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是春時候,一派江山秀。雪正落,梅先奏。門上楹聯賀,萬戶齊慶年。舉酒盞,闔家歡樂共守歲。

若問春多少,堪比雲天厚。天不老,人長久。千秋民俗遠,萬年情懷舊。共一笑,看取新貌今日後。

――調寄《千秋歲.過年》


關於春節、關於過年,總有無數的說道,這不,我也想說幾句,只是近來應酬多,以至一直沒空寫上幾筆。希望這個晚來的文章還不至於掃了大家的興致。好了,言歸正傳吧!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壓歲錢”的由來,源於西漢,也叫“壓勝錢”、“壓祟錢”,至明清仍有鑄造圖案為“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的吉祥話和龍鳳、雙魚等吉利圖案的銅製錢幣,有壓制邪祟和吉慶兩重含義,後逐步演變為現在的壓歲錢。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壓歲錢的有個傳說:傳古代有一個小妖名“祟”,黑身白手,每年30夜出來,專門伺機摸睡熟小孩的額頭,而被摸小孩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了“祟”。

這一年30晚,老來得子的一對夫妻,又在害怕“祟”來禍害自家孩子。臨睡前,他們用紅紙包了8枚銅錢給孩子,小孩高興,玩著睡著了,紅包就落在了枕旁。

半夜,一陣怪風吹過,“祟”妖又來了,他的手剛要伸向孩子,枕邊一道金光射出,小妖淒厲尖叫一聲,就逃之夭夭了。第二日,地上一攤綠血,許是小妖被金光所傷。很快,此事傳揚開來,從此,每年孩子們都有了“壓歲錢”。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年獸,名稱為“夕”,也稱夕獸。年30守歲,俗稱熬年。相傳遠古荒荒時代,北海有怪獸曰“年”,生得是頭角崢嶸,兇猛異常。專吃各種動物,也吃人。後來人們發現,它每隔365天就會從深海里爬出來,擾亂人間,到處吃人,而雞鳴破曉後,它就逃走。

每到這一夜,人們就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家裡不出門,吃這一頓很可能是最後的晚餐,叫“年夜飯”,而這一夜就是人間的關煞,叫“年關”,因為這一頓吉凶未卜,所以相當豐盛,還要告慰祖先、神靈庇護。人們,整夜不眠,熬過這一夜,就有新的生活了。

所以,年30我們一般都打麻將、看春晚、談談笑笑,徹夜不眠,名為“守歲”或者“過年”。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有了年獸“”的搗亂,人們總想除掉它,所謂“除夕”,應運而來。此事為上古神仙女媧娘娘得知,她很想為人間除害。

這年,某村莊裡來了一位衣衫襤褸卻鶴髮童顏、目光矍爍的老乞婆。村裡的莊民都勸她,夕獸要來了,趕緊上山躲避吧?老婆婆笑道,我此來,正為救民於難,你們不必為我擔心。人們無奈,只好搖頭逃避山中而去。

當夜,遠處山中,人們遠遠見老婆婆家中燈火通明,嗶嗶啪啪亂響。有一怪獸驚慌亂跑,很快逃跑了。人們爭相下山來看,老婆婆一身紅袍,走出了屋門,告訴人們,原來年獸“夕”最怕紅色和爆竹的“砰啪”之聲,一見到就渾身發抖,後來“除夕”的方法就流傳開來,這一夜就叫“除夕夜”。人們就放鞭炮、貼上大紅對聯等等。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萬年曆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古時,有一個叫萬年的小夥,看人間常年為混亂的節令所困擾,決定把節令的規律摸準。

他根據樹影的啟發,發明了可以測定一天時間的晷儀;又通過山崖的泉水滴落的水珠,發明了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而後又發現了四季輪迴的規律。他把他的發現告訴了國君祖乙,祖乙大喜,為他修建了日晷和漏壺亭。

日出日落三百六,週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一日,萬年指天對祖乙說:“十二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望人間君主定個節吧”。太乙說:“春為歲首,萬物榮發,就叫春節吧”!春節從此而來,為紀念萬年,將曆法定名“萬年曆”,萬年為日月壽星,據說壽星佬的原形就是小夥子萬年。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另外,還有一些包括“臘八粥”、“門神”、“老鼠嫁女”、“灶王爺”等等的傳說。文、武財神及五路財神的傳說就更多了,一時也說不完,就暫時擱下吧!

“門神”的形象最初是神荼和鬱壘,這二人傳說是駐守鬼域之門的兩位神人,後期又有秦瓊、蔚遲恭的說法。說起來篇幅較長,有空別具文再說吧!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春節在中國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各種故事多如牛毛,舊時春節是從臘月23祭灶一直到正月19日了。現在年味遠沒有過去重了,其間原因多種多樣。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國最早的釋義詞典《爾雅•釋天》“歲名”條解釋:

  • 唐虞稱為“載”,
  • 夏代稱為“歲”,
  • 商代稱為“祀”,
  • 周代稱為“年”,

(原文:“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現了春節的雛形—過年。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說文》裡:“年,谷熟也。”“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古時禾穀一年一熟,所以古時禾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春節一年一次,就是含有慶豐的寓意。這種儀式起源於周王朝,當時是這個儀式是在農曆十一月間進行,但歷來人們都認為它是新年習俗的起源。

(也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後來臘祭衍變成“臘八節”、“祭灶節”就是為增加“過年——春節大祭”的氣氛。)

有關過年的那些傳說與故事

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

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曆,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但是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的年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固定傳襲下來。

《通典》上記載,漢初出現互相拜年宴請。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