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圍棋與軍事”

中國古代“圍棋與軍事”

圍棋與軍事,有著密切的聯繫。歷史上有許多軍事家愛好圍棋,與圍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經常運用圍棋的哲理去研究戰爭,指揮戰爭。而圍棋的理論家和一些著名棋手也常常運用兵法和戰爭實例來解釋圍棋,研究圍棋的理論。

圍棋的誕生,一開始就和戰爭聯繫在一起。它是適應戰爭的需要、模擬戰爭的形式而創制成功的一種智力遊戲。西漢時期,有人把圍棋當作“兵法”,《隋書•經籍志》把圍棋譜列入兵書一類,不是沒有道理的。據史載,在堯、舜、禹的時代,每逢交戰的時候,必舉行部落會議。部落長老和軍事首領都是會議的參加者,共同商討對敵作戰事宜,各人提出自己的意見。在討論中,每個人為了更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見解,常就地畫圖,用小石子代替兵卒,設想軍事部署。這恐怕就是圍棋的萌芽。這種軍事部署圖,後來逐漸演變成為軍事遊戲的一部分,成為學習軍事知識的一種方法。

中國古代“圍棋與軍事”

事物總是逐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圍棋從萌芽到完善也離不開這樣的規律。開始可能是軍事的需要,以後就逐步變成娛樂的需要。

西漢時,劍客與下圍棋,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尚。而劍客論圍棋,著重圍棋戰略戰術的靈活性。東漢哲學家桓譚在《新論》中,直截了當地說,俗有圍棋,或言兵法之類也,把圍棋與兵法聯繫在一起。在桓氏以後幾十年,著名經學家馬融參照兵法論述圍棋,以三尺之局為戰場,進行模擬戰爭。

漢末三國時,爭戰十分激烈,不少軍事家臨危不懼,受圍棋陶冶很深。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悉悉作聲,帳上帳下見者,無不掩面失色,而關羽卻與馬良若無其事地對弈圍棋,毫無痛苦的表情。同一時期,吳國的傑出軍事家陸遜,對圍棋也十分愛好。據《吳書•陸遜傳》記載,一次,吳國君主孫權發兵伐魏,使陸遜與諸葛瑾攻打襄陽,因洩漏軍情,諸葛瑾非常害怕,而陸遜卻胸有成竹,照常下圍棋。表現出深謀遠慮、鎮定沉著的軍事家風度。

東晉時的謝安,也是一位酷愛圍棋的軍事家。在淝水之戰,他以不足八萬的兵力擊敗秦軍百萬,表現了指揮若定的軍事家的風範。

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軍百萬,傾巢南下,準備一舉消滅東晉。這時東晉的兵力十分單薄,尚且不足八萬。秦軍兵抵淮淝,東晉舉國震動,晉孝武帝提升謝安為征討大都督,以對付強敵。前方戰局吃緊,謝安的侄子、將軍謝玄前來請示退敵的辦法。謝安面無懼色,說是自有辦法,讓謝玄隨他與親友一起去山中別墅遊玩。到了山中,謝安擺開棋盤邀其侄對局。謝玄原本棋高一籌,因為緊張,卻糊里糊塗地敗給了謝安。這時,謝安對謝玄說,用兵之道,與弈棋一樣,要深藏不露,臨危不懼,並以靜制動,弱兵也可勝強兵。謝安回家以後,開始面授對敵作戰的方案,令其將、帥各安其位,準備作戰。謝玄等領了謝安的錦囊妙計後,率八萬大軍,在安徽淝水大破苻堅百萬大軍。這一仗把入侵的秦軍殺得膽戰心驚,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潰不成軍。捷報傳來,謝安又在下圍棋。看到謝玄的捷報,順手放在一邊,不動聲色,繼續下棋。客人們忍耐不住,紛紛問他戰事結果,他才緩緩地說,仗已打勝了。謝安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的風度,令人歎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圍棋對軍事家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