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美国实力强大四处侵略,为何却不统一整个北美地区?

统治心灵


[捂脸]根本原因是19世纪后期,世界民族主义普遍开始出现!英法统治了几百年的殖民地都相继独立,美国人还怎么吞并新的土地?实际上,20世纪,除了二战后,欧洲的德国被打趴下后,德国土地被波兰、苏联吞下,还有印度吞下锡金,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发生过吞并其他国家领土的事情!(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半岛,这个历史复杂特殊)!19世纪初期,南美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独立,这些国家接受了西欧的天主教、语言、制度,但并不认同西方殖民者,赶走他们!美国要武力征服拉丁美洲、加拿大,那么,将面临此起彼伏的反抗。(能够接受经济掠夺,但直接殖民和吞并接受不了)后世的阿富汗,就坑死苏联。


芳香满园空凋零


这个问题问得好,既触及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本质其演变,同时也涉及到了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本质。

首先,美国曾经吞并北美其它国家的土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去看这些历史演变,基本上都发生在20世纪之前。换句话说,也就是发生在北美地区无论是国家纷争还是民族独立,各种纷扰不断出现的时候。每当这些冲突与美国国家利益发生纠缠时,美国就会一步一步蚕食这些国家的土地。但是从20世纪开始,在北美大地上基本上没有再发生类似的情形。因此,对美国来说,也就基本不存在蚕食邻国土地的契机或动机。

其次,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有一个不断提升完善和演变的过程。从20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自我提升过程。这就是无论美国、英国还是法国,都逐渐从早年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过渡到现代民主国家。其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原先由这些大国所占据的殖民地都先后独立。

上述两个原因是美国虽作为霸权国家,但同时也作为民主国家在20世纪之后不再蚕食北美其他邻国土地的重要原因。


邱震海


美国并不是不想统一北美,而是一步步蚕食。美国刚建国时只有十三个洲,现在五十个洲。除阿拉斯加是从俄罗斯购回的外,其他都是靠侵略和掠夺等手段占有的。如加里弗尼亚,佛罗里达、新墨西哥等是从邻国墨西哥割让的。夏威夷处在太平洋,原来是王国,因战略地位重要,将其并入自己的版图。美加曾经也发生过战争,但遇到了加拿大的顽强抵抗,且加是英联邦国家,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当时强国英国的支持,吞并没有得逞。美国是移民国家,原来的主人是原住民印第安人,是欧洲的列强采取鹰占鹊巢的手段屠杀和赶走印第安人才建立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是一部血淋淋的野蛮侵略史。由于美国在美洲一家独大,周边国家基本上都顺从,逐渐地变为势力范围和后院。没有必要再去占领。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仍然存在。


赵建明Zhao


美国只有二三亿人口,却有和中国面积差不多的领土,耕地面积就占世界耕地面积的20% ,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气候和降水都很适宜。位置又在大西洋彼岸,不用考虑欧亚强国的侵略。难怪有人说"天佑美国",这就是说美国人的生存条件很优越,客观上没有必要强行出国抢掠。第二个原因,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国家的建制又是三权分立,当当世界警察可以,但要出国夺一块地方据为国有,不但没有必要,国会也不会批准。美国人不会为此愚蠢的想法投赞成票,并形成决议。就是后院的小小古巴,美国也只是封锁 ,并没有占领的意思。美国在这一方面还是会顾及面子、道义,世界老大绝不会让人诟病,像俄罗斯那样赤裸裸地抢占别国土地,让自己的形象受损。美国每次出兵干预其他国家都会"师出有名",哪怕是理由相当牵强附会 , 但 绝不会无所顾忌随心所欲。所以美国周围的国家——南北美洲国家,没有也不会遭到美国入侵。


洛阳老董1


美国太乱了,连个“核心”都没有?总统干几天就必须下台、说明政权不稳定摇摇欲坠;

再说了,美国人没有伟大领袖、向谁“看齐”呀?团结在谁周围呀?

所以说,仗着财大气粗,象布什家族靠基因传承当总统、谁在台上只为他自己家族及所在共和还是民主党、一党之私谋私利,谁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统一北美伟大事业呢?


秦时月399


蛋糕🎂大了,也吃不完,吃多了又会腻,

当时大航海时期,美军肯定先控制着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海域。海里资源肯定比陆地多吧。

加拿大,格陵兰,当时这两个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又没金矿和石油,美国人口又不多,拿下也没用。

如今的美国太空计划,先抢占火星资源,要知道一飞船火星矿场拉回地球,是450倍的利润。


出云小课堂


封建社会、独裁国家以开疆辟土为荣,民主国家以侵略为耻。同一个行为由于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结果就相反了。


东郭无戈


苏联俄罗斯领土大最后下场是分裂解体,这就是侵略者占领者的下场


手机用户59080451408


美国到处侵略???……


平心l鼓


美利坚合众国加拿大州,下面的美国人不认为是同类,美国人认为那是拉丁美洲,只有美国和加拿大才是正宗的北美。就目前来看,加拿大与美国一个州能有多大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