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谈死亡话题

和孩子谈死亡话题

童心趣事

儿子刚刚五岁,在生活中他的表现总是能够给我一些惊喜,有时甚至引发我重新对教育对生命进行思考。我把他的生活小事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愿我们所有父母在生活中都能够保持一颗灵敏的心去感受和尊重孩子的世界。

惊喜发现

有一天我在读日本绘本作家五味太郎的《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儿子凑过来看了一眼,对我说:“妈妈,你看的也是五味太郎的书。”我疑惑问他:“你也看了五味太郎的书?”“对呀,《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去书柜看了一眼,的确是,我真是佩服孩子的这种记忆力。另一件让我见识孩子记忆力和观察力的事也是读书,本来儿子自己在读《水浒传》的漫画书,一会儿他拿着两本书嚷起来:“妈妈,你看,关羽和关胜长的像不像?”我走过去看了一下,一本是《水浒传》上的108将之一关胜,另一本是《三国演义》上的人物关羽,他们基本上是一样的漫画形象。我把两本书都翻到封面恍然大悟,原来是同一个工作室创作的漫画人物。且不管这种创作是否恰当,孩子这种观察的敏锐性的确令我刮目相看。

肥皂雪

朋友圈中经常有妈妈吐槽,只要孩子在家好长时间没有动静,那一定是在做什么捣蛋的事情。今天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听到儿子呼唤我了,我悄悄的走到客厅,发现儿子正在阳台上专注的做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他正在拿着一块肥皂,另一只手拿着一个橡皮泥模具在肥皂上快速的刮。我问:“你在干嘛呢?”儿子兴奋的说:“妈妈,看像不像肥皂雪?”儿子快速的刮,肥皂片落在地上的确像下雪一样。此时浪费肥皂批评和创意行为支持两种思想在我脑中快速转换,最后我说了一句“好玩吗?”儿子答:“好玩!”他的行为没有触犯道德,没有伤害他人,肥皂当成玩具,我们这时候应该保护孩子的“好玩”心态,暂时忽略肥皂的洗衣功能。

死亡话题

儿子临睡前躺着抽泣,我问他怎么了,他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让你死。”

“妈妈不会死。”

“你永远都不会死吗?”

“妈妈很老很老才会死,还有许多年呢。”

“可我想让你永远陪着我。”

“妈妈会陪着你的,以后你会慢慢长大,然后工作,结婚,生小孩。那时候妈妈老了,就是你保护妈妈了。”

“那你老了就会死吗?”

“妈妈要很老才会死的。妈妈死了,你的老婆、孩子还会陪着你的。”

“妈妈,以后我要娶一个像你一样漂亮的媳妇。”

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谈过许多次,儿子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南京大屠杀时的图片,我不想让他看,却拉不动他。之后他就开始问我关于死亡的话题,最初我觉得孩子的心思太细腻,他是不是受到了什么伤害。后来在几次交谈后发现他只是单纯的对死亡话题感兴趣,我想,回避不如坦诚的交流。我在交流时的从容以及对死亡的一种淡然态度,慢慢消除了孩子的恐惧。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也更明白了生命的限度,更懂得在有限生命中和亲人的亲密陪伴是多么的珍贵。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眼睛有时候比成人更亮,孩子的心比我们更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的是感受和尊重他们的世界,而不是一味的干涉和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