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所謂第十三個月工資,就是每年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但不是全工資,只是基本工資。我們先看看它的出處:

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第十三個月工資,其實是事業單位的年終獎勵金,凡屬全額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年終考核合格的都發放第十三個月的工資。由工資的前三項組成,近年來,我所在地區的平均數為1200一1700左右,各地可能有所不同。

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既然13月工資是獎勵性的,有些地方可能把13月工資和績效工資統一起來運行,就沒有13月工資的說法,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方有,而有些地方沒有的原因。

第十三個月工資,是教師工資的補充,也是獎勵性工資,主要是提高待遇,激勵教師努力工作的一種刺激性手段。

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公務員、事業單位年終獎到底有多少?

比過年更讓人激動人心的,那就是馬上就要發年終獎啦!比發年終獎更讓刺激人心的,那就是有一種年終獎叫:別人家的年終獎。那麼公務員年終獎消息、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標準和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時間在新年到來之時,成為熱議話題。公務員年終獎今年怎麼發?

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消息

公務員年終獎的發放是有明確法律依據的,這對於期待年終獎的公務員群體來說,應該不陌生。我國《公務員法》第74條規定:“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年終獎納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據河南商報早前的報道,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改革辦法出爐,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年終獎將納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全國其他地區也會出臺具體政策。

不過每年都有一些公務員沒有拿到年終獎。這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有的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評為基本稱職或不稱職,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年終獎的;二是據此前媒體報道,受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有的地區有的單位曾取消過公務員年終獎的發放。

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三湘都市報曾在2014年報道過,湖南省被評為優秀等次的公務員,可發給高於稱職等次20%的績效獎金;評為基本稱職等次的公務員,不發給年度考核獎金,績效獎金按低於稱職等次20%的比例發放;評為不稱職等次的公務員,不發給年度考核獎金和績效獎金。另據騰訊網2015年刊發的新聞,接受調查的北京基層公務員介紹稱,他們年底會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作為年終獎。應該說,全國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標準都可能是不一樣的。那麼新一年裡,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標準各地區分別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時間,公務員年終獎什麼時候發?

對於公務員年終獎發放時間的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必須先對公務員進行年度考核,完成公務員年度考核評定後,才會決定是否對其發放年終獎。根據我國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考核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等次,只有被評為優秀和稱職的公務員,才能享受公務員年終獎金。一般來說,在春節過年前公務員年終獎是會發放的。

但無論公務員年終獎怎麼發,公務員都將是未來一段時期比較理想的職業選擇之一,在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考試熱還將持續。若你能考上公務員,你就能拿到傳說中的公務員年終獎了,或許你也會關注每年的公務員年終獎消息。

公務員年終獎該不該發

近年來,關於公務員應不應該發放年終獎的問題,各界往往有不同的觀點,尤其是2015年我國基層公務員的基本工資得到了上調,公務員加薪後的年終獎究竟該怎麼發?筆者認為,公務員年終獎還是應該發的,但是要有具體的發放標準。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應當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化解人們對公務員年終獎成為“變相福利”的疑慮。這有利於正向激勵公務員群體認真盡責履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此,你怎麼看呢?

十三薪和年終獎是一回事麼?你領到手了麼?

行測邏輯判斷中很重要的“另有他因”

行測中的邏輯判斷部分主要由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兩部分構成,而在學習完這部分內容之後,考生普遍認為可能性推理要比必然性推理更不易掌握。原因在於可能性推理本身較靈活,且首先需要準確把握題乾的前提與結論的關係,其次還需要分析選項,進而對多個選項進行力度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考生認為可能性較難。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跟大家探討一下可能性推理中,削弱加強型的力度比較問題中一個比較小但是運用卻比較廣泛的知識點,即另有他因和否定此因的力度比較。首先,另有他因和否定此因是我們在講解可能性推理中的論證結構中所講到的削弱角度,包括在知果求因和因果共存中都是運用比較廣泛的一個削弱方式。其次,二者的力度比較為否定此因>另有他因。

否定此因是指選項中對於題乾結論中所給的原因進行否定,另有他因是指選項中給我們的原因是與題乾結論所給的原因不同,提供了另外一個原因。而在力度上,否定此因>另有他因。那接下來我們通過幾個例題來具體說明一下這個力度比較的含義。

例題1: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於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後來被衝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

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

C.並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中公解析:首先分析題乾的邏輯主線,此題的結論為“由於雨水沖刷,先秦時期的夔紋陶片出現在唐代墓穴中”,前提為“在唐代墓穴中發現先秦時期的夔紋陶片”。符合知果求因型分析選項:A項,與題幹無關,因為結論討論的是進食量先秦時期的桃片為何出現在唐代墓穴,與是否發現西漢的無關。B項,說明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跡象,說明不可能是因為雨水沖刷。直接否定結論的原因,可削弱。C項與題幹無關,前提告訴我們發現的陶片就是先秦時期的,所以再討論夔紋陶片是否屬於先秦無關。D項說明發現的先秦時期的陶片可能是因為墓主生前喜歡,所以隨墓主下葬,屬於另有他因,可削弱。故B和D均可以削弱,而B的力度比D的大,因為結論是給先秦陶片出現在唐代墓穴找了一個原因,B直接否定此因,而D雖然提供了另有他因,但是並未完全否定雨水沖刷的原因,故選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