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食131——河間餃子粥

民間美食131--河間餃子粥

齊鳳池

我老家滄州河間有一種家常飯叫餃子粥。我小的時候,在老家經常吃。平時不過年不過節的,趕上集市了,姥姥拿兩個雞蛋換一縷韭菜,然後打幾個雞蛋,包一蓋簾餃子。餃子是兩種面的,有一半是白麵的,有一半是白薯面,白麵的是給姥爺和我吃的,白薯面的是姥姥的。姥姥把餃子包好後,大鍋裡的水就燒響邊了。等姥爺下地回來,餃子就下鍋。

我坐在門前的石臺上,曬著中午的陽光,渾身暖洋洋的。門前過去了一輛牛車,車上坐著幾個下地幹活的人,我姥爺肩扛著鋤,走在牛車後面,我看了姥爺後,飛快地跑到屋子告訴姥姥,姥爺下地回來了。這時姥姥坐在大灶旁邊正燒火,水開了,姥姥掀開鍋蓋,姥先用勺子把水攪動轉起來,然後把兩樣面的餃子下入鍋內。她用勺子輕輕地擦著鍋底,把下到鍋裡的餃子也轉動起來,等餃子都飄起來了,姥姥把鍋蓋蓋上,鍋開之後姥姥又澆了一瓢水,隨後,她用小瓢舀了一碗玉米麵,手抖動著,把玉米麵灑到餃子鍋裡。等水再開的時候,餃子粥就熟了。姥姥用大碗給姥爺盛了一碗全是白麵的餃子粥,給我也盛了一小碗。她給自己也盛了一碗。但她碗裡一個白麵餃子也沒有。我問姥姥怎麼不吃白麵的,姥姥說,她不愛吃白麵的,就愛白薯面的。後來我才知道,姥姥哪是不愛吃白麵的,她是省下來叫姥爺和我吃。姥姥做餃子粥,也是為了省些糧食,怕餃子湯白搭了,在湯裡灑點玉米麵,當粥吃。

我回到城裡後,家裡也做過幾次餃子粥,但餃子全是白麵的,餃子被我們撈出來吃了,粥卻剩下了。孩子們沒有吃過餃子粥,不知道餃子粥的味道,更不知道我做餃子粥的寓意利用意。他們總是挑餃子吃,同時,感到吃餃子粥是一件新鮮的事,覺得好玩。其實,這哪是什麼好玩呀,我每次吃餃子粥的時候,都會想起我的童年,想起我的姥姥。我上班之後,經常回老家去,每次去都給姥姥帶很多好吃的東西,臨走還要給姥姥留下零花錢。當我每次要走的時候,姥姥總是拉著我的手,不願鬆開。當我出了村子的時候,姥姥還站在村頭的土坡上向我望著。其實,姥姥是看不見的。她的雙眼在我回城後,就什麼也看不見了。每次,見我的時候,她一是聽我的聲音,二是用手摸我。後來她的耳朵也聽的不準了。她就摸我的頭,她一摸就知道是我回來了。姥姥的眼睛還能看見點東西的時候,每年冬天我們都把她接到城裡,住上一冬。可後來,她一天天歲數大了,就說什麼也離開老家了,她怕這把老骨頭扔在外面。所以,她一直到老死,也沒離開她那間老屋。姥姥去世快二十年了,姥姥做的餃子粥,也斷頓了快二十年。我多想再吃一次姥姥做的餃子粥啊,嚐嚐粥裡的白薯麵餃子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