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美國實力強大四處侵略,為何卻不統一整個北美地區?

統治心靈


[捂臉]根本原因是19世紀後期,世界民族主義普遍開始出現!英法統治了幾百年的殖民地都相繼獨立,美國人還怎麼吞併新的土地?實際上,20世紀,除了二戰後,歐洲的德國被打趴下後,德國土地被波蘭、蘇聯吞下,還有印度吞下錫金,其他地方几乎沒有發生過吞併其他國家領土的事情!(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這個歷史複雜特殊)!19世紀初期,南美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獨立,這些國家接受了西歐的天主教、語言、制度,但並不認同西方殖民者,趕走他們!美國要武力征服拉丁美洲、加拿大,那麼,將面臨此起彼伏的反抗。(能夠接受經濟掠奪,但直接殖民和吞併接受不了)後世的阿富汗,就坑死蘇聯。


芳香滿園空凋零


這個問題問得好,既觸及到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本質其演變,同時也涉及到了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本質。

首先,美國曾經吞併北美其它國家的土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我們去看這些歷史演變,基本上都發生在20世紀之前。換句話說,也就是發生在北美地區無論是國家紛爭還是民族獨立,各種紛擾不斷出現的時候。每當這些衝突與美國國家利益發生糾纏時,美國就會一步一步蠶食這些國家的土地。但是從20世紀開始,在北美大地上基本上沒有再發生類似的情形。因此,對美國來說,也就基本不存在蠶食鄰國土地的契機或動機。

其次,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也有一個不斷提升完善和演變的過程。從20世紀開始,西方國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自我提升過程。這就是無論美國、英國還是法國,都逐漸從早年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過渡到現代民主國家。其在國際政治關係中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原先由這些大國所佔據的殖民地都先後獨立。

上述兩個原因是美國雖作為霸權國家,但同時也作為民主國家在20世紀之後不再蠶食北美其他鄰國土地的重要原因。


邱震海


美國並不是不想統一北美,而是一步步蠶食。美國剛建國時只有十三個洲,現在五十個洲。除阿拉斯加是從俄羅斯購回的外,其他都是靠侵略和掠奪等手段佔有的。如加里弗尼亞,佛羅里達、新墨西哥等是從鄰國墨西哥割讓的。夏威夷處在太平洋,原來是王國,因戰略地位重要,將其併入自己的版圖。美加曾經也發生過戰爭,但遇到了加拿大的頑強抵抗,且加是英聯邦國家,理所當然地得到了當時強國英國的支持,吞併沒有得逞。美國是移民國家,原來的主人是原住民印第安人,是歐洲的列強採取鷹佔鵲巢的手段屠殺和趕走印第安人才建立的國家。美國的歷史是一部血淋淋的野蠻侵略史。由於美國在美洲一家獨大,周邊國家基本上都順從,逐漸地變為勢力範圍和後院。沒有必要再去佔領。但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仍然存在。


趙建明Zhao


美國只有二三億人口,卻有和中國面積差不多的領土,耕地面積就佔世界耕地面積的20% ,各種資源異常豐富,氣候和降水都很適宜。位置又在大西洋彼岸,不用考慮歐亞強國的侵略。難怪有人說"天佑美國",這就是說美國人的生存條件很優越,客觀上沒有必要強行出國搶掠。第二個原因,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國家的建制又是三權分立,噹噹世界警察可以,但要出國奪一塊地方據為國有,不但沒有必要,國會也不會批准。美國人不會為此愚蠢的想法投贊成票,並形成決議。就是後院的小小古巴,美國也只是封鎖 ,並沒有佔領的意思。美國在這一方面還是會顧及面子、道義,世界老大絕不會讓人詬病,像俄羅斯那樣赤裸裸地搶佔別國土地,讓自己的形象受損。美國每次出兵干預其他國家都會"師出有名",哪怕是理由相當牽強附會 , 但 絕不會無所顧忌隨心所欲。所以美國周圍的國家——南北美洲國家,沒有也不會遭到美國入侵。


洛陽老董1


美國太亂了,連個“核心”都沒有?總統幹幾天就必須下臺、說明政權不穩定搖搖欲墜;

再說了,美國人沒有偉大領袖、向誰“看齊”呀?團結在誰周圍呀?

所以說,仗著財大氣粗,象布什家族靠基因傳承當總統、誰在臺上只為他自己家族及所在共和還是民主黨、一黨之私謀私利,誰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統一北美偉大事業呢?


秦時月399


蛋糕🎂大了,也吃不完,吃多了又會膩,

當時大航海時期,美軍肯定先控制著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海域。海里資源肯定比陸地多吧。

加拿大,格陵蘭,當時這兩個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又沒金礦和石油,美國人口又不多,拿下也沒用。

如今的美國太空計劃,先搶佔火星資源,要知道一飛船火星礦場拉回地球,是450倍的利潤。


出雲小課堂


封建社會、獨裁國家以開疆闢土為榮,民主國家以侵略為恥。同一個行為由於價值觀世界觀不同結果就相反了。


東郭無戈


蘇聯俄羅斯領土大最後下場是分裂解體,這就是侵略者佔領者的下場


手機用戶59080451408


美國到處侵略???……


平心l鼓


美利堅合眾國加拿大州,下面的美國人不認為是同類,美國人認為那是拉丁美洲,只有美國和加拿大才是正宗的北美。就目前來看,加拿大與美國一個州能有多大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