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权建立后,坐拥半壁江山,为何无法重现南北朝对峙?你怎么看?

何洁龍


第一,没有一个正统的皇帝。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统治者的合法性。明朝因为崇祯吊死在煤山,三个皇子没有到南京。福王朱由崧是崇祯皇帝的堂兄,是可以做合法的继承人。但政敌编造出了“南京太子案”,动摇南明皇帝的合法性,内战不断,直接导致江北防线的空虚,清军趁虚而入,俘虏弘光帝。其后的“鲁监国”、“隆武帝”都不具有合法性,又为了争夺皇位,于是爆发了“鲁监国”和“隆武帝”的内战。

第二,皇帝的个人能力也不相同。弘光帝据史书记载就会大修土木,沉迷女色。隆武帝虽然有“抚贼抗虏”的决心,但奈何帝位不正,受制于郑芝龙的挟持和清军的迅速南下,一年就旋即灭亡,没有什么作为。鲁监国急于和隆武帝争夺皇帝位子而内斗,永历帝作为崇祯皇帝的堂弟,即位名正言顺,但是,第一,他即位比较晚,他在即位的时候,南明已经失去了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第二,永历帝即位后也开展了与“隆武帝”弟弟“绍武帝”的内战,消耗了实力。第三,永历帝本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抗清政策和政治手腕,先是依靠明朝在湖广、云贵、两广的地方政权,后是依靠大西军的归顺,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队伍,始终没有自己的班底。


趣史妙文


南明成立后,无法与满清实现南北对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内斗。先说一下南明成立时候的情况吧,当时的南明依然占据着全国大部分的领土,并且南京和北京一样有全套的行政系统,可以有效的传达政令,而且南明占据的长江之南已经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了,有足够的赋税能保证政府运转,但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加持下,南明连20年都没坚持到,真可以说是自己作死,谁也救不了。东晋和南宋成立的时候,条件远不如南明,但是坚持的都比南明久远,只能说朱元璋的子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南明迅速灭亡的原因吧。


第一条是最高领导人没有号召力也没有能力来力挽狂澜。明朝的合法领导人崇祯皇帝死得太突然,没有指定继承人,崇祯皇帝的儿子们也没有逃出北京城,这就导致南明成立的时候没有合法的最高领导人。没有合法的继承人,那么南明就只能在众多散布在南方的朱家王爷们中选一个当皇帝。恰恰就是这一点是 南明灭亡的直接原因,因为首先有资格当皇帝的王爷有好几个,这就导致谁也不服谁,而且这些王爷每一个都蠢的和猪一样,全凭下面的人在斗,自己没有能力领导大家。南明从成立后,最高领导人就只知道吃喝玩乐,明朝长期把藩王当猪养的后果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


第二条是当时南明朝廷也是内斗不止,大臣们各怀鬼胎,每个人分属不同的势力,支持不同的王爷,希望让自己有拥戴之功。让南明的大臣们每天奔忙的不是如何抵御满清,而是互相扣帽子整治对方。东林党们为了独霸朝政,不断指责和他们意见不和的人是阉党,连史可法这样后来被誉为第一忠臣的人都受不了诬陷和围攻,只能远离朝堂去扬州戍边,可见当时朝廷内斗有多么厉害。南明的朝堂上下全力内斗,而北方的满清却是万众一心,谁能赢得天下,结果就很明显了。


第三条是南明的军队也有问题,人数很多,却是乌合之众。明朝的精锐部队在满清入关的时候已经拼光了,南明的军队主体多是起义军的降兵和强征的农民,这些人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更坏的是,南明朝廷在危亡的状态下,依然不信任武将,实行以文制武的制度,而且文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在武将中间挑拨离间,让武将们不能合作,以至于武将们被满清各个击破。


第四条原因是满清的政策顺应人心,因为当时的满清心里知道自己实力弱小,所以争取各地的实力派支持是自己能否占领天下的关键。当时只要愿意和满清合作的汉人,满清都给予高官厚禄,所以北面降清的明朝武将积极南侵。而且南明的文臣武将也知道满清的政策,知道南明失败了,还可以投降满清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大臣也没有危机感,不出死力。

看完上述四条原因就会发现,南明坚持不到20年是有原因的,内斗真是太可怕。同样的亡于内斗的还有后来的太平天国,都是还没打下江山就开始互相争斗。有个故事讲兄弟两个商量打下野鸭后怎么煮比较好吃,因为争论这个还打了一架,岂不知野鸭早就飞走了。用这个故事形容南明真是太贴切了。


西山浊酒


南明是1644年大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后到1683年台湾郑克塽投降为止,长达三十多年间南方各地为反抗满清而迎立明朝散落在各地的藩王为旗号,公认的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及鲁王监国。

南明之所以没有像南宋一样保有半壁江山主要原因有:

1.吏治腐败,明朝官员俸禄极底,从朱元璋时代开始越到后期无官不贪,尸餐素位,像钱谦益等伪君子。

2.政令不统一,南方各地藩王众多,谁都想当首义功臣,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攻击,导致被满请各个击破。

3.军阀割据,南明自弘光朝开始的江北四镇,到最后的李定国大军,一直没有自己直属军队,而是依靠各地军阀或者收编的流寇。

4.内斗,明朝后期官员之间结党营私,南明更甚,相互倾轧。

南明明面上拥有百万大军和庞大的经济基础,实际上这些都不受朝廷控制,再加上像钱谦益等伪君子、郑芝龙等军阀纵然有史可法、李定国忠贞之士也是无力回天。





最后的骑兵90


南明这段历史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为什么?因为很多穿越小说都描写的是这段历史,小说中主人公都是穿越到这是阶段开始蓄积力量,实现反清复汉的。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南明从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他的悲催的结果,最终在历经三十九年以后,被满清所灭。南明占据着当时中国最富饶的的江浙地区,又有湖广,江西,云贵能战之病兵,为什么却打不过满清部队呢?

南明成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着,皇权之争,权利之争。当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之后,其三个儿子都没有及时跑到南京,而此时满清军队又忙着对付李自成的大顺国军队,一时顾不上长江以南之地,这就给了南明创立建国的时机,到在选择谁来当皇帝,个怀鬼胎的大臣们,武将们分分斗法,全部心思都集中在皇权和个人权利之上,无心顾及对清作战,从几次争论不休,虎头蛇尾的北伐就能看出来。此外,南明继承了明朝文贵武贱的传统,文官集团既想利用武将保护南明政权,又时时刻刻提防武将掌权,并在各个武将中挑拨离间,使南明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之间矛盾不断扩大,最终在面对满清入寇之时,不能协同作战,被各个击破。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南明的军队一部分是起义军之降军,如高杰所部,还有就是镇压起义军的部队,以及在当地强征的农民,军队缺乏训练。反之,满清军队正是最鼎盛时期,而且还有大量参加过对清作战的北方降卒,寻找经验丰富。正是这各种原因造成了南明的短命。从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到永厉三十七年即公元1683年,仅仅历经三帝三十九年就被满清灭国。





懂知识的小胖子


最近看顾诚老先生写的《南明史》,边看边叹息,历史上给了南明太多机会,可是南明抓不住啊。从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到最后永立帝逃往缅甸,南明政权内部就没有停止过内斗。我就奇了怪了,你说人多心杂还说的过去,毕竟各有各的利益。可是到了缅甸才剩下几百人,永立帝带过去的那些大臣还在内斗,我就不明白是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出了问题。

你看同时期的满清,人口才多少?三十万,六七万满洲兵,他们不是人心齐能灭人口达到一亿的汉人江山?你可以说当时满人少,所以人心齐,可是到了他们入主中原,各方势力加入,满族政权依旧可以团结各方势力,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真是我们汉民族的劣根性?

看南明历史,我觉得南明之所以没有像南宋和东晋那样维持半壁江山,很大的原因就是内部不团结,各方势力相互不配合。你不配合就算了,你看看南明历史,南明各方势力相互攻伐的记载就不在少数,大敌当前他们考虑的不是国家大义,考虑的只是个人得失,所以南明焉有不亡?

如果郑成功,孙可望,何腾蛟,瞿式耜…这些人抛开私心,团结各方反清势力,比如大顺军余部和大西军余部,我估计南明非但不会灭亡,说不定还能收复失地,可是没办法,历史就是历史,后人再牵强附会都没意义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其一,缺乏权威。南明一直就没有唯一的权威,而在集权社会,没有权威比有再差的权威都可怕。位置空着,谁都想去坐坐,攘外先安内的思想古已有之。

其二,党争内斗。东林党和阉党的内斗,从天启朝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不问对错,只认是非,实在是明亡第一原因。

其三,军阀割据。江北四镇除了高杰稍好,其余全是军阀,左良玉也是。军阀是有独立意识的,他们自己的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其四,实力太差。明朝精锐军队已经在和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剩下的虽不是老弱残兵,但已不是清军的对手。


Mr机械冯


明末明朝军中已经出现了官兵私有化的情形,有些有似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南明政权刚建立的初期,面对北方的满清弘光朝廷部署了著名的江淮四镇。

江淮四镇即:高杰、黄得功、刘泽青、刘良佐四将的防区。弘光朝廷为了解轻自己的负担,着令四位将领在自己的防区自主筹募军饷。江淮四镇成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小集团,南明政权又把人事任免、赋税征收之权下放给了四镇,这些将领的情形同中晚唐时的藩镇也相差无几了。以至尾大不调,同弘光朝廷离心离德,至清军南下之际,四镇为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先后投降清军;这样一来,江南门户洞开;弘光朝廷的军力又是以四镇为主,四镇降清,弘光朝廷已无兵抵御清军兵锋,督师史可法守扬州,手里也只有数千兵勇,扬州失守,清军长驱直入,直接促使南明弘光政权的覆亡。

再有南明内部始终处于多核心的局面。

南明先后经历了福王、鲁王、桂王、唐王等好几个政权。与北宋亡时诸皇子被俘,只有康王赵构幸免,因此赵构是唯一的合法继续人。同南宋一比较南明的局势就太复杂了。崇祯死后,三个皇子下落不明,一大群王爷们就开始争夺皇位。

弘光朝建立前就出现了福王与潞王争位的情况。待福王败死,潞王降清以后,唐王和鲁王又开始争夺皇位。到了最后只剩下桂王朱由榔,而此时的南明也只剩下西南二三个省份的地盘;已无力同强大的清廷抗衡。即便是最初的弘光政权也仅能控治江南地区,岭南和西南地区根本不理睬弘光朝廷。

正是这种多核心、数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导使南明无法将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被清军逐一击破。东晋、南宋都是单核心政权,能够统一调配各方资源,人心又易凝聚;因此也守住了南方半壁江山。

由于自身内部太多的矛盾不能调和,内讧不已的南明政权无法与清廷形成划江而治的态势;历史也没有再一次重现南北朝的轮回。


贺皞


1、明朝灭亡地比较仓促,崇祯皇帝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就导致了北京被攻克后,没有统一的领导。南明政出多门,先后有几个王存在,互不统属,极大地分散了力量和降低了行政效率。

2、内讧严重。南明开始帐面上实力强大,军队有一百多万。实际上好多军队战斗力很弱,加上内部矛盾重重,各地将领佣兵自重,南明、大西、大顺之前互相消耗,减轻了清军的压力。

3、防守力量分散、薄弱。当时明朝的精锐几乎已经在与清军、农民军作战中消耗完了。清军下南方之际,长江防线由东到西分别由江北四镇、左良玉、张献忠控制,大都对清军畏敌如虎,一触即溃。长江防线都守不住,长江防线漏洞太多,怎么划江而治呢?


像一阵风吹


南明也算朝廷?开什么玩笑,一群朱家不肖子孙被一群各怀鬼胎的文武势力把持着,为了一个不存在的未来,博弈眼下的正统性。如果真是这样,即使是朱元璋在世,也挽不回来大明江山。

朱元璋的时代,施行的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啥意思就是管他什么正不正统,枪杆子攥在手里,有钱有粮,打架才带劲,才有话语权。

南明那些政权小势力,面对强敌不思进取而是互相踩踏掣肘,非要弄个正统才肯罢休。可是谁是正统呢?都说自己是,谁也不服谁。正好满清在进攻过程中也时常受阻,倒不如让南明各方势力先打个你死我活,再坐收渔人之利!


没用的猫


南明政权根本不存在,因为从皇帝、国都、军队、管辖范围、基层政权,都没有统一政权的特征。说南明,是对朱明朝残余势力的统称,仅是为研究的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