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煤炭,從風光到落寞,追憶18年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2017年1月,湖北省在去產能上祭出重拳:兩年之內,湖北省內煤炭生產企業將全部關閉,全域退出煤炭生產行業。這意味著,湖北將可能成為我國第一個無煤炭的省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今,隨著湖北煤炭去產能的深入發展,大部分小煤炭已關閉退出,離全部退出的大限越來越近,無煤炭化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值此,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曾經為湖北小煤炭而奮鬥過的人,無論成功還是失敗。

湖北小煤炭,從風光到落寞,追憶18年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一、湖北小煤炭的歷史定位

和全國其他大部分省份相比,湖北的煤炭真是太不起眼。湖北的煤礦,以小煤礦為主,年產量超過30萬噸的屈指可數,像山西、陝西、內蒙等這樣的煤炭大省,一個煤礦的產能就可超過湖北省所有煤礦之和的產量。如果要將煤炭產量,來個全國省份倒數大排名,湖北倒是可以排進前三甲,和廣西、青海、江西相提並論。

無足輕重的小煤炭,不僅僅是在全國省份是如此的地位,在以三峽和葛洲壩二大水電樞紐提供能源的湖北,它所佔的經濟比重和能源分量,也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微不足道並不表示可有可無,湖北的煤炭主要分佈在偏遠的恩施地區。恩施屬於經濟落後的偏遠山區,煤炭即是他們很重要的財政來源,也是當地老百姓養家餬口的支柱。

在全國乃至湖北並不重要的湖北小煤炭,卻是湖北貧困地區的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這就是湖北小煤炭的歷史定位。在我國經濟發展大潮中,它也締造了很多富豪,養育了山裡的百姓,如今經濟轉型,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它不得不默默退出。等湖北的小煤炭完全退出後,也許,它真的只能存在於一代小煤炭人的記憶裡了。

二、18年湖北小煤炭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湖北小煤炭歷史悠久,自然不只18年。2001年之前的湖北小煤炭,只是自發發展階段。這裡以2001年為起點,我們把湖北小煤炭興起、掙扎和退出的18年,分為三個階段:2001年到2008年,湖北小煤炭蜂擁而上;2008年到2015年,湖北小煤碳在掙扎中前行;2015年至今,湖北小煤炭大部分關閉退出。

湖北有武鋼這樣的大重工企業,加上地方火電廠,湖北對煤炭的需求格外多,然而,2001年之前的湖北小煤炭,年產量大約在500萬噸左右,因為2001年前煤炭行業並不是很賺錢的。2001年之後,煤炭價格開始上漲,尤其是到了2003-2004年之後漲價趨勢加速,由此帶動了湖北小煤炭的興盛。在2001年之前,開煤礦非常簡單,沒有采礦許可證,也沒有其他限制,多數是當地村民自己組織人員自發開採,因此安全事故頻發。

2003-2004年煤炭漲價,煤炭價值顯現,開採煤炭的人越來越多,於是政府有了初步的准入門檻,需要採礦許可證以及其他資質。這是第一次洗牌。辦理採礦許可證以及達到開採條件,在當時投資不超過50萬元,這筆數目在今天不值一提,但在當時,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山區,不是小數目。因此,即使洗牌發生在煤價上漲的環境下,很多缺乏資金實力和沒有堅持投資的人,這次洗牌就被洗掉了。對於從事湖北小煤炭的人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際遇,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資源的配置,想辦法堅持下來的人,即使是小煤炭,也給他們帶來了數千萬的財富。

2003年到2008年,是湖北小煤炭發展最為興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小煤炭的產能也有以前的500萬噸,急劇增加到1500萬噸,這還是發改委官方統計的數據,真實產能估計大於這個數據。

湖北小煤炭,從風光到落寞,追憶18年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2008年之後,無論是國家還是湖北省地方,煤炭開始了整合之路。從2008年到2012年,儘管煤價震盪上行,煤礦仍是賺錢的行業,但進入門檻的提高、監管的空前強化、投入的大幅度提升,即便是小煤炭,也變成了資本密集型行業。在投入不斷提升和資本要求越來越高的條件下,小煤炭進入了邊生產、邊整改、邊重組的非常時期。在這個時期,小煤炭持續投入的成本,遠遠大於煤炭開採所帶來的經營性盈利,一些小煤炭因此無力承受投入之重,紛紛選擇轉讓或者尋求更大的合作伙伴,小煤炭轉讓、兼併、重組,在這個時期非常頻繁。

由於煤炭行業的規模化和集中化,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來自政策部門的產能提升政策。進入2008年,湖北對年開採能力在3萬噸以下的煤礦,要求必須提升到6萬噸以上。從3萬噸提升到6萬噸,大約需要2年採能完成並拿到開採證,即2010年多數湖北小煤炭企業從3萬噸煤礦提升到6萬噸以上。到了2010年,煤炭行業進一步要求集中、規模化,湖北小煤炭採取了2條對策:一是準備由6萬噸提升到9萬噸以上;二是小煤礦重組成大煤礦。在有關主管部門督促下,這二項工作一直在推進,只是到了2012年煤炭行情疲軟,重組大煤礦事項不了了之,但6萬噸提升到9萬噸的標準和15萬噸。筆者瞭解到的最後一次標準是,30萬噸才能進入安全線。

對於湖北小煤炭企業,年開採能力能夠達到30萬噸的,差不多屈指可數了。還有一點,煤礦產能的提升,不僅僅要儲量具備條件,更重要的是投入要達到要求,保守估計:從3萬噸提升到6萬噸,投入至少1500萬元;從6萬噸提升到9萬噸,投入至少3000萬元以上;以此類推,規模越大,投入也越大。

在這個時期,很多不得不選擇轉讓煤礦的投資者,在現在看來,他們應該感到慶幸:一是當年投入不到50萬的年開採能力在6萬噸左右的小煤礦,在2008年之後就升值到保守估值1000萬元以上,僅僅煤礦轉讓就增值20倍以上;二是2008年之後的小煤炭雖然仍在盈利賺錢,但多數賺的錢填不滿每年持續的投入。對湖北小煤炭來講,這是一個既有希望又感到迷茫的時期,大家奮力前行,不斷掙扎。

湖北小煤炭,從風光到落寞,追憶18年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然而進入2012年之後,煤炭價格下行,並且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2015年。持續投入換來的卻是產能過剩,這已經不僅僅是恩施,不僅僅是湖北,應該是全國煤炭行業的現狀。當價格的剛性被打破,大煤炭憑藉規模優勢上能生存的話,但對於湖北小煤炭企業,要做到不虧損實在太難了。但問題是,即使虧損也要開礦挖煤:一是有貸款,停產意味著要提前還貸款;二是如果停產再重新開採,又要繼續投入。在這樣的壓力下,實際上到了2015年,湖北小煤炭有三分之一實際已經停產了,剩餘的也只是勉強維持經營,老闆跑路事件,在這時期也不時發生。

2016年國家供給側改革,對煤炭行業去產能,對於很多小煤炭企業來講,實際是一次救贖。可能有人會說,只要堅持捱過了2015年,2016年煤炭價格翻倍的回升,即使是小煤炭,仍可賺錢了。但問題是,如果沒有去產能,哪來的價格翻倍回升?關閉小煤炭,對煤礦進行適度補償,對於多數湖北小煤炭企業,應該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湖北省強化去產能力度,震驚業內:兩年之內,湖北省內煤炭生產企業將全部關閉。看上去有些不切實際,但仔細想想,對於水電資源豐富的湖北和恩施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的現狀,這個決策應該是理智的、深思熟慮的,也是可以實現的。而且,不得不承認,相對大煤礦,小煤炭安全事故很難杜絕,也的確是“帶血的經濟“,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也非常大,社會的綜合收益並不理想。

2016年末開始,湖北小煤炭進入了關閉之路,可能未來一年內,湖北就要與小煤炭無聲的告別了。

湖北小煤炭,從風光到落寞,追憶18年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三、從風光到落寞,湖北小煤炭投資給我們的教訓和啟示

1、小煤炭,作為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它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實際是週期行業發展之路:集中,集中,再集中,集中呈現加速和超規模趨勢。2001年前的無序發展,2003年的資質經營是第一次集中,2008年的產能提升是第二次集中,2016年的關閉退出是第三次集中。未來煤炭行業如果還要集中,那一定是煤炭消耗開始在我國能源比重中大幅度降低的時候,小煤炭自然退出歷史,那樣的集中,將是超級大魚吃超級大魚的集中。

2、在規模化集中化的政策的引導下,產能由3萬噸提升到6萬噸,再有6萬噸提升到9萬噸、15萬噸等,在引導投入不斷加碼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所有的煤炭全部退出。雖然我們知道,小煤炭的關閉退出政策,對多數小煤炭是一次救贖,但這樣的代價太大了。在政策上,是不是可以提前規避呢?

3、在湖北小煤炭18年的發展歷程裡,煤價的每次回調成為介入的機會,而每次瘋狂上漲成為離開的時機。投資,無論市實體投資還是股票投資,其實都是高拋低吸的歷程,只是有人頻繁的高拋低吸,有人分階段。

從瘋狂到落寞,從興起到退出,湖北小煤炭,留下的不只是記憶。

湖北小煤炭,從風光到落寞,追憶18年的蜂擁、掙扎、關閉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