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什卡”是不是先進的地空導彈?

皇家橡樹1972


印度30多年來專注衝壓發動機的阿卡什導彈,無怨無悔,一條路走到天黑。阿卡什導彈的彈體與60年代蘇聯研製的薩姆6地空導彈很相似,只不過阿卡什系統使用了相控陣雷達,比較先進的火控系統。主要性能指標與中國的紅旗-12相當。與紅旗-16等目前世界最新的中程地空導彈相比,阿卡什的技術水平要落後20年。

阿卡什是一種全天候的移動式地空導彈,與俄羅斯的“山毛櫸”-M1和中國的紅旗-12(凱山-1)防空導彈同級別。akashi的印地語為“藍天”的意思,印度在1983年提出研製五種先進導彈,包括“烈火”中程彈道導彈、“大地”短程彈道導彈、“藍天”中程地空導彈,“特里蘇爾”近地空導彈和“毒蛇”重型反坦克導彈。從1984年開始研製阿卡什地空導彈,1990年首次試射,導彈以蘇聯薩姆6導彈為基礎併發揚光大,經過30年的努力,阿卡什導彈在2014年終於定型並小批量生產。

阿卡什地空導彈採用固體火箭+衝壓火箭組合式發動機,最大速度為3馬赫。導彈全長7.5米,彈徑400毫米。制導方式為半主動和主動雷制導,彈頭裝備破片殺傷式近炸引信。阿卡什的原型彈射程25公里,有效作戰高度2.5萬米。考慮到早期的阿卡什性能實在差勁,印度後來又推出阿卡什-II導彈,配備了相控陣雷達,擴大了導彈的有效射程,具備多目標攔截能力和反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

阿卡什導彈有一個孃胎裡帶來的頑症,由於導彈使用了衝壓發動機,具有發動機推力大,主動段飛行時間長,無需氧化劑等諸多優勢,但衝壓發動機只適合反艦導彈等在低空大氣層飛行的導彈,應用於地空導彈時,卻具有很大缺陷。使用衝壓發動機的地空導彈,推進效率會隨導彈射高的增加而急劇下降,原因是在高空的空氣十分稀薄,這會導致發動機的效率和推力大幅度降低。

中國軍隊在80年代也試圖仿製使用衝壓發動機的薩姆6導彈,甚至通過特殊渠道,進口過幾套原裝的薩姆6,經過仔細的研究,中國軍隊認為衝壓發動機存在射高增加和發動機效率的矛盾,而且這種缺陷是不可克服的,於是我們果斷的放棄了仿製。只有堅韌不拔的印度人堅持了下來,鍥而不捨,用了鐵柱磨成針的精神,經過30年努力,研製出其他國家早已拋棄的衝壓發動機的地空導彈。阿卡什導彈也是在21世紀全世界新研製的,唯一的,不使用發射筒,裸體上架的地空導彈。

目前印度裝備了2個團共8個連的阿卡什導彈,在2017年,印度國防預算委員會又批准1400億盧比(摺合19億美元,或132億人民幣)訂購2個團的阿卡什-II導彈。

由於印度軍隊的編制還是過去英國式的榮譽團體制,每個地空導彈團只有榮譽番號,只下轄一個營,實際上地空導彈團飛規模就是一個地空導彈營。印度從俄羅斯購買了5個營的S-400遠程地空導彈,總費用才55億美元,摺合才每個營11億美元。而一個阿卡什導彈團的造價就高達9.5億美元,這相當天價了。


科羅廖夫


你們想多了,三哥認為對面上面那堵“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110多座海拔超過7300米、16座海拔超過8000米高峰”組成的石頭牆在,玩什麼防空導彈都是浮雲。所以三十年磨一劍,細細打磨人家的“阿什卡”防空彈,又有什麼錯?

阿什卡防空導彈系統這樣一個上世紀六十年代技術水平的東西,怎麼說呢,印度人1982年立項,2012年算是徹底研製出來,成為印度唯一的國產防空系統,可惜印度軍隊不買賬,前後三十年的研製歷程,模仿對象還是半個世紀前的薩姆-6,連其當年的老對手都退役了,現在你問我這東西先進不先進?

不管怎麼說,現代的印度在電子設備上的技術水平應該高於當年的薩姆-6“立方體”防空系統,這也是印度阿什卡的賣點之一,宣稱先進的雷達系統與薩姆-6是雲泥之別,具備多目標攔截能力,結果在印度自己進行的測試中,阿什卡發射20枚導彈,有30%失敗。這種“打臉”結果,當然被用慣了“洋撈”的印度軍方看不上了。然後印度又宣稱阿什卡的射程大為提高,確實30公里的有效射程是比原型薩姆-6的25公里“提高不少”。

到目前為止,我們唯一能看到阿什卡的“重大技術進步”,就是把薩姆-6的履帶式發射車,換成了現在的輪式發射車,怕不是連履帶式底盤都搞不定吧?


衛青點兵


阿什卡導彈是印度30年來研製成功的國內防空導彈,是國內唯一的型號,其研製歷史相當悠久,研製於1982年,直到2012年順利定型,前後30年。如此緩慢的步伐自然使其技術水平嚴重落後於時代,但事實上它只是60年代技術水平的山姆6防空導彈的複製品。


印度“阿卡什”防空導彈

阿什卡防空導彈一直處於惡劣的形勢和不斷的麻煩中。也許唯一的優勢是新的國內產品。不幸的是,印度軍方仍然沒有留下好的印象。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量的上市,這意味著大規模的上市計劃已經被拒絕。軍方是怎麼拒絕的呢?原因很簡單。第一,績效落後。即使印度用自己的技術升級了很多,各方面的性能也只是略好於原型,沒有質的飛躍。

印度軍方不願接受低質量、高成本的產品。不幸的是,印度軍方的態度不能決定導彈的命運。印度政府和印度國防發展組織都不同意中止這項計劃。到目前為止,阿什卡導彈項目仍在進行中,印度軍方只能這樣做。這一決定可能只是針對研發目標,指出了新的要求。

印度“阿卡什”防空導彈

不管各方的態度和意圖如何,印度一直在努力改進導彈,希望進一步改進其性能並最終實現它。這對印度軍隊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壞事,換句話說,這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



巴基斯坦閱兵式上展示FM-90防空導彈

印度國防發展研究組織(DRDO)聲稱,“阿卡什”導彈的價格只有國外同類系統的1/8到1/10。但陸軍指出,“阿卡是”射程只有20公里,根本無法和被DRDO拿來做比較的S-300、“愛國者”、紅旗-9之類的導彈相提並論,與之射程相似的其實是中國的紅旗-7之類的導彈。如果與後者相比,那麼“阿卡什”的價格要高出70%。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和評論!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


印度自主研發的“阿什卡”防空導彈,秉承“三十年亮一劍”的作風,這款防空導彈1982年開始研製,2012年底研製成功。

“阿什卡”導彈是以蘇聯薩姆-6為藍本,在當時而言還是非常先進的,時至今日,這種防空導彈的性能早已落伍了。儘管這樣,印度相關機構與研發人員依舊確信,“阿什卡”導彈最終將被髮展成為一種集防空、反導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的先進導彈,並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這種坐井觀天,迷之自信的自豪精神值得佩服!同時也領巴鐵十分欣慰。

“阿什卡”最大的看點就是它的雷達系統,可以在很遠對敵方導彈的行蹤進行定位追蹤,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防空能力。印度引以為豪,對外銷售的這款殺器卻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質疑,印度廠商敢於對外出售這款導彈,不知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不過最尷尬的是,新導彈研發出來之後,印軍根本沒有任何採購的意願。並冠冕堂皇的表示,“阿什卡”這種先進導彈價格昂貴,價格高出國外的百分之三十,由於現有軍費不足,只能採購其他國家導彈。不過印度研發機構屢屢向高層施壓,強迫軍隊列裝,同時也在進行升級工作。不過根據以往的慣例來看,這次改進升級也要花費數年的時間。


秦皇見漢武


印度的“阿什卡”導彈的確夠先進,先進到什麼程度呢?當印度費盡千辛萬苦的搞出“阿什卡”時,突然驚訝的發現世界上同類型的導彈都已經淘汰了…...


印度“阿什卡”的原型是前蘇聯大名鼎鼎的“薩姆6”地空導彈系統,是印度少有的或者說是唯一一款達到國產化的地空導彈系統,為了“阿什卡”項目順利完成,執著的印度人不惜“三十年磨一劍”,“阿什卡”項目1982年立項,2012年正式定型,三十年的大好時光楞是被印度人把“阿什卡”搞成了服役即落後兩代的尷尬處境,不得不說印度軍工真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阿什卡”立項時,“薩姆6”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空導彈系統之一,曾經把以色列空軍打的滿地找牙的“薩姆6”引起了印度的極大興趣,決定自行仿製,但時間不等人,三十年的時間裡,世界地空導彈技術已經日新月異,當年“薩姆6”的設計理念早已落後,印度仿製“薩姆6”的“阿什卡”也就徹底淪為了“雞肋”。

雖然印度對“阿什卡”導彈進行了多種改進,包括新型的衝壓發動機和無線電導引頭等,但這都無法避免“阿什卡”的先天不足而導致的性能落後,有報道說“阿什卡”導彈在試射時甚至追不上靶機,更不用說擊落真正的戰鬥機了。
“阿什卡”導彈系統跟印度的“光輝”戰鬥機和“阿瓊”坦克一樣都屬於印度“三十年磨一劍”的經典產品,是印度“迷之自信”的奇葩產物。


那年那月那兵說


印度的主戰武器大家都知道超過7成都是前蘇聯及俄羅斯製造,剩下3成則是其他國家和印度本國自行開發的。不過,印度自行開發的武器裝備,很少有能成為主力武器,原因就是性能不好,還很貴。題主提到的阿卡什防空導彈就是一款典型的代表武器。另外,我們熟悉的阿瓊坦克、LCA戰機在軍事口的風評也是差到底的。這不是外界的歧視,是印度軍隊自己都不愛裝備自己國家研發生產的武器。

早在1983年印度就開始開發名為阿卡什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這是一款以當時蘇制薩姆6防空導彈為原型的印度國產先進防空武器系統。到目前,這款導彈研發時間已經超過了30年。也就是說就算性能還過得去,這款導彈到現在也不能說是先進了。更不要說,阿卡什導彈無論在射程,重量,威力都不如它的開發原型薩姆6防空導彈。原型的薩姆6還有超過25公里的射程,結果到了阿卡什只有20公里的射程,這讓印度空軍很尷尬,說好的中程防空導彈,這怎麼就變成了近程防空導彈?在中程導彈裡阿卡什的成本並不高,但是與近程導彈相比,阿卡什導彈的成本就高多了。不過由於是國產武器,印度又提倡“印度製造”,所以即使這款導彈體積過於龐大,射程也不夠遠,政府方面依然逼著印度軍隊採購使用。

不過,從目前印度連續出手簽訂了多個新型防空導彈採購合同,也看出印度軍方對阿卡什防空導彈的性能依然不滿意。還是要依靠外國先進產品來保持印度的防空戰力。目前,我們知道印度已經採購俄羅斯的S-400遠程防空導彈,最新型的針S近防系統,美國的NASAMS防空系統還有韓國的先進飛馬II型機動式近防系統。印度軍隊希望利用這些先進的外國武器來構建可靠的低中遠三層對空防禦網,然後利用國產的阿卡什等防空系統進行數量上的補漏,從而完善印度的防空網。


陶德中士


“三鍋”三十年磨一劍,不出則已 要出必“精品”…… 阿什卡自1982年就研發立項,直到2012年才算成功定型,前後歷時長達30年。不過呢,沒等三哥的劍出鞘,就發現他的隔壁鄰居巴基斯坦的LY-80導彈比其阿什卡更加先進,實戰功用更優異。
更讓人忍俊不禁的是這耗時長達30年的阿什卡,實際只是仿製上世紀60年代技術水平的薩姆6防空導彈… 這款防空導彈曾在中東戰場創造輝煌般的奇蹟,阿拉伯軍隊幾乎僅憑著它,就從以色列空軍手中搶到了制空權!

這麼強的戰績,自然是受到用慣“萬國牌”的三哥青睞,“財力雄厚”的印度三哥迅速引進了薩姆6系統,並與此同時進行仿製,花了30年時間終於仿製成功,據說越南對此表示相當的興趣。題外話(越南對阿三哥的“潛艇上岸技術”也頗為信任)。

對於如此“精品”,傳聞印度軍方卻對其極不“感冒”,甚至於相當失望,因為其性能落後不算,價格比進口產品還貴!所以印軍各兵種都拒絕採購,屬於那種打死也不要的情形。這局面可不是三哥想要的,於是印度科研機構抱著“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態度,誓死也決不放棄,邊向政府施壓逼迫軍方採購,一邊,玩命兒似的繼續升級,比如:把有效射程提高到40公里,提高精度等等。



雖然種種負面不斷,且“阿什卡”防空導彈多次試射失敗,印度軍方也十分不滿,一度拒絕採購該型導彈。但卻沒能阻止阿什卡“前進”的腳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一名科學家曾聲稱,“阿卡什”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可以自動追蹤64個目標,並同時引導12枚導彈對來襲目標實施攻擊。

哈哈哈…這真可謂自信心爆棚了!開掛的民族果然不同“凡想”啊!


羊又走丟了


阿卡什(天空)及其更新的型號阿卡什 Mk-2是一種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旨在攔截距離為18 - 30公里的敵機和導彈。

印度國家審計員稱,多達三分之一的國產阿卡什地對空導彈沒有通過基本測試,稱這些導彈的缺陷“在敵對行動中構成了作戰風險”。

主審計長的報告是印度製造倡議的一大挫折,該倡議旨在減少印度對進口武器的依賴。提交給議會的報告稱,“導彈沒有達到目標,速度低於要求,關鍵單元出現故障。”

印度空軍拒絕對這份報告發表評論。

阿卡什是由國營巴拉特電子工業公司生產的。審計員說,雖然已經向製造商支付了3600萬歐元,但是六個指定地點沒有安裝導彈系統,儘管合同簽訂已經七年了。

印度空軍對阿卡什導彈進行了廣泛測試,該飛機於2008年12月首次交付,被視為突破性的本土系統,2010年,又訂購了六個中隊。

阿卡什和蘇聯六十年代的薩姆6類似,使用衝壓發動機,導彈也就是七八十年代水平,雷達和指揮系統比較現代化。總體性能比不上蘇聯薩姆6的替代者山毛櫸,更別說現在的灰熊等中距地空導彈了。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嶺南風語人


很久了,很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