子问鼎中原贡献巨大,为所有汉人不齿,更甚是征缅用弓弦先斩后奏勒死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彻底和汉族士大夫地主前朝文人分裂,是不容置疑的铁杆汉奸,晚年为了自己一己之利和欲望再次反水老东家,不顾天下百姓苍生和康熙开战再次打出反清复明除了鬼信,他已经失去的是人心向背,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即使不是康熙也是必败,何况是年轻气盛精力旺盛有政治野心抱负的康熙皇帝。


苍茫大地一棵草


吴三桂,一个根正苗红的官n代。老爹是辽东总兵,舅舅是祖大寿,小老婆是陈圆圆~

除了全家都是4A级历史文化名人外,吴三桂自己也是个奋进boy,不但会写写画画,而且不到20岁就中了武举人。

1630年春,明军回防锦州。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领500人外出侦察敌情,刚出门就碰上了专业碰瓷的皇太极以及上万八旗军队。一下子就被围 成了荷包蛋状。

祖大寿见后金军队人多势众打不过,正纠结着要不要放弃这便宜妹夫,侄子吴三桂就带着二十来个家丁,偷偷的溜出城去,提刀上马突破重围,将倒霉老爹救回城中,还顺便over了个后金将领。

皇太极说:“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此后,吴三桂连同皇太极的评语火遍大江南北(具体参照梅长苏筒靴)

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后,明朝已没有任何能力再组派大军援助辽东,唯独吴三桂一军较为完整。加之袁崇焕被崇祯剁得稀巴烂,明朝只能依赖吴三桂来主镇辽东。

崇祯十七年初,前EMS快递小哥李自成带着农民兄弟们东征北京。崇祯立即下令吴三桂率兵勤王。

但此时的吴三桂早已不是那个naive的小鲜肉,他长期过着左手问崇祯要钱要粮要妹纸,右手和舅舅祖大寿(已降清)书信暧昧的精分生活。得令后的吴三桂慢慢悠悠地往京城挪,速度堪比二环晚高峰的车。

没想到同事们太弱鸡,除了周遇吉外,农民军几乎没遇到过抵抗。在吴三桂三月十九抵达山海关时,给前几个皇帝还了一辈子债的崇祯早已自缢于煤山。简言之,吴三桂本想着薅崇祯更多羊毛,结果手一滑,把皇帝活活玩死了。

然后就是戏曲话本电视剧玩了500年的梗:“冲冠一怒为红颜”,但事实并非如此。

农民军进京后抢钱抢粮抢女人,各个都像脱缰了的哈士奇。李自成无力约束部下,自己还挨个向大臣要钱。结果也不小心玩脱了,不但把吴三桂的便宜老爹打得奄奄一息(此时吴三桂已在拜见李自成的路上),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去。

气晕了的吴三桂立刻就打回山海关,然后一片石就“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然后发现打不过李自成,然后向清兵求援,然后就在多尔衮帐前剃了头……

成了平西王后,吴三桂问汉奸前辈洪承畴怎么才能“世镇云南”?洪承畴答曰:别灭南明

于是乎吴三桂称崇祯为故主,表明心意“矢志新朝”。但到了顺治十八年,闲得发霉的吴三桂还是率军进入缅甸。把永历帝父子活活勒死,彻底完结了大明。

到了小玄子动手削藩时,吴三桂的汉奸之名都传到贝加尔湖了,长江以北完全没有汉人鸟他。吴三桂在横州一圆皇帝梦五个月后便势穷病死,手下部将也被灭的渣都不剩。

小怪吐槽: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汉人政权互相撕,造反割据闹翻天大家也能看得津津有味(那么表脸的刘备都有人粉)。但只要牵涉到外族,性质就完全变了。汉奸这个帽子一扣上,就等于自绝于天下。

吴三桂的军事才能和兵力优势确实杠杠滴,如果他没放满清入关,勒死永乐帝,残杀汉人同胞,反清复明未或许可成。

吴三桂虽然是大汉奸,但明亡的锅也不能都甩给他,流寇、党争和脑残皇帝们更是功不可没。李自成也是,你要昨天送钱要人家归顺,今天就打人家爸爸,你四不四傻?


威廉一懒众衫小


狐狸兔子🐰没了,狗肉烹调。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