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對晚清貢獻如此之大,為何生前清廷只封了李鴻章一個伯爵?

李鴻章可以說是近代最為知名的一個人物,與左宗棠、曾國藩、張之洞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慈禧視他為“再造玄黃之人”,可以說他對晚清的存在,很大程度等同與郭子儀對於中唐的存在。作為晚清的重臣,他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世人,更是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的大功臣。但是作為對晚清有著如此大功之人為什麼得到爵位卻比同一時期的左宗棠和曾國藩的侯爵要低呢?

李鴻章對晚清貢獻如此之大,為何生前清廷只封了李鴻章一個伯爵?

首先我們要知道李鴻章生前的確是只被封為伯爵,但是在他死後是被清廷追封為一等肅毅侯,所以李鴻章的爵位最高的是侯爵。但不管是伯爵還是侯爵,李鴻章的爵位都已經很高了,清朝的異姓爵位最高的就是公爵,其次就是侯爵和伯爵,這三等爵位都是屬於超品的等級,在名義上是與清朝的親王、郡王這些皇族爵位平級的。

縱觀清朝二百七十六年,除了剛入關的時候封了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和義王孫可望這四個異姓王之外,清朝就再也沒有對異姓封過王,所以公爵就是清朝皇族之外異姓能得到的最高爵位,歷史有記載的漢族人獲得爵位的只有29位,除了清朝入關之後所封的四個王爵,公爵有一等海澄公黃梧、一等公年羹堯、一等謀勇公孫士毅、三等威信公嶽鍾琪、續順公沈志祥、三等公陳福、海澄公鄭克塽和承恩公白文選;侯爵有一等順勤侯馬得功、一等靖逆侯張勇、一等延恩侯朱之璉、一等昭勇侯楊遇春、一等毅勇侯曾國藩、二等順義侯田雄、二等果勇侯楊芳、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一等肅毅侯、三等懋烈侯李國翰、三等靖海侯施琅、同安侯鄭芝龍、恭順侯吳惟華、建義侯林興珠、慕義侯譚洪和一等侯袁世凱。當然這裡除了李鴻章是死後被封為侯爵的,其他的都是生前就被封為公爵和侯爵,再者以上就是清二百餘年所封的全部漢人爵位。

李鴻章對晚清貢獻如此之大,為何生前清廷只封了李鴻章一個伯爵?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來,能被封爵的幾乎都是為清朝開疆擴土以及平定叛亂作出巨大的貢獻的人,比如一等公年羹堯為雍正朝平西藏、平青海,三等靖海侯施琅為康熙收臺灣,一等謀勇公孫士毅為乾隆朝平安南等,當然這裡還有兩個特殊的人物海澄公鄭克塽是因為獻上臺灣,投降清廷而被封為公,一等延恩侯朱之璉是明朝皇室後裔,雍正帝為了安撫漢人之心而特意賜封的。但是不管如何漢人能被封公封侯的,無一例外是對清朝有大功的,也基本上都是參加過平定叛亂的,有赫赫戰功的。

李鴻章對晚清貢獻如此之大,為何生前清廷只封了李鴻章一個伯爵?

那麼為什麼李鴻章生前只能封伯爵,而不能封侯爵呢?我們先看看在當時跟李鴻章同一時代的,都對清朝有重大貢獻的三位中興名臣左宗棠、張之洞和曾國藩都是得到什麼樣的爵位,首先這三個人只有張之洞沒有被封爵,至於為什麼這裡就不詳細說,其他的兩位左宗棠被封為二等恪靖侯,曾國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這兩位之所以能被封為侯爵,理由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戰功赫赫,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是鎮壓太平天國的頭等功臣,湘軍是抵抗太平天國的主力軍隊,晚清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曾國藩湘軍的存在才能得以繼續延續近百年的國祚,所以他的戰功不言而喻,是非常之大,那麼被封為侯爵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可以說還有點委屈他,畢竟當時的清政府可是說過“克復金陵者王”,而在這之後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首都金陵之後,曾國藩卻沒有被封王,只是被封為侯爵;左宗棠戰功更是顯赫,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更是收復新疆這麼一大塊的疆域,可以說這一件件即使單獨拿出來,也是戰功顯赫的存在,所以他被封為侯也實屬正常。

李鴻章對晚清貢獻如此之大,為何生前清廷只封了李鴻章一個伯爵?

然後我們再看看李鴻章,李鴻章雖然創建了淮軍,也參與了鎮壓捻軍和太平天國的戰爭,但是他實際上並不是統帥的存在,在當時他的頂頭上司都是曾國藩,可以說他是在曾國藩的帶領下成功平定這些叛亂的,他之所以能被封為伯爵很大程度是因為曾國藩的提攜,試想下作為他的上司,更是提攜他的人,曾國藩這麼大的功勞才只是被封為侯爵,作為後生的李鴻章能超過自己的恩師曾國藩嗎?顯然不能,所以被封為伯爵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再者李鴻章之所以不能被封為更高的爵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李鴻章簽訂了太多不平等條約 ,在當時百姓的眼裡李鴻章就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大漢奸,雖然清廷的高層都知道李鴻章是替慈禧背的黑鍋,但是底下的百姓不知道啊,而且慈禧之所以會讓他背黑鍋,很大原因就是不想被世人辱罵,試想如果李鴻章簽訂了那麼多的出賣主權的條約還能升爵,那麼百姓們不得罵死慈禧啊,而這絕對是慈禧不想看到的。所以李鴻章生前自始至終都沒有再升過爵位,而只能到死了才被升爵,只能說李鴻章這一生“成也慈禧,敗也慈禧”。

李鴻章對晚清貢獻如此之大,為何生前清廷只封了李鴻章一個伯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