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时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不和?

tiger-liu0816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力是相当强大的,之所以没有达到最顶峰,军迷看二战的军事历史应该知道,日本的海军和陆军的矛盾十分的多,甚至出现了陆军造军舰,海军造坦克的事情发生,所以,日本军力的当时衰落也是有一定内部原因的。

其实这两大军种之间的矛盾,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双方一直争论不休,折腾了五十多年!矛盾之一是在19世纪后期,日本发生了倒幕运动(也就是日本所谓的暴乱,倒幕之后才有的明治维新)。长州藩属于倒幕派,萨摩藩起初是将军派,但后来大势已去才归降为倒幕派的。所以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一直有矛盾。

矛盾之二是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是贫富两个阶层的斗争。日本海军多出身于富裕的贵族和富商家庭,而陆军多出身于普通的中下级阶层,两个阶层都认为自己是日本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谁都不服谁,谁都看不起谁,两派甚至不通婚,打仗的时候也彼此不配合,甚至互相挖坑。

矛盾之三是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是资源和利益之争。日本是个小国,资源短缺,财力有限,虽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剧增,但仍然比较有限。

矛盾之五是日本海军学习的英国海军模式,提倡以海战为主,陆战为辅。而陆军恰恰相反,学习的是德国,陆军为主,于是两边的矛盾更大了,谁都想做大的,所以一直不和。

就因为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这些矛盾,才能让他们当时不能完全协调配合,才使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没有达到顶峰的地步,也加速了日本最后的投降,要不日本估计还得猖狂一些时间!


杨树皮砍大刀


日本海军陆军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日益激化,到了二战期间,几乎就是发展到了顶峰。矛盾这种东西,只要没有解开,就会越来越深,导致最后根本就不可调和。虽说不可调和吧,但关键的时候,双方还是有立场的,毕竟他们还是共用一个天皇的。

历史渊源

倒幕运动时期,长州藩和萨摩藩都是天皇的追随者,后来长州藩控制日本陆军,萨摩藩控制日本海军。比如乃木希典寺内正毅都是出自长州藩,东乡平八郎就是萨摩藩的。最初这长州藩和萨摩藩就不对付,理念完全是相对的,而且还爆发过冲突。这个时候,他们就看对象不顺眼。

而且,日本陆军其实都是穷人出身的,而日本海军将领大多贵族出身。海军打心眼里瞧不起陆军,而陆军自认为一腔热血。日本后来的二二六兵变,其实就是抓住了陆军穷苦出身这一点,利用大家都是穷人家孩子,凝聚了人心,才发动的起兵变。兵变失败后,日本海军得逞了,使劲给日本陆军下绊子。

资源问题

日本陆军海军一个主张北上一个主张南下,这就导致双方意见分歧严重。起初日本北上派占了上风,张鼓峰事件,日本算是吃个哑巴亏,而诺门罕战役,日本等于是被直接一个大耳光打的满地找牙。而海军主张南下,诺门罕之后,海军瞬间得逞,结果给日本送上了一个不归路。

其实战略方向并没太大问题,主要就是这个资源配给上,陆军坦克飞机大炮要资源,日本海军军舰要资源,本来就没多少,两边打的不可开交。而海军拿到的资源远比陆军多,为啥同样是“皇军”,你拿的就比我多啊,这不公平。而海军认为,如果不是陆军,我们装备能更多。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心里,不打起来才怪呢。

<strong>

日本海军陆军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矛盾,冲突一直都有,只要调和不了,那就开干,甚至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海军曾经动过枪。


御史三大人


这个其实要从四方面来说:

第一就是有历史渊源在里面

众所周知,倒幕战争后,日本海军起源于萨摩藩,日本陆军起源于长州藩。虽然都是倒幕战争的中坚力量,但萨摩藩和长州藩自身在政治理念上就完全不同,长州藩是攘夷派,萨摩则是将军派,希望实现公武合体,这就从根源上产生了矛盾。

还记得电影《最后的武士》么?就是以主张公武合体的萨摩藩武士代表人物,西乡隆盛为原型的。当然了,最后这一派自然是打败了,但是这个矛盾可以继续延续下来了。

第二:有军事思想的差异在里面

日本是个典型的岛国文化,因此海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从明治维新到二战这段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对于发展海军的不遗余力、甚至是砸锅卖铁、赌上国运式的穷兵黩武。海军又是技术性兵种,本身就是受过教育的、掌握技能的,再加上历史渊源,愈发的看不起日本陆军。

二战前的日本陆海军战略思想自然也是完全不同,陆军叫嚣着北上、海军则高呼南下,这种战略思想的差异,矛盾能小得了么?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资源矛盾造成的

日本弹丸之地,二战前及二战时资源匮乏又野心膨胀,而海军基本上占用了大部分的资源,这一点让日本陆军极度不满,从武器装备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日本陆军的穷破窘况,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个“陆军马鹿海军马鹿”对骂的梗出现的原因。

这种坦克也真的只有日本才能正经八百的装备部队了

第四,日本政体原因也加剧了这种不和的存在

二战中的日本战时内阁,首相要么是陆相上来干,要么是海相上来干,反正就是谁打的不行,就换一个上来,一上来先把原来的战略作废,换一个打法继续来。政策别说什么连续性了,连战争战略都是一会一会的变,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能相互看顺眼才奇怪了。


老李滔滔不绝


日本陆军和海军的问题由来已久了。

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快50年。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本土进行了倒幕运动,之后又发生了明治维新。长州藩属于倒幕派,萨摩藩起初是将军派,但后来大势已去才无奈归降为倒幕派的。所以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一直有矛盾。

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这两个派别同时进入高层,谁也不愿意做示弱,谁也看不起谁,双方水火不容。长州藩逐渐控制了日本的陆军,而萨摩藩控制了日本的海军。

在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提出帝国要生存必须依靠海军,海军必须要强大起来。所以日本海军学习的是英国海军的治军模式,提出海战为主、陆战为辅。而陆军的刚好相反,提出陆战为主、海战为辅。双方矛盾又激化了。

在近代1905年日俄战争里,日本海军包围了旅顺港,请求陆军炮火援助,陆军作战参谋部拒绝了,这一举动,导致日本海军伤亡惨重。在抗战事情,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包围了上海,陆军大臣不愿意出兵援助,海军的参谋部去祈求陆军才出兵。

在物资分配上,陆军和海军也有纠纷。在日本本土,本上钢铁资源就比较少,陆军提出要多造坦克大炮,海军要提出造战舰,双方又有矛盾。日本陆军想和德国陆军共同夹击苏联,而海军想和美国一起夺天下,可日本的财力资源不允许两个计划同时进行,故双方矛盾依然很大。导致日军整体的战斗力不是多高。


日暮惜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不和是公开的秘密,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日本海军和陆军创立后的历史原因;第二,则是陆军和海军为争夺战略资源而不和;第三,作战的大策略上不和。事关生死大战时,陆海军还是互相配合的相当默契的。

日本海军和陆军不和的历史原因

德川幕府末期,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逐渐认识到民族危机,他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目的就是振兴日本,推翻幕府统治。

长州藩人士比较热血,主张武力尊王攘夷,而萨摩藩的人士主张随大局而动,长州藩发动政变失败后,萨摩藩曾经在禁门之变中镇压过长州藩。当时长州藩的士兵鞋底下都有“萨贼会奸”四个字,可见仇恨至深。后在土佐藩的撮合下建立了倒幕的萨长同盟。

1868年明治天皇临政,1871年建立新式陆军,长州藩集团霸占了陆军权利;1872年日本海军成立,萨摩藩集团控制了海军权利。以前恩怨又移植到海军和陆军中,语言上的互相轻视,互称对方为海军马鹿、陆军马鹿;而且海军人士和陆军人士互不通婚。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陆军围攻旅顺,死伤惨重。海军表示可以炮火援助,陆军死活不肯,仍然采用人海战术猛攻。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二战时期。

日本海军和陆军为争夺资源而不和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陆军和海军都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为了争夺物质的分配权,双方的嘴仗也是不断,陆军需要坦克、冲锋枪、大炮,海军需要航母、战列舰等。最终海军占了上风,但是也要分配一些资源给陆军。海军的军舰有好多是用木头建的飞行甲板,军舰第一层用钢材,不少的第二层都用的是木头代替。陆军也好不到哪儿去,日本的重型坦克只制作了样本,根本没有制造,消耗子弹多的冲锋枪也造了很少。(日军赤城号航母图)

在作战的战略方向上不和

在占领中国东北后,究竟是北上还是南下,陆军海军争执不下。陆军占了上风,发起了了“诺门坎战役”,结果是一败涂地,只好南下作战了。其实东南亚国家长期在美英法荷等殖民统治下,开发了不少像石油这样的资源,海军瞄准的是作战资源,而北上后资源相当匮乏,更多的是配合德国军队的作战,于日本无太大利益。(诺门坎战役苏军缴获的日本陆军机枪)

二战日本海军和陆军争斗的奇葩事件

一、1888年,日本明治政府打算设立参谋本部,主要是为了统一战时总体指挥,参谋总长这一职务成了海军和陆军争夺的对象。伊藤博文是个精明的首相,直接让海军和陆军各自成立参谋部吧,谁也不得罪。陆军的山县有朋对参谋总长志在必得,伊藤博文的分立方法说什么也不同意,一定要分出高下来,最后决定战时成立“战时大本营”,由陆军将领担任最高指挥,海军配合;和平时期互不统属。

二、淞沪会战时期,日本海军陆战队被围困在租界。海军大臣向陆军大臣请求援助,陆军的意思是你们海军首先服软,服软后援军马上出动。

三、二战末期,日本军队退守本土。此时陆军和海军为了争夺日本的整体防御指挥权还争斗起来。

1945年,日本本土被美军占领,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的海军和空军都瓦解了,再也没了争斗。


穿越再现彼岸


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日本的陆军和海军,明明都效忠于同一个国家,却一直很不对付。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二者之间发生的那些事情了。

在德川幕府后期,各个势力开始站队,选择是支持幕府,还是支持天皇。

而长州藩和萨摩藩,就站在天皇这边。

有一部大河剧叫《西乡殿》,讲的就是那时候的事情。

后来,天皇掌权,长州藩的部队组成了日本陆军,萨摩藩的部队则成了海军。

听起来很和谐,对不对?

实际上,这都是表面的。

这两个藩,虽然站在了同一个屋檐下,可惜并不对付,总是要掐架。

即使改编成了国家军队,也是如此,毕竟还有很多旧帐没有算,一直都想着坑一坑对方来解解气。

比如,日俄战争的时候,陆军在旅顺战斗,死伤惨重;而明明该给予炮火支援的海军却袖手旁观,导致陆军阵亡近四万人。

再比如,日本海军和美国交手的时候,航母被击沉了;那些航母上的飞机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找陆军的机场去停靠,没想到后者直接拒绝了海军飞机的要求,甚至还扬言,如果这些飞机敢来到机场上空,就直接击落,根本没给半点商量的余地。

再者,就是经费的原因。

海军得到的经费比陆军要多很多,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矛盾点——毕竟钱是有限的,给海军多一些,就只能给陆军少一些;相对贫穷的陆军心中不爽,这笔帐便也算在了海军头上。

本来都是小事,攒着攒着,矛盾就大了。


历史上的冷知识


在日本幕府时期,当时的长洲藩和萨姆藩都站在天皇一边,但是在此之前,长州藩和萨姆藩几乎是天天打,在站在天皇这边后,长州藩的部队成为了后来的日本陆军,而萨姆藩的部队则成为了日本海军。

虽然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陆海军的矛盾并没有太明显的显露,可在接下来的日俄战争中,二者的矛盾就暴露无遗了。在攻打旅顺时,陆军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阵亡了将近4万人,究其原因,就是日本海军不给陆军炮火支援所致。在此之后,日本陆海军的矛盾就逐步开始了。



发展陆海军都要耗费原本就不多的资源,而陆海军又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发展资源上(钢铁,石油)矛盾很多。


二战日本海军损失最大,几乎全军覆没,海军指责陆军偷懒,陆军指责海军不打胜仗浪费资源。


武备战研菌


关于日本陆海军矛盾已久的例子是数不胜数了。尤其在二战时期,二者的矛盾激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中去。

在战后的日本国内,对于二战战败的战争责任,也可见日本陆海军的矛盾。

列如日本人拍的电影《山本五十六》,无论是新旧版本,身为主角的山本五十六都看不起电影中的日本陆军。在电影中,日本陆军就是帮没脑的二百五,先是大魔头辻政信要求山本同意三国同盟。对此山本反唇相讥:“你应该去美国,数数他们有多少工厂。”含义的是,日本陆军自不量力,以为靠自己就能战胜美国,也说明日本的国力不如美国。

然后,是电影中的陆军嘲笑海军,你们中途岛损失巨大,我们知道。在这里,还是辻政信揭底,说海军还有驱逐舰没用,意思是嘲笑海军是胆小鬼。

虽然只是部电影,但还是说出了当年的陆海军在二战时期的矛盾突出地方。

就笔者看来,其实日本陆海军是一丘之貉,并不是说现在人所谓的海军亲英美,陆军亲德国,所以,二者在选择同盟国的问题上就分道扬镳了。

日本海军可不是说知道美国国力,所以认为和美国开战是必败的。就算是山本五十六本人,也不会说什么不想和美国开战。熟悉了美国国情的山本,是认为凭日本的国力,消耗不过美国,所以失败。

而相对的日本陆军,也不是不知道美国的实力。日本陆军早期就有专门研究欧美国情的部门,自然清楚。

(就好比梅津美治郎,早年的他都在欧美当武官)

但二者在同德国结盟不和的原因,其实是不想把自己的实力消耗在没有太多收益的战场。

二者其实都心知肚明,一旦三国结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目标,那就是陆军要把主要兵力对付苏联。海军则要当配角,给陆军陪衬。在对苏作战准备上,陆军希望海军提供后勤保障,山本五十六身边的走狗富冈定俊干脆就向陆军表明,不会派遣海军飞机协助。意思就是说,陆军自己惹事,我管不着。

但陆军可不是笨蛋,自然知道南下好处大大的有。所以,其实陆军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先搞定南方,短期搞定南方后,立刻回师,一举杀入西伯利亚。

这就是陆海军怎么会在对外战争方向上出的矛盾核心了。

而海军讨厌陆军的一个地方,也就是海军不想把自己的船舶部队给陆军使用。这个矛盾在中国战场就可见了。在中国内河的日本军队的船艇,还不是属于海军的东西。是陆军独有的船舶部队。

除此之外,海军做事和陆军一样,不喜欢把自己推到前台,还是想要收获大大的,损失小小的。可能这个和陆海军出风头说法有些奇怪,但可以从一些实际情况看出。

在瓜岛之战中,战场的决定者其实是陆军。只要瓜岛上的日本陆军拿下整个瓜岛,那就不用在瓜岛附近旷日持久的投入军队了打消耗战了。

山本五十六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山本忽悠辻政信,为了陆军,我愿意把大和号开到瓜岛海上。

最后,山本五十六真的是在“船销”,除了大和号之外,联合舰队不知道多少舰艇葬身瓜岛海底。而山本的承诺,需要陆军自己开发——还是让陆军自己想办法搞运输,养活瓜岛上的几万饿死鬼。

而陆海军对外是打仗打不赢,自己内部则是吵架吵得欢。其不和的原因,说到底,就是把责任推给对方。骂对方是贪生怕死的家伙。

现在还能看到这个奇特景象。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主要源于古代日本军阀藩邦林立,日本海陆两军分别是由萨摩藩和岛津藩分别演变而来,历史上就不对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