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付出了所有的愛,卻培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父母付出所有的愛,卻得不到孩子的感恩與回報,甚至“培養”出逆子,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有書君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下。

一、一味以孩子為中心,一味包辦,一味奉獻甚至溺愛,沒有使孩子意識到父母也需要關心與愛。

有的父母有什麼好吃的,就只給孩子吃,自己在旁邊看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為父母不想吃;

中國父母付出了所有的愛,卻培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的父母對家務事大包大攬,甚至孩子結婚生子了也捨不得讓他們做一點事,結果孩子習慣當甩手掌櫃,習慣了父母的付出。

哪天父母身體不好,沒按時給他做飯洗衣,他還不耐煩!哪兒會有一點感恩之心!

二、父母自己雖然愛孩子,卻不愛自己的父母,沒有做好感恩的榜樣。

有的父母信奉“水往下流”,對孩子的愛毫無保留,而對自己的父母呢,卻吝於付出感情,甚至粗暴刻薄。

言教的力量永遠不如身教,自己都不能對父母感恩,怎麼培養得出對自己感恩的孩子呢?不感恩的因子在家族中代代流傳,每一代人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這是非常可怕的。

三、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有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有一次有書君在公交車上給一個帶孩子的女士讓座,那女士領著三四歲的孩子一言不發就坐上去了。

有書君雖然並不在意她是否道謝,但是感到如果這位女士長期在孩子面前接受別人的好意而不表達感激之情,她的孩子可能也會跟她一樣不會說“謝謝”。

感恩是需要提醒的,感恩之心是需要有意識培養的。一個不習慣表達謝意的孩子,感恩之心很難培養出來。

中國父母付出了所有的愛,卻培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

可見,給予孩子愛,並沒什麼了不起,哪怕是傾其所有;希望培養出有感恩之心的健康的孩子,就需要以正確的方式給孩子健康的愛。

有書君認為,要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首先,父母自己必須是有感恩之心的家長,父母必須事上以敬,待人以禮。

其次,父母必須給孩子以理性的愛,不能溺愛、包辦,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其三,要經常和孩子一起盤點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要以實際行動教孩子表達謝意,幫助孩子養成感恩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