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又稱閃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來王國及以色列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佔領和統治。經過三次大起義後,猶太人幾乎全部離開巴勒斯坦,從而結束了猶太民族主體在巴勒斯坦生存的歷史。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與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第一次中東戰爭

二戰期間,大量猶太難民逃到了巴勒斯坦地區,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是英國的殖民地,受過良好教育的猶太人不斷移民到這裡,併購買了大量土 地。2戰結束,600萬流散在歐洲的猶太人被屠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聯合國批准下,他們建立了以色列國,但建國的第二天,埃及, 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等阿拉伯國家就開始進攻以色列,他們不同意以色列建國,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國的隔天凌晨,阿拉伯7國聯軍進攻以色列,以色列不堪一擊,眼看就要勝利了,美國立即讓聯合國叫停了阿拉伯軍隊,而以色列藉此喘息機會,發動全國動員,建立了自己的國防軍,並且得到英美法等國先進的武器。當戰爭再次繼續的時候,發生了大逆轉,以色列軍隊狂虐阿拉伯聯軍最終,以色列險勝,佔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80%,這場戰爭中有96萬巴勒斯坦人被趕出家園,淪為難民。

第二次中東戰爭

英法為奪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與以色列聯合,於1956年10月29日,對埃及發動的軍事行動。英法以三國的行動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指責。美蘇兩國均介入此事件,並對三國施加壓力。11月6日,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英法兩國被迫接受停火決議,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島。英法兩國的軍事冒險最終以失敗告終,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自身目的。這場戰爭也標誌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成為真正主宰中東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早晨7時45分,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一切機場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空襲半小時後,以色列地面部隊也發動了進攻,阿拉伯國家也開始抵抗。至十日戰爭結束,阿拉伯國家失敗。

蘇聯策劃戰爭,它曾計劃進攻以色列,企圖利用散佈假情報等手段蓄意挑起了這場阿以之間的戰爭,而蘇聯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由於以色列在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為了對付這一威脅,蘇聯希望在戰爭中聯合埃及對以色列的迪莫納核設施進行轟炸,他們甚至還計劃在以色列沿海登陸。當時,蘇聯的核潛艇也駛近以色列海岸,以便在以色列準備使用核武時對其進行還擊。同樣,在戰爭前夕,美國曾制定一份秘密軍事計劃,如果以色列向東進入約旦河西岸或者向西攻佔西奈半島,美國將對以色列實施軍事打擊,但這份計劃最終以流產告終。而讓美蘇兩國鎩羽而歸的,是以色列軍隊的迅捷的速度。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對埃及、敘利亞、約旦進行軍事打擊,6天擊敗阿拉伯軍隊,以色列全面獲勝。以色列又把戰略縱深擴大了6.5萬平方公里,數十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以色列趕出家園,淪為難民。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1年以色列花費了5億美元在蘇伊士運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堡壘系統,這座堡壘被命名為巴列夫防線(Bar Lev Line),名稱來自以色列將軍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ar-Lev)。

埃及和敘利亞都想取回在六日戰爭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層卻不想歸還這些通過這種手段奪來的土地,並且對聯合國關於歸還土地的決議不予理睬。

埃及總統納賽爾於1970年9月去世。繼承他的是薩達特,薩達特決定經由戰爭手段取回在六日戰爭中的失土。1971年,薩達特在與聯合國調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談話中聲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島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裝部隊”並且履行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中的所有條款,埃及才會“準備與以色列和平共處”,以色列的答覆則是絕不會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邊界。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1973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企圖收復失地,對以色列發動進攻,由於前期阿拉伯軍隊的充分準備以及以色列軍隊的麻痺大意,阿拉伯聯軍取得前期的勝利,但後來以色列發動大動員,採用聯合的戰術,再一次又完成了驚天大逆轉,取得最後的勝利,阿拉伯國家可謂先勝後敗。

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爆發於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為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部隊,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這是自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最大的一次戰爭,戰爭期間出現了由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民兵組織對巴勒斯坦難民的貝魯特大屠殺。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1982年9月16日下午,在行動開始前,以色列指揮官同右翼極端分子進行磋商。血洗難民營的計劃已經準備就緒。6時左右,以色列軍隊按照國防部長沙龍預先下達的指令,將早已集結待命的長槍黨右翼民兵隊伍放入夏蒂拉和薩布拉難民營,那些面帶黑罩、身著偽裝、在以色列軍隊的指使和配合下闖進難民營的歹徒,有計劃地開始了屠殺。他們先沿大街,後入小巷,逐戶搜索,見到男人,不分青紅皂白,統統反綁起來,押送到附近的體育場,然後亂槍殺死

許多厲聲尖叫的巴勒斯坦婦女跑出難民營,為他們的孩子和丈夫呼救,但以色列士兵不予理睬。屠殺持續了一夜。兩個難民營成了大屠場,成千的男女老幼的屍體橫七豎八,有的倒在街上,有的被殺在家裡。一些男人被捆綁著,拴在一起押在卡車上拖走,有的青年被割去了生殖器,有的喉管被割斷,有的奶頭被割掉,還有人頭顱被砍掉,有的婦女緊緊地抓住自己的嬰兒死去。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持續了整整40個小時的屠殺造成的死亡人數至今無法確切統計,有的說1000人,有的說1500人,還有的說遇難者達3000人。

阿拉伯聯軍失敗的原因

以色列贏5次中東戰爭是因為中東國家從來也沒有真正團結而且統一指揮行動的一起作戰過,而且當時的中東國家才脫離英國的殖民地統治,軍隊素養還很差,而且蘇聯對中東軍事支持也遠沒有美國對以色列的那麼大力度。阿拉伯國家的戰鬥實力並不強,這你看後來的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就清楚了。

以色列自身就有強大的實力和堅強的民族精神,美國出於在中東戰略利益的考慮,大力支持以色列,中東的阿拉伯國家相比之下就弱小很多了。

阿拉伯人內部矛盾重重,典型的比如黎巴嫩、敘利亞兩個難兄難弟竟然至今不建交!

歷經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擊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