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為什麼不宜作為長期選擇

探討租房和買房一樣,是有時限的,拋開時間談選擇都沒什麼意義。

租房、買房都不是非好即壞的事情,也是需要根據人們的成長和家庭的不同階段來考慮問題。本文分析,也是著眼於在不同階段的租房選擇,我想說的結論先放在前面——租房不適合作為一個家庭長期的選擇。

租房為什麼不宜作為長期選擇

首先,租房的權益

隨著租售並舉和租房管理規範形的逐步完善,租房的權益會逐步得到保障,但這需要時間。目前租房亟待解決的保障主要是以下幾點:

1、租客、房東雙方的契約精神,包括租期在合同內約定好不要隨便調整,押金的保障範圍、屋內使用設施、傢俱等的情況等。一方面房東簽約後不能隨便趕人,隨時說不租就不租了,租客也是一樣;屋內原有物品的損壞界定,也是爭議特別大的地方。

不少租客都吐槽房東突然賣房子,趕人,隨時帶人來看房不預約等等,或者到期押金不退找各種裡有的情況。這種沒有契約精神的行為可以說是租房市場是最影響租客心態的,比其他的租房損失而言,這一點可能最令人難以接受。

2、房東漲房租導致租客居住成本持續增長,甚至在租期內突然要漲房租。隨著通脹和物價上漲,實際上租房成本也是隨之變動的,這就導致租房無法抵禦通脹,而且要因為通脹導致支出增加。

3、結婚尚好,兩個人怎麼都好湊合,但孩子上學落戶是大問題。有的城市對符合條件的人才落戶有優惠政策,不過同時並沒有充分放開子女就學的問題,尤其是學區的差異仍然是讓人不得不買房的一個重要因素。

租房為什麼不宜作為長期選擇

其次,租房的代價

1、中介市場目前尚不規範,黑中介、亂轉租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是當前市場仍然缺少監督機制的一個表現,但也因為出租房產目前雖然依法應該納稅,但是基本上沒有實際執行,那麼稅收和監管是一起缺位的,或者接下來一起到來。租房的第一個代價就是租客對負責給市場供需的中介方沒有什麼約束,尤其是初到異地、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這個階段特別需要租房來解決居住問題,同時又沒有足夠的當地資源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對租房中介缺乏判斷。

2、房租看漲的地區,租金與房貸差異究竟有多大,有的人每個月在房子上的支出是房貸,有的人每個月在房子上的支出是房貸還款,前者是消費而後者是負債也是資產,有可能升值,至少持續的房貸變成得了一套房子。真正的差異有時候是兩點:首付款和穩定的收入來源。這也是許多人投資房產的一個原因。

對於很多租房的年輕人,無論是自己住還是成家,收入有限湊不齊首付的情況是暫時的,隨著年齡和工作的積累攢些錢還是有機會的。所以說租房一時可以,長期來說損失的是資金的機會成本。

3、生活品質。很多人由於租房,考慮以後可能搬家換房、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生活所需就基本上湊合了,不愛添置傢俱家電、一線生活必需品是能湊合著用房東的老舊設備就湊合了,然而沒有裝點的房子缺少了生活的情趣和家的味道,我想這事很多租房客的心結之一。

況且有的房子要合租,分割每間屋甚至客廳都單獨隔間租出去,不但擁擠,而且幾個人住在一塊的不便。當然這種情況更多出現在剛工作的漂在異鄉的畢業生身上,暫時控制成本,努力增加收入大概是唯一的選擇,尤其是在一線城市。

租房為什麼不宜作為長期選擇

因為在付出的成本和收益兩個方面來說,租房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只能說是一個權宜之計,解決階段性的住房問題,在結婚或者需要獲取穩定居住條件的時候,租房目前無法提供匹配的保障。當然這些主要是針對大多數人的情況,總有例外和少數特殊情況下的選擇無法用一刀切的方式來界定。

一般而言,越是普通人的生活,邊界越清晰,打破常規的做法相對不適合這類生活方式。而對於特別追求變化和自由為主的人,或者夫婦二人工作生活可以四處跑,選擇丁克的等等類型,租房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持續很久,因人而異也許不一定都能參考別人的方式,但是對個人的規劃而言租房到買房的過程需要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

租房為什麼不宜作為長期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