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根據聯合國分治決議,以色列國在巴勒斯坦地區宣佈成立。這引起阿拉伯各國群起反對。由於中東地處戰略要津,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又盛產石油,大國因而競相捲入中東的以阿衝突。1948年和1956年,中東相繼發生兩次戰爭。阿以雙方一直劍拔弩張,相互虎視眈眈。1967年,以色列又先發制人,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大敗阿拉伯各國聯軍,奪取了中東地區的戰略優勢。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建國的以色列國,從其立國的第一天起,就受到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抵制。經過1948年和1956年兩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演化成死結,更加水火不容。從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後,阿以雙方一直在積極擴充軍備並推進外交活動,以求再戰,徹底打垮對方。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阿拉伯國家中直接與以色列對峙的埃及、敘利亞、約旦三個前線國家,因得到蘇聯支持,已建立起擁有40萬正規軍、882架各型作戰飛機、2100輛新式蘇制坦克和大量蘇制導彈的龐大軍隊。而得到美國全力支持的以色列軍隊,因新近從美國獲得250架新式作戰飛機和400輛現代化坦克戰力也大為加強。以色列軍隊總共擁有8萬正規軍以及20萬預備役人員,裝備有400架作戰飛機和1100輛坦克。雙方磨刀霍霍,虎視狼顧,一場惡戰只在朝夕間。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與對手相比,以色列軍隊的優勢在於兵員素質好,士氣旺盛,部隊教育、訓練水平高,指揮統一,又處在內線機動位置,可以以一當十。此外,以色列軍隊所擁有的美國裝備,在性能上也較阿拉伯人手上的蘇聯裝備優勢。但它也有兩大致命軍事弱點,都涉及數量。首先是人少、兵少。單是與以色列直接對峙的埃、敘、約三個阿拉伯國家就擁有約5000萬居民,是以色列人口的10倍。而在衡量軍隊戰鬥力的兵員、坦克、飛機等項主要指標方面,阿拉伯方面的埃、敘、約三國軍隊總和對以軍分別佔有5倍、2倍和2.25倍的優勢。以軍第二個弱點是其國土狹小,沒有戰略縱深。根據1947年11月通過的聯合國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案,以色列法定領土僅有1.4萬平方公里,連同前兩次中東戰爭中從阿拉伯國家奪佔的領土,也僅2萬平方公里。且境內地勢平坦、開闊,無險可守。高性能飛機不到一小時便可縱貫以色列領空。現代化坦克也可以用一個日程穿越其國境線的任意兩點。埃、敘、約三國卻擁有百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且在外線,分從東、南、西三個方向,把小小的以色列困在垓心。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深知以色列軍事弱點所在:人少、兵少經不起持久戰;國土狹小,四面受敵,缺乏戰略迴旋餘地,不能允許敵軍踏進國門半步。因而他為以色列軍隊制訂了剋制這兩大弱點的作戰原則:先發制人;內線機動和閃電速決。為貫徹這些作戰原則,達揚把以色列軍隊編組成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調動自如、反應敏捷、能應付任何突發事件的進攻型軍隊,時刻處在決戰決勝的臨戰狀態。

1967年4月7日,一個以色列農民,在軍方鼓勵下,駕駛一臺拖拉機到不斷髮生糾紛的敘、以邊境地區耕地——他耕種的恰巧是一塊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這遭到敘利亞軍隊射擊。以色列乘機報復,派遣空軍飛機進入敘利亞境內,與敘利亞空軍激戰,一舉擊落敘利亞6架米格21型飛機。於是,埃及根據埃、敘之間早先達成的一項協議,立即派空軍飛機進駐敘利亞,支持敘軍與以軍對抗。阿以局勢緊張起來。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進入5月,高度現代化的蘇聯通訊衛星忽然截獲了一份以色列軍隊密碼通訊,並迅速破譯,從中得知以色列準備動用13個旅,向敘利亞發動全線進攻,進攻日期是5月17日。支持阿拉伯人的蘇聯立即將這一機密情報萬分火急地轉交埃及。埃及總統納賽爾接到這份情報後,一面通知敘利亞和約旦作準備,一面趕緊採取備戰行動,包括:發佈動員令;宣佈全國進入高度戒備狀態;要求聯合國“藍盔部隊”從埃、以軍隊之間的緩衝區撤退,騰出戰場;調兩個精銳師開赴西奈前線;下令封鎖亞喀巴灣,不允許以色列及向以色列運送戰略物資的其他國家船隻通行。因此一舉,阿以局勢愈加緊張。

不料埃及雖然大舉動員,將士枕戈待旦,全國經濟生活也提前轉入戰時軌道,前後折騰了半個月,以色列軍隊卻安如磐石,沒有任何採取進攻行動的跡象。原來,蘇聯截獲的情報,是以色列情報機關精心設計的騙局,意在調動埃、敘、約方面,使其盲目動員,挫傷其軍隊士氣和精神狀態,並使其承擔挑起戰爭的罪責。蘇聯和阿拉伯方面果然中計。及至半個月過後,發現情報有誤,以色列並無5月17日發動進攻的計劃時,埃、敘、約三國因提早動員,將士頻頻東遣西調,疲憊不堪。以色列情報機關卻乘機加強偵察活動,很快從埃、敘、約各國軍隊的頻繁調動過程中,摸清了三國空軍基地位置、飛機跑道走向、雷達和導彈系統的配備情況、地面部隊集結地及軍隊活動規律等情報,並據此制訂出完備的進攻計劃,尤其是精心選擇了一條保證空軍出奇制勝的偷襲飛行路線。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以軍乘埃、敘、約各國虛驚半個月,心理疲憊,戒備放鬆之機,突然出擊。打擊矛頭首先指向實力最強的埃及。這日凌晨,400架以方作戰飛機,按4機編隊,從以色列特拉維夫和中部各機場秘密起飛。飛行員們按預定方案巧妙地利用國土東部朱第安山的遮護,駕機躲過約旦雷達網搜索系統,西出地中海,在距海面10公尺的超低空沿地中海往西飛行一段距離後,再按距地面20公尺的超低空飛行高度,折回陸地,躲開埃及雷達搜索網,切入埃境尼羅河三角洲,然後突然掉頭向南,躍升至150米高度,按先炸跑道、後打飛機的戰術原則,從埃及各主要空軍基地背後出現,進入攻擊位置。埃軍驟不及防,10個埃軍主要空軍基地遭到以色列飛機的毀滅性打擊。多數泊於基地的埃及空軍飛機連同飛機跑道、雷達系統和導彈系統一起被摧毀。少數幾架強行起飛的埃方飛機也在達到作戰高度前被以軍擊落。受攻擊的埃及各基地一時間黑煙滾滾,狼藉不堪,慘不忍睹。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一輪攻擊成功後,以軍飛機立即返航,飛行員不顧疲勞,待飛機加註燃料,重新裝填彈藥後,再次駕機升空,連續投入攻擊。一些以軍飛行員一天之內飛行幾個起落。繼第一輪攻擊埃軍10個主要空軍基地後,以軍飛機又持續進行了另外三輪攻擊。第二輪攻擊重點指向埃及剩餘的8個轟炸機基地和混合機種基地;第三輪主要攻擊東線約旦、敘利亞各國空軍基地和防空導彈發射場;最後一輪攻擊目標是埃及開羅國際機場和另一個新發現的秘密空軍基地。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經過一天之內連續4輪攻擊,以空軍摧毀了埃、敘、約三國25個主要空軍基地。三國大部分作戰飛機和主要導彈基地、防空雷達設施皆被摧毀,包括佔其總兵力100%的30架約旦飛機,佔90%的320架埃及飛機和佔75%的58架敘利亞飛機。僅一天時間,以色列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奪得戰區制空權。以方僅損失26架作戰飛機。

第一輪空中攻擊發動稍後,以軍地面部隊也大舉出擊。在西線,14個旅的以軍精銳部隊,以600輛先進坦克開路,向埃境全線推進。駐西奈半島的埃軍兩個裝甲師、5個步兵師計12萬官兵並1000輛坦克,倉惶堵擊。享有制空權的以色列空軍先狂轟濫炸,打亂了埃軍防禦體系。以軍裝甲兵乘機突破埃軍陣地,向其深遠後方穿插迂迴,大隊步兵隨後跟進,只一天時間,就佔領加沙,進入西奈半島的埃及城鎮阿里什、阿布奧格拉等地。然後,以軍分為北、中、南三路,由飛機、坦克開路,繼續向西高速推進。開戰第三日,以軍北路進抵戰略要津坎塔臘,中路進抵賈法,南路進抵吉迪山口和米特拉山口,切斷了埃軍退路。又過一天,以軍在圍殲了包圍圈內埃軍5個師殘部並俘獲700輛坦克後,全線進抵蘇伊士運河東岸,完全佔領了西奈半島。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在西線得手的同時,東線以軍也發動攻擊。以軍先以少量部隊牽制駐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調集包括3個坦克旅在內的9個旅,集中於東線南翼與約旦軍隊會戰。經過猛烈的坦克交戰後,以軍擊潰了約旦裝甲部隊,奪佔戰略要地納布盧斯城。下一日,以軍出動傘兵旅,在敵後空降,配合作戰,再次擊敗約軍抵抗,奪取聖城耶路撒冷。到6月8日,耶路撒冷東區和約旦河西岸廣大地區,皆被以軍佔領。

6月9日,在西奈半島和耶路撒冷連連得手、相繼打敗埃及、約旦地面部隊的以色列軍隊,不理睬聯合國停火決議案,調重兵強攻戈蘭高地,把最後一輪猛烈打擊指向敘利亞軍隊。戈蘭高地位於敘利亞西南邊境,呈狹長狀,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面積1萬平方公里稍多,其高處達海拔1000公尺,且山勢陡峻,居高臨下,在地理上是以色列一大天然威脅,以軍決心奪而佔之。6月9日中午時分,以軍6個旅在大批飛機掩護下,3個旅在北,兩個旅在南,一個旅機動,向戈蘭高地進兵。經過兩天激戰,以軍摧毀敘利亞軍隊高山防線,趕走敘利亞守軍,佔領戈蘭高地。其前鋒衝過戈蘭高地,控制了通往大馬士革的各公路樞紐。6月11日,第三次中東戰爭在以軍佔領戈蘭高地的祝捷號音中降下帷幕。

兵貴神速-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從6月5日以軍空襲埃軍空軍基地開始,到6月11日以軍奪取戈蘭高地止,歷時僅6天,又稱6日戰爭。以軍應用突然襲擊,內線機動,速戰速決等戰術,連續進攻,接連打敗佔有很大數量優勢的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各國軍隊數十萬人,取得重大戰果。經過6天戰鬥,埃、敘、約三國共損失6萬兵員、400餘架飛機和近千輛坦克,另有後期趕來參戰的25架伊拉克飛機也被以軍擊毀。而以色列僅陣亡800人,裝備損失包括40架飛機、200輛坦克。阿以雙方損失比是,人員傷亡10比1;飛機損失10比1;坦克損失4比1。

大獲全勝的以色列人通過這場戰爭從埃、敘、約三國分別奪佔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和聖城耶路撒冷等共約7萬平方公里的大片領土,相當於以色列法定領土的5倍。以色列不但因此控制了大量資源,而且擴大了本國戰略空間,其戰略環境大為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