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作品 所有人都是小偷 最后饿死的竟然是好人你敢信?

害群之马,又名《黑羊》原著:卡尔维诺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

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

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

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

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大师的作品 所有人都是小偷 最后饿死的竟然是好人你敢信?

卡尔维诺用一种反常理的逻辑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的普遍生存状况,对公众标准的不合理性的一面做出了无情的鞭挞和嘲弄。然而,小说的语言之中也透露着无奈与悲怆。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诚实人无法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于是,死亡是他的最终结局。在一个畸形的社会,只有做一个畸形的人生存下去。而从另一角度看来,又正是我们的默许合谋促成了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公认这样的道德是社会的标准,于是,与之相反的正义、良知成了危害社会的蛀虫。大群体的总是白羊,而破坏和谐的,永远是那只孤立的黑羊。这是黑羊的悲剧,更是白羊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