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撕咬,弱者爲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爆發於1982年6月6日的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以色列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這是自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最大的一次戰爭,戰爭期間出現了由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民兵組織對巴勒斯坦難民的貝魯特大屠殺。

野獸撕咬,弱者為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的起因,總體說來,仍是巴勒斯坦問題爭端的繼續。自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已經在考慮解除北面駐黎敘軍和巴解武裝的威脅問題。1981年4~7月敘以導彈危機發生後,以更是蓄謀發動侵黎戰爭。它為此制定了三年“總體作戰計劃”,企圖殲滅在黎的巴解武裝主力及其總部,削弱駐黎敘軍,扶植親以政權。1982年6月,以色列認為入侵黎巴嫩的時機已經成熟,遂以英大使遇刺為藉口,對黎發動了閃電式的入侵。

野獸撕咬,弱者為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發動全面進攻,巴解、敘軍遭沉重打擊,以軍包圍貝魯特西區。6月6日11時,以軍出動4個旅約2萬餘人,經過長達5小時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後,在武裝直升機和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在寬達53公里的正面上,分西、中、東三路向巴解游擊隊發動突然進攻。以軍僅用了8天時間(6月6日—13日),向前推進了90餘公里,佔領黎巴嫩領土約3000平方公里,摧毀了巴解游擊隊在黎南部的全部基地,消滅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繳獲了巴解在黎南部的全部倉庫,並將巴解總部機關2000人和武裝人員5000人包圍在貝魯特西區及南部,同時,給敘軍以沉重的打擊。

野獸撕咬,弱者為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1982年6月14日,以軍經過激戰,控制了國際機場的跑道,16日,以軍在長槍黨民兵配合下,攻佔了控制機場的重要據點——理學院大樓。17日,以軍炮擊國際機場和附近地區,控制了哈迪勒國際機場,進一步壓縮了對巴解總部的包圍。18日,以軍宣佈對被圍巴解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貝魯特,這一要求遭到巴解的拒絕。22日,以軍又對敘軍發起進攻,並佔領了哈姆敦,迫使敘軍後撤,從而嚴密地控制了貝魯特西區。

野獸撕咬,弱者為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從1982年6月26日起,以軍繼續加強包圍貝魯特西區的兵力和對敘軍的防禦,至1982年7月18日,包圍貝魯特西區的兵力增加到7個旅約3.5萬人,坦克約700輛,大口徑火炮約710門。試圖以軍事壓力配合政治談判,迫使巴解組織撤離貝魯特西區。1982年6月27日,聯大第七次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並無條件從黎巴嫩撤軍。這時,巴解組織為保存實力,同意撤離貝魯特西區。

野獸撕咬,弱者為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造成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傷亡3000多人,敘利亞軍隊大約傷亡1000人,而以色列軍隊也傷亡了大約2000餘人。在裝備武器上也有很大的損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大概被擊毀了100多輛坦克,500多門火炮,更有400多座秘密倉庫被以色列佔領,敘利亞軍隊損失了400多輛坦克,58架飛機,以色列也有140臺坦克遭到摧毀,武裝車輛和飛機分別損失了135輛和10多架。

野獸撕咬,弱者為傷-第五次中東戰爭

  1. 同時這場戰爭對於阿拉伯民族來說是一場空前的災難。戰爭中發生的貝魯特大屠殺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