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課程整合:意識理念與機制原則

〖原創〗課程整合:意識理念與機制原則

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深化課程改革,破解目前課改推進實施過程中的瓶頸性、阻礙性難題,特別是學校層面在課程整合過程中潛存的突出問題,筆者以為必須更新觀念,積極探尋整合的科學路徑,正確選擇有效的策略,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改進或突破。

意識+理念:課程整合之先導

教師的課程意識,反映了教師解決課程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影響著教師參與學校課程改革的範圍和程度,既是學校課程改革內源發展的前提,又是學校課改內原發展的結果。富蘭認為,一切學校變革的結果和外顯形式,都只是展露於世人面前的冰山一角而已,潛藏於深海之中的強大支撐則是教師意識層面的變革。新理念是教育實踐經驗的昇華。一切先進的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長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於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成功都是新教學理念實踐的結果。教師科學的課程意識和課改理念,是學校實現課程整合的先導性條件。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使教師清醒地認識到,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識的過程。課程的綜合化、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及個性多樣,已成為課程深度改革發展的要求和趨勢。教師必須自覺強化課程的整合意識、綜合意識、融合意識,即參與開發意識,併力求實現,使課程目標從單純為升學做準備向促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勞動的方向轉變;使課程內容從強調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向多學科的核心素養、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應用、基本能力轉變;使課程體系從單純以學科知識為中心,向學科體系、社會需要和學生髮展相統一的方向轉變。與此同時,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課程理念,如全課程育人理念、生活化教學理念、問題探究化教學理念及素養化教學理念等,增強教師的課程認同感。

〖原創〗課程整合:意識理念與機制原則

機制+原則:課程整合之保障

構建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遵循科學靈活的原則是進行課程整合的重要保障。不論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面去審視分析目前學校課程整合的混亂無序、低效停滯現狀,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省市縣校四個管理級別的權屬機構未能建立起具有科學性、引領性、操作性的課程整合機制。實施實踐層面未能遵循科學的整合原則。因而,要真正有效地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度發展和整合,就必須儘快調整、改善目前省市縣學校各個層級機構進行課程整合的管理機制,理順關係,界定權責,明確分工,準確定位,各盡其能。

〖原創〗課程整合:意識理念與機制原則

筆者建議,省市縣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教科研機構,應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在對本轄域課程改革,特別是課程整合工作進行認真全面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當前課程改革推進實施中存在的突出薄弱問題環節,制定出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管理文件政策,並應對區域進行課程整合工作作出科學的可行的規定和要求,形成良性管理指導機制,堅決改變逐步級轉發文件,逐級推脫責任的做法,釐清各級部門的職權任務,並把深化課改、實施課程整合納入教育督導評估之中,作為課程改革課程整合的直接主體、承接者~學校,應按照上級的文件政策規定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儘快反思查找不足,制定學校課程實施管理辦法,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發學校課程管理平臺,發揮教師在課程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形成有效的校本管理機制。與此同時,在實施促進課程整合的探索實踐中,必須堅持科學的整合原則,包括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堅持以校為本的原則、堅持正確處理三級課程關係原則、堅持優化整合的原則、堅持科研引領的原則等,使課程整合在科學理論指引下,以有效靈活的機制為保障,以發揮課程育人為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避免行政化、運動化、短視化、無效化,作秀式的課程整合而貽害教育、學校和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