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付出了所有的爱,却培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现实生活中,父母付出所有的爱,却得不到孩子的感恩与回报,甚至“培养”出逆子,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有书君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一味以孩子为中心,一味包办,一味奉献甚至溺爱,没有使孩子意识到父母也需要关心与爱。

有的父母有什么好吃的,就只给孩子吃,自己在旁边看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为父母不想吃;

中国父母付出了所有的爱,却培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的父母对家务事大包大揽,甚至孩子结婚生子了也舍不得让他们做一点事,结果孩子习惯当甩手掌柜,习惯了父母的付出。

哪天父母身体不好,没按时给他做饭洗衣,他还不耐烦!哪儿会有一点感恩之心!

二、父母自己虽然爱孩子,却不爱自己的父母,没有做好感恩的榜样。

有的父母信奉“水往下流”,对孩子的爱毫无保留,而对自己的父母呢,却吝于付出感情,甚至粗暴刻薄。

言教的力量永远不如身教,自己都不能对父母感恩,怎么培养得出对自己感恩的孩子呢?不感恩的因子在家族中代代流传,每一代人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这是非常可怕的。

三、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有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有一次有书君在公交车上给一个带孩子的女士让座,那女士领着三四岁的孩子一言不发就坐上去了。

有书君虽然并不在意她是否道谢,但是感到如果这位女士长期在孩子面前接受别人的好意而不表达感激之情,她的孩子可能也会跟她一样不会说“谢谢”。

感恩是需要提醒的,感恩之心是需要有意识培养的。一个不习惯表达谢意的孩子,感恩之心很难培养出来。

中国父母付出了所有的爱,却培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可见,给予孩子爱,并没什么了不起,哪怕是倾其所有;希望培养出有感恩之心的健康的孩子,就需要以正确的方式给孩子健康的爱。

有书君认为,要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首先,父母自己必须是有感恩之心的家长,父母必须事上以敬,待人以礼。

其次,父母必须给孩子以理性的爱,不能溺爱、包办,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三,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盘点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要以实际行动教孩子表达谢意,帮助孩子养成感恩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