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資料分析兩大好方法:“讀”和“找”

在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很多人不是做的慢,就是正確率不高,甚至兩者皆有。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資料分析做題中到底有哪些環節,以及應該怎樣解決做題中出現的問題。

大家在做資料分析時,一共會涉及到以下五個部分:讀、找、列、算、選。我們今天先來看一下前兩個部分讀和找。

一、讀。讀包括讀題和讀材料兩個部分。大家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在讀材料時讀的很慢,而在讀題的時候讀不懂問題是什麼。大家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做題習慣是先讀題還是先讀材料。如果是先讀題的,那麼要掌握先讀兩邊,通過時間對比和最終的落腳點讀出問題問的具體概念,再讀中間,確定問的是哪個項目,從而回到材料的對應位置查找數據。如果是先讀材料的,那麼要注意,我們並不需要把整個材料通讀一遍,只需要通過段首句簡單確定,每個段落是在研究哪個主要項目,而這段後面的內容必定是跟它相併列的或者是它的細分。如果材料包括表格和圖形,我們也只需要把它們的各行列標題看完,簡單明確文字、表格、圖形之間的關係即可。這樣我們在讀完題後就能很快鎖定數據所在的位置了。

二、找。即找數據,上面說過,如果先讀了材料,那麼已經很容易鎖定數據的位置了。但是如果先讀題,又該怎麼快速找數據呢?對於考題的呈現順序而言,一般跟材料的呈現順序正相關,就是題目靠前,數據在材料的位置也基本會相對靠前。簡言之就是第一題的數據,一般在第一段找,偶爾有不同時,也不過在第二段找。對於有表格和圖形的,也需要快速掃一下行列標題有沒有需要的項目存在。

以2017年浙江省考試題舉例子:

2015年全國共建立社會捐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3.0萬個,比上一年減少0.2萬個,其中:慈善超市9654個,同比下降5.1%。全年共接收社會捐款654.5億元,其中:民政部門接收社會各界捐款44.2億元,各類社會組織接收捐款610.3億元,全年民政部門接收捐贈衣被4537.0萬件,捐贈物資價值摺合人民幣5.2億元。全年有1838.4萬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同比增長8.5%,增長率較上一年下降27.5個百分點。全年有934.6萬人次在社會服務領域提供了2700.7萬小時的志願服務,同比減少10.4萬小時。

2011~2014年社會捐贈款和社會捐贈衣被情況

行測資料分析兩大好方法:“讀”和“找”


1.2015年,全國建立的慈善超市較2014年約:

A.減少519個

B.增加519個

C.減少686個

D.增加686個

2.2015年受益的困難群眾較2013年增長約:

A.27.6%

B.34.5%

C.40.4%

D.47.6%

如果讀材料的話,這裡面有文字和表格,內容並不多,很容易看出文字是研究2015年捐款內容,表格是研究2011-2014各年的情況,意味著問題如果是2015年情況,在文字中找,而如果是前幾年的,在表格中查找。如果讀題,121題,先讀兩邊確定2015年較2014年:現期,變化多少個:增長量;讀中間確定項目:慈善超市。所以問的是慈善超市的現期增長量,而數據在文字部分查找。122題,讀兩邊2015年較2013年:隔年,增長百分之多少:增長率;讀中間確定項目:受益的困難群眾。所以問的是受益困難群眾的隔年增長率,數據在文字部分查找。

以上是讀和找兩部分的內容,大家理解了沒有?

http://ah.zgjck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