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儿童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社区文化与他们的成长密不可分。2018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生态》分论坛上,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惟彦以《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为主题展开精彩演讲,分享了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坚守信念:养育一个好孩子,需要一个好家庭,还要一个好社区。

国际共识

1996年,联合国人居会议上指出,儿童的福祉是健康人居、民主社会和良好管理的终极指标。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儿童友好具有的三层含义:

1、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感受

2、关注儿童周围环境,有利于儿童的福祉

3、重视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反馈

丹佛:美国第一儿童友好城市

积极拓展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将校园空间变为城市开放空间有机组成部分,如“

见学地景” (Learning Landscape)模式。自1998 年开始,政府联合私人共同出资2000 万美元,将全市46块废弃的学校场地改造为充满吸引力的、多用途的户外儿童游乐空间:社区入口、阴凉处、公共聚集区域、自然野生公园、户外艺术、多用途场地、硬地游戏教育元素、可参与的安全游戏设施、创新游戏元素等。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多个见学地景空间逐步形成网络,成为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步行可达的儿童户外游乐场地,大大提升了丹佛的儿童吸引力和城市魅力。

丹麦哥本哈根:“点状游戏场”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从20 世纪初开始兴建“点状游戏场”系统,经过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哥本哈根的点状游戏场地已经发展成为以居民小区场地为基础、公共场地(社区儿童游戏场地和公园绿地游戏场地)为骨干、机构附属场地(幼儿园、学校、医院、教堂等的儿童游戏场地)为补充的层级结构体系。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其空间设计注重吸引性、冒险性和益智性,并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家庭成员需求的结合,同时多采用自然式的设计手法,一方面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另一方面也为儿童提供接触自然的城市空间。

荷兰代尔夫特市:儿童出行路径

2008年该市启动“代尔夫特城市儿童安全”系统工程,其下细分为七个子项目,涵盖教育、卫生、家庭、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著名的是“儿童出行路径”(Kindlint),其定义为“为那些独立出行的儿童修建的安全通廊,沿着这些通廊可以使儿童步行或骑行安全地到达各个目的地,而且沿途兼具可玩性与安全性。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这个网络所起到的功效将大大超过各个部分单独所起到的功效,整个网络覆盖的区域将变成巨大的游戏场——年幼的儿童也可以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在街区内自由活动,他们可以便捷地前往学校、游戏场、运动场。

英国伦敦:“ 步行巴士”

2004年,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上下学环境,伦敦在全市实行了 “步行巴士”。步行巴士指一群孩子在两个以上大人的护送下步行上下学的方式, 被认为是一种健康又环保的出行方式。参与步行巴士的家长会自发组织起来轮流护送孩子们,一名大人会充当司机的角色走在前面带领整个队伍,另外一名则充当售票员跟在队伍后面。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由于步行巴士和传统的巴士一样有固定的线路, 也设有“巴士站”(沿途可以让孩子们加入步行巴士的地点)和“接站时刻”,串起特殊的儿童安全路线。目前,这一做法已被证实卓有成效,在英国得到推广,同时,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儿童友好城市也开始借鉴。

国家关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坚持儿童优先”……“强化对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的依法保障和社会责任……健全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体系”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组织架构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主要资助并负责运营

使命、目标和原则

使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目标:倡导和建立最有活力的、更适合居住的、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并为成人营造更有幸福感的社区。

原则: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儿童参与、社区资源最大化。

行动——政策指导

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将儿童友好社区纳入地方政府责任考核的提案。在2016中国社区发展论坛上发表《2015中国社区发展报告儿童友好社区研究报告》。

行业推动

2016年3月,经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启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共同发起,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为唯一执行单位。

2017年,中国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社区建设指南的15条指南46条细则出台,这是来自社区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空间规划、政策研究多个专家与近百个社区儿童服务机构共同努力的团体结果。结合国际的行业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分为制度、空间、服务、文化四大板块,其中服务板块尤为重要。

2018年,《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标准》成为第一批第一个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报请国家标准委审批的团体标准,也将是我国第一个关注儿童友好建设的行业标准,制定《标准》对于提升全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水平和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同时,将会延展出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幼儿园、儿童友好学校等。

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软件”比硬件更重要:通过社会倡导让公众关注,公益培训使从业者提升意识。

搭建平台——行业高峰论坛

经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批准,举办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国际高峰论坛,邀请来自政府、学术、公益组织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代表跨界对话交流,促进合作共赢。

权威导向——媒体报道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经验推广

出版儿童友好社区专刊,拥有独立刊号,发行覆盖民政部各司处、各级政府部门等相关领导、全国各类社区服务机构31.1万个,社区服务中心2万个,社区服务站12万个。该专刊是我国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的行业风向标。

案例分享

政府推动1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服务中心周边的公园、社区医院等儿童群体集中区域进行“儿童友好”改建,设计过程中充分听取儿童的需求表达,组织孩子们通过模型展示自己理想的公园,是儿童参与在当地街道社区得到体现的重要方式。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政府推动2

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打造儿童宜居街区:梳理街道各个社区的数十个老旧空间并进行改造,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学龄儿童的四点半课堂到老老小小的社区群众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项目,从组织社区妈妈志愿者团队到培养社区妈妈做兼职社区工作者,打造全方位的宜居人文环境。

资源引进

与乐高公司开展“欢乐进社区”儿童公益活动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协同合作

好的就医环境不仅有利于缓解孩子的压力,增加依从性,也能对孩子心理、人格产生影响并帮助完善,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社会动员

社会组织参与成员单位: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儿童友好的社区里健康成长?

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惟彦女士表示:2019年,将携手共建万所儿童友好幼儿园,万所儿童友好学校,万名儿童友好讲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