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信仰引导我们外表的行为

内在的信仰引导我们外表的行为

念念不舍为念佛人本分之意乐,精勤持名可随人根机为劝。往生之前,未脱罪累,精勤念佛,能灭罪障,少烦恼,走时自在,何乐不为。

------净宗师父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我们就过念佛的生活。内在的信仰引导我们外表的行为,就是过念佛的生活。忙也念佛,闲也念佛。

——净宗法师

念佛这几年,所谓的法喜、利他之心离我一直挺远,当然,也无意去追求这些。一直都只是这样呆呆的、习惯性的称念,烦恼一直是我的本质。但是,无论何种境缘与心情,一直抓着佛号没有放。能念佛,能一直抓住佛号,细思极幸,极幸!!纵然我是这样的鄙陋!而能一直念佛不辍,这本身又何尝不是这几年念佛的最大的一种感应呢?!

——佛盈(广东)

我们要肯归命弥陀,是好是歹都任凭弥陀安排,因凡夫看到的只是表象,只有佛才知道咱们的三世因果,什么样的结局对咱们最好,阿弥陀佛早就安排得妥妥的,只要咱们肯交命,阿弥陀佛就会负责到底。

——佛依(上海)

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在业海里头出头没,上下起伏飘荡,有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定海神针,业海就会波澜不惊,即使有惊涛骇浪,也不会伤到我们,我们就顺风顺水的平安到达彼岸成佛了。

——佛欢

我们念佛人, 做事有世间事和有出世间事。做事就是了缘:1)了世间缘,2)了法缘。把缘了尽了,回家的时候就到了。所以,我们在群里做事,也是了缘,了与我们有缘的人能安心念佛,得受更多佛恩的缘。南无阿弥陀佛

——佛卓

1.仗他力往生路上,内因、外缘的障碍其本质是我们念佛前行的摩擦阻力、增上助缘,应做弥陀加持、护念想。

2.养病还是养命(法身慧命),要有个选择。若病大于命,“我”就大于佛。只要心念一转,一发心,佛命大于浊命,命活病死,就上来了。

3.念佛了,遇事仍烦苦,可以反观自己, 心在哪里?心在娑婆,心就向娑婆敞开,与娑婆一体畅通,就很容易被业力拉着跑。心在名号,心就向弥陀、极乐敞开,与名号、弥陀一体畅通,佛能就成为己能,领受到弥陀恩德。

——佛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