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了房貸工資就剩不下幾個錢,警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警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亢 舒

現實生活中,不少年輕人每個月都盼著發工資,發了工資就可以趕緊還房貸,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本來工資也不低,交完了房貸就剩不下幾個錢了。特別是在房價偏高的一二線城市,有的年輕人不只要還月供,還要想著什麼時候能把欠親戚朋友的錢也還上。即便是選擇租房,一些年輕人也不得不面對房租隨時會漲的思想壓力。

無論是剛需貸款買房,還是按時給房東交房租,在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中,有相當數量的收入和存款用於按揭或者交房租。一旦用於購房、租房的錢多了,自然會使得用於其他方面生活消費變少,甚至不得不減少其他消費。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房價過高、房租上漲過快對消費產生擠出效應,相關問題值得關注。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有屬於自己的住房,才算得上安居樂業。因此,很多新畢業的大學生剛參加工作,就靠一家三代齊上陣,貸款購買一套房。在這種情況下,全家人在一定時間內,可用於改善生活水平的其他大宗消費基本無從談起。


交完了房貸工資就剩不下幾個錢,警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除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國人熱衷買房還與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不完善有一定關係。買房和租房都是解決住房問題的方式,但數據顯示,我國首次置業的年齡比有些發達國家早10歲左右。這是因為,我國住房租賃市場還不完善,相關制度不夠健全,租房總給人以不安定感,不知道什麼時候房東就要漲價或要求搬家。如果租房市場足夠完善,租賃關係足夠穩定,房租和房價不至於上漲太快,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願意選擇租房,那些本來拿去購房的錢便可以用於生活消費。

很多剛需急急忙忙買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價上漲過快,人們對房價長期保持上漲預期,認為房價總是要漲的。所以,如果有關政策舉措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避免房價大起大落,去除其中的投機投資成分,迴歸房子的居住功能,老百姓也會對買房保持理性。

眼下,更多的租客是年輕群體,儘管生活成本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拼搏的鬥志,但總體而言,房租過快上漲,可能直接導致他們生活減少消費,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因無力購房而陷入消沉。青年人是社會發展的新鮮血液,代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果一座城市因為高房價、高租金擠走了大量優秀的年輕人,久而久之,這座城市的競爭力就會受到影響。

警惕房價過高、房租上漲過快等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問題,根本上還是要構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有了穩定的租賃關係,有了對城市中低收入群體在購房政策上的傾斜,有了對住房保有環節的制約從而減少投機行為……相信隨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人們的居住觀念會更加理性,消費動力也會更加健康可持續。


交完了房貸工資就剩不下幾個錢,警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亢 舒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需要樓市健康穩定

潘 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並指出“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後潛力更大”。在“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形勢下,國內市場的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只要國內市場不斷做大做強,我國經濟就能行穩致遠。

發展國內市場的基礎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增加符合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是穩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升民眾的實際消費能力。兩方面共同作用,才能推動市場繁榮和消費升級。要看到,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即GDP,是要在居民、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分配的,三者間的份額此消彼長。財政部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既強調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又明確政府要過緊日子。這意味著未來GDP分配會進一步壓縮政府方面的比重,相應提高企業和居民收入比重,這無疑有利於國內市場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

價格因素同樣重要。只有使民眾收入水平在扣除消費價格和房價因素後,依然能夠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增長,才能不斷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進而拉動國內市場和整體經濟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在樓市調控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房價水平仍保持較高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增速。


交完了房貸工資就剩不下幾個錢,警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我國房地產市場建立和發展已有20多年,在極大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拉動相關領域及整體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房價價格偏離價值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大。從1998年到2017年,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每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造價增長1.5倍,但每平方米商品房售價則增長2.8倍,其中住宅增長3.1倍。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幅度則更高,價格背離價值的程度和房價收入比擴大的程度也更大。有些城市商品房銷售及價格漲幅,大大超過居民收入增幅,不僅大大降低了民眾的實際購房能力,也對居民消費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

所以說,樓市調控的目標,既是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和由此導致的房價快速上漲,更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民眾在住房和其他領域的消費需求。所以,各地在“因城施策,分類指導”樓市調控的時候,應該認真評估現行的各項調控措施,審慎出臺各項調整政策。凡是體現“房住不炒”定位、有利於遏制高房價、促進居民消費的措施,就應該保留和堅持;反之,則可以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相應調整。

著眼長遠,各地還是應儘快擺脫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在堅持和鞏固調控成效的同時,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發現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繁榮國內市場並推動消費升級。同時,繼續推進精準扶貧,努力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並適度提升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以促進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