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立春,是一歲節序之首。《群芳譜》裡說:“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意思是說立春是四季的起點,春天的開端。它在向人們宣告:春天已經梳妝完畢,準備好了隨時啟程!古時立春日是大年初一,今年巧得很,立春正好遇上除夕,明日便是初一,古春節和時下的春節幾乎重疊在一起。

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江南的廬山,在立春這一時節,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一切又都是敏感而細膩的。陡然之間,凜冽的北風變換了吹拂的方式。起初春天像個踮著腳尖在門口進一步又退半步的小孩子,臉兒忽閃忽隱。春陽燦爛與陰雨連綿輪番著出場。“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放眼看去,寒冷尚未消退,融雪已遁跡。山丘起伏間,雜樹亦蔥蘢起來,雖是靛青的藍,少了些青蔥的綠,但山色參差而豐富,尤其是那一汪汪的溪水、經雨雪後,越來越滿,有著清波盪漾的靈動,山水之間,便有了萬物甦醒的生機,那些一畦畦新翻的田地裡似乎隔著窗玻璃都能聞到泥土潮溼的清香,那是“農家歲首又謀耕”的辛與勤、喜與樂。

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廬山歸宗有立春日“接春”習俗。鄉人一大早就起來了,清掃庭院,抹幾淨碗。去菜地裡扯上一棵小白菜。於家裡院中置一張桌子,擺上幾個酒盅和瓷碗,倒滿酒和茶,居中一大碗放半碗水,將白菜放置其中。再拿來香燭鞭炮,搬來香爐,把香一根一根地點燃,鞭炮放在桌面,撕了封,守著黃曆上提示的吉時,虔誠地敬香,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來。這鄉間的習俗,叫接春。意思是迎接春天的到來。

一個“接”字,流露的是對自然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一個這樣的儀式,既簡單,又隆重。

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每年的立春時日,村子裡都興包豆粑,吃得香氣旋滿村子的上空。豆粑就如北方的春捲。也應了卷春之意,因與吃關聯,節氣生動活潑了起來。雖然不解卷春其意,也不知為何傳此習俗,逶迤著春天的光與味前行,總會美好。原來村俗裡同樣不乏簡潔生動的智慧沿襲著,或許要到我慣經世事後才能參悟。書中亦多狀春景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這樣的品句算得上極至,但與“卷春”類比,少了民間詞語的貼近感。

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一些遙遠的習俗想來總是暖人的慰藉。而眼前的春卻總也等不來,依舊寒冷。破舊立新,季節輪替是潛移默化的。表象上如物候如氣象仍在很大程度上還呈現出上個季節的滯留,因上個冬季冰雪肆虐摧折,草木如就湯釜,一派枯萎。止了雪,“滴滴答答”的融雪聲,只覺清寂。陽光籠著,薄得就像一層一指可捅破的紙。觸目之處皆是冬日的寂寥與清冷,而處身其中的植物與禽鳥蟲獸卻能敏感地做出反應。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麼?這就是鄉人所說的“春冬相爭”了。

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在鄉間,立春是一個真實的日子,雖然仍以洗手接春者,能有幾人?池塘裡的水雖是瘦的,但風微軟了。天空中像是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把溼潤與溫暖送向這片深沉的土地。地氣在湧動,漫天蓋地上升。

在陰霾的天空下,二月花即將開放。

四時|立春,歲尾年初,只為等春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