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被汙案”中歐陽修為何要誣陷名將?

半溪


狄青是北宋少有的名將,北破西夏,南平儂智高,官拜樞密使。結果遭受了以文彥博、歐陽修為代表的文官集團的猜忌和迫害,歐陽修一年三次上書宋仁宗要罷免狄青。最後,宋仁宗不得不免去狄青的樞密使,外調陳州。這時,文彥博還不放過狄青,經常派使者驚擾狄青,不出半年,狄青嘴唇上面的危險三角區發疽而死,年僅49歲。

1,歐陽修的三篇罷免狄青的奏章

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迫害狄青成為他的一大汙點。

當時的歐陽修僅僅是個翰林學士,狄青死後三年,歐陽修官拜樞密副使,位列執政。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歐陽修呈上《上仁宗乞罷狄青樞密之任》,這年七月黃河水災後又呈《上仁宗論水災》第一狀和《上仁宗論水災》第二狀。

歐陽修在第一個奏摺中,表面上稱讚狄青的功勞,實際在抹黑狄青,堪稱笑裡藏刀的範文。

“樞密使狄青,出身行伍,號為武勇。”這個號字用的妙,歐陽修實際說只是狄青的虛名。

“蓋因軍士本是小人,面有黥文,樂其同類”,狄青面有黥文刺字,歐陽修拐彎抹角說狄青是小人。

“所謂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狄青的名聲怎麼來的,歐陽修說都是小人狗叫出來的。

“近日以來,訛言益甚。或言其人身應圖讖,或言其宅有火光。”歐陽修用道聽途說的東西,描述關於狄青的預言和瑞相,擊中帝王最恐懼的心理。

“且唐之朱泚,本非叛者。倉卒之際,為軍士所迫爾。”歐陽修又舉出唐朝叛將朱泚比附狄青,真可謂用心之良苦。

“罷青機務,與一外藩,以此觀青去就之際心跡如何,徐察流言,可以臨事制變。”

歐陽修又舉一計來試探狄青,罷免狄青並外調,看狄青有什麼反應,如果有對朝廷不滿的言辭,就可以馬上收拾了。

本來當年的黃河大水災跟狄青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但歐陽修在《上仁宗論水災》用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硬硬地把黃河水災跟狄青扯上了關係:

“至於水者,陰也,兵亦陰也,武臣亦陰也,此推類而易見者。天之譴告,苟不虛發,惟陛下深思而早決。”

歐陽修說,水是陰,武將也是陰,狄青也很陰。這次黃河發洪水,是天譴啊,願陛下早下決心。

歐陽修迫害狄青的心機暴露無遺。

2,文彥博對狄青的迫害

在罷免狄青之前,文彥博是次相(排行第二的宰相,北宋稱為昭文相),罷免狄青之後不久,文彥博就升任首相(兼修國史)。

當時富弼是集賢相(第三宰相),首相在陳執中被免職後空了1年時間。

所以迫害狄青的主謀就是文彥博和富弼。

具體的彈劾操作是歐陽修主刀。

南宋王茂《野客叢書》曾詳盡描述文彥博迫害狄青的經過。

剛開始,宋仁宗認為狄青功勞很大又沒有過失,不肯罷免狄青。

文彥博說: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情。所以有陳橋之變。

(宋太祖趙匡胤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只是因為掌握軍權,所以有陳橋之變。)

宋仁宗聽了這話啞口無言。

狄青還不知道真要罷免他,就去問文彥博。文彥博直盯著狄青的眼睛說:沒有其他的事,只是朝廷懷疑你而已。

狄青聽了大吃一驚,倒退好幾步。(狄青知道文官集團猜忌他,再不抽身,就要無辜被扣上謀反的帽子了。)

3,迫害狄青的文官集團在十幾年後成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主力

這個文官集團堅守祖宗之法不可變,認為祖宗們用這套辦法治理國家繁榮強盛,今天也可以用這套辦法。今天為什麼衰敗了?是因為人心壞了,只要把人心收拾好了,國家就繁榮富強了。

但人心不是那麼容易收拾的。

用唯識史觀講:社會意識與社會名色相互依持。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狄青有勇有謀,可以說宋朝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將才啊!只可惜他就像岳飛一樣生不逢時,在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裡,除了誣陷猜忌被貶還有什麼出路呢?只能落個鬱鬱而終的結局罷了。

狄青貧苦出生,因為他哥哥打傷他人,代兄受過,年紀輕輕就開始了軍旅生活,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誕生這位將才。後來西夏李元昊叛變,自立為王,開始攻打宋朝。宋兵因屢次戰敗,被打得只要聽到西夏這個名字,就聞風喪膽了,因而狄青常常作為先鋒打頭陣,以做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連續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西夏李元昊開始臣服,為此宋仁宗非常欣賞這個小將。

歐陽修看風向不對,因為自宋朝立國以來,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向來都是重文輕武的。因此歐陽修和文官集團開始屢次上書,進行汙衊狄青,從而讓宋仁宗疏遠武將,繼續重視文臣,方便文臣的變法。

所以單單歐陽修就連續上書三份《上仁宗乞罷狄青樞密之任》、《上仁宗論水災》和《上仁宗論水災》進行明裡暗裡的汙衊行為。歐陽修不顧自己的一世英名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自己保守的愚忠,最後導致一代名將狄青鬱鬱寡歡而死!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大話歷史君


“狄青被汙案”始作俑者是御史中丞王舉正,而置狄青於死地的是翰林大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美譽;是北宋的政治家,著有《新唐史》和《新五代史》等史學名作;那麼,歐陽修為什麼要陷害狄青呢?


《宋史·歐陽修傳》記載說:“狄青為樞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訛言籍籍。修(歐陽修)請出之(指狄青)於外,以保其終。遂罷知陳州。”《續資治通鑑》,《哨亭雜錄》有類似記載。

《續資治通鑑》對歐陽修構陷狄青的原因揭示得十分具體:

1.狄青出身行伍,卻掌控舉足輕重的樞密之權,歐陽修對草莽晉階的狄青有歧視與嘲諷的意思!

2.狄青對大宋軍情瞭如指掌,而且頗得人心,有一呼百應,聚眾趨義的能力,儘管他任職四年,都沒出現過紕漏,但未雨綢繆是不錯的。

3.能征慣戰的武將掌管軍事,於國家有潛在的危險。

如此,“狄青被汙案”中,歐陽修為何要誣陷狄青的原因就水落石出了。

1.作為朝庭重臣,他認為一介武夫的狄青功高震主,且熟識軍國大事,有後患。

2.狄青既能運籌帷幄,又有士卒擁戴,具備了篡位的條件。

3.作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忠貞死節之臣,他要勇於擔當,“為國家消未萌之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