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1、北大校慶日其實並不是5月4日

老北大的校慶日是12月17日,1953年改成5月4日。校慶日還能改,說起來不可思議,其實也正常,年代不同了嘛,再說,北大是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這才是重點,至於生日哪一天,這重要麼?很多人考證說這個新校慶日究竟是誰定的,還真是不懂政治。先賢有云:北大是常新的,誠哉!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2、北京大學簡稱“燕園”,其實它佔據的是燕京大學的地盤

燕京大學是民國時期最具國際影響、最有魅力的大學之一,其校址燕園由曾設計過多所在華教會大學的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設計,包括現在堪稱北大象徵的未名湖、博雅塔其實都是人家燕大的。在建國初期,燕京大學依然存在,甚至偉大領袖還為它寫過校名,足見其影響力之大,不過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包括燕大在內的九所教會學校被取消合併,教會大學在新中國從此不復存在,北京大學接收了燕京大學的文、理學系,甚至乾脆把整個校園從沙灘搬了過來。近年來,年事已高的燕大校友一直向北大呼籲建燕京大學校史館,結果,北大呵呵了,原因你懂的。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3、北京大學是全中國唯一既無校歌、也無校訓的大學

具體原因就不說了,網上很多解釋,總之是前輩不願寫,後生也就付之闕如,那首《燕園情》寫得不錯,不過並不是北大校歌,校訓的版本也不少,然則最終校方也沒定個說法,其實這也蠻好,未名湖連名字也沒有,不也是名動天下嗎?!相比當下太多口惠而實不至、甚至滑天下之大稽的校訓、校歌,北大的做法值得深思。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4、北京大學校徽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個大學校徽

徽者,印也。校徽,無疑是一所大學最鮮明的標誌,北京大學在校徽方面也是開天下之先,設計了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枚大學校徽,設計者魯迅,固然了不起,但是提議者蔡元培同樣了不起,兩個紹興同鄉就這樣惺惺相惜地推出了近代以來第一枚大學校徽,以篆體漢字為元素,簡約、民族、大氣、厲害!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5、北大、北洋,究竟誰是近代中國第一大學?

打開北大和天津大學的官網,會發現各自的描述很耐人尋味,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而天津大學(民國時稱北洋大學)呢?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這種自定義的說法真是聰明絕頂,我很想問,中國第二所國立大學和第二所現代大學到底是誰?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6、“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口號至今餘音繞樑

1981年3月20日,男排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決賽在香港進行,中國隊與韓國隊(前南朝鮮隊)爭奪進軍世界盃的入場券。在0比2落後的局面下,中國男排連扳三局,擊敗對手。喜訊傳來,北大幾千名學生興奮地遊行,他們高唱國歌,並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這一口號至今振聾發聵,可以說是北大對塑造民族精神的又一大貢獻。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7、北大唯一的異地分校——漢中分校

1965年3月5日,根據偉大領袖“北大也要辦三線”的指示,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陝西漢中分校建設計劃任務書,工程代號“653工地”。分校於1967年上半年初步建成,建築面積82350㎡。1969年10月,北大將數學力學系的力學專業與技術物理系、無線電系一起遷到陝西漢中。1978年3月22日,鄧小平指示北大漢中分校搬回北京,同年4月28日,北大校黨委作出撤銷漢中分校的決定。

1979年1至2月,北大漢中分校的1000多名師生分批返京,這個在此設立了將近十年的分校就此結束。其舊址現為陝西理工學院。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8、北大南牆為何推倒,又因何重建?

北大推倒南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高校走向商業化的標誌,1993年3月,北京大學決定將北大南門約600米長的南牆推倒,改建為面積約為25000平方米的商業街;2001年,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管委會經過反覆討論,認定北大南牆商業街不符合中關村整體規劃,通知予以拆除並重建南牆。對了,南牆的拆與建,都離不開一個特牛的企業——北大資源集團。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9、北大為何不為胡適立一尊塑像?

胡適之於北大,其關係如同迷霧散去的大海,海平面越來越清晰,作為曾經的北大校長,胡適對北大有功,且不是一般的功,以至於2005年9月,臺灣作家李敖在其神州文化之旅中曾捐獻35萬人民幣要為胡適在北京大學立銅像,但事實上錢退給李敖了,這尊雕像至今立不起來。有人說得好:如果北大把自己看作是一座學府或者是學術機關,我看還是立的好;如果把自己看作是別的機關的話,那麼立與不立就沒什麼意義了。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10、創立全國最早的學生社團,“百團大戰”蔚為壯觀

京師大學堂1904年創辦抗俄鐵血會,成為全國最早的大學社團之一(另一個是1902年南洋公學創辦的愛國學社),每年9月,北京大學社團迎新文化節在三角地一帶舉行,多家學生社團參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甚至還有以實現“早起、吃早飯、打早卡”為宗旨的起床協會,被稱為“百團大戰”,北大學生社團多達200多個,是北大精神的生動寫照。如果問北大最有名的社團是哪個,當然是——山鷹社。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每每回憶起燕園的日子——

奔跑過,

疲憊過,

勤懇地學習,

放肆地宣洩過。

來的時候,

以為它本就該是這個樣子,

走的時候才知道,

燕園多美。

如果人間有天堂,

那大概就是燕園的樣子。

北大120週年:熱鬧之餘,你不可不知的10大真相

看,這位北大校友寫得多好!

北大的歷史,不只是一所大學的成長史,更是一部百年中國的覺醒史。

祝穿越三個世紀、兩個甲子的北京大學120歲生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