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在戰爭期間,最讓領導擔心的,不是敵軍有多強大,敵軍的武器裝備有多厲害,而是我們中間有沒有間諜。間諜是最讓人痛恨的一種人,即使是有強大的軍力,也禁不起敵軍的一次偷襲。演技好的間諜,可以隱藏在對方的軍隊裡,為我國獲取大量的情報,情報在戰中的作用非常的大,在戰前如果獲得敵方的作戰策略,就可以提前制定相應的作戰方針,給敵人帶來的雖然只是一次重擊。

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但是在我國也有很多其他國家的間諜,比如日本,日本對中國的情報勘察造在18世紀就開始了,在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對中國的間諜活動高度頻繁。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已經在中國建立了極為完善的情報網絡,這些情報網憑藉日本商人經營的樂善堂涵蓋了當時中國大部分省份。

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日本人的陰險是出了名的,很久之前,就以到中國學習、經商的名義,打進各種特務、間諜,竊取我國的各種軍事情報、地理信息、人文特徵,就這樣中國的很多相關情報就被這樣竊取了,但是根本無法發現這些混在中國人中的日本人,因為本身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外貌差別就基本不大,其次在中國的日本人中國話說的都十分的流利,他們甚至比有的中國人都瞭解中國,這就讓相關部門的人很難發現他們,他們一旦進入關鍵的部門,將會竊取到大量的信息,危及我國的安危。

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在抗日時期的某一次戰役之中我軍佔領了一個山頭,在搜查日軍的指揮棚的時候發現了一張手繪的地圖,讓我軍感到震驚的是這幅地圖是中國的地圖,上面就畫有附近的地市描繪的十分詳細,若不是在這裡生活過很長時間的人根本無法畫出這麼詳細的地圖,這時候我軍才意識到是有人竊取了情報。其實不只是在二戰時期即使是現代依舊有著間諜活動。

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一眨眼,抗戰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人們幸福安寧的生活著,但是在我們中國依舊有日軍的間諜。我國曾捕獲一名假借旅遊、學者身份到中國從事非法活動的日本人,他就是阿尾博政。阿尾博政於1930年出生在日本富山縣。在二戰時期,因阿尾博政年齡還太小,只是被當成童子軍培養,沒有機會來中國戰場,這也成了他不小的“遺憾”。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日本軍國主義思潮氾濫,正是法西斯運動空前高漲的時候,年少無知的他,很快就被日本軍國主義洗腦成為法西斯政權的忠實追隨者。

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訓練結束以後的阿尾博政,幾經輾轉,建立了“阿尾博政機關”。上世紀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在日本軍方的授意下,他通過經濟交流的藉口大搖大擺的萊多中國,開始了他在中國37年的間諜生涯。

這個二戰時不起眼的日本童子軍,潛伏中國34年,到了2016年才被捕

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阿尾博政也想不到,就在自己快要退休的時候,居然馬失前蹄了。時間到了2016年,阿尾博政通過收買我國戰機制造機構的工作人員,竊取了大量關於我國飛機研究前沿工作的信息。幸好,這一行動很快被製造單位察覺,經過一番排查,將那些被收買的人員一一挖了出來,作為幕後主使的阿尾博政也沒能躲過去,最終落網。人雖然是抓到了,但三十多年啊,這要向日本提供多少情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