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怎么看待农村这种现象?

农业志士


没办法啊,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在农村老无所保,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就是城里五十至七十两三千也不够生活,所有农村的干不动为止,城里的岁数单位不要结速。


老男人142


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怎么看待农村这个现象?

我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农民工,种地和打工的时间差不多,其实说起这个问题,我倒有些感想。

我种地的时间和打工的时间差不多,有时是一边打工一边种地。在打工时也做过很多工作,工地小工,大工,厨师,销售员,工厂工人……属于那中样样通样样松的那种,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把一样事情做得精通一点呢?

时间与精力不允许我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收入与负担不允许我去选择。若问我对哪个领域最感兴趣,老实回答,农业。问我对哪个领域最厌恶,老实说工人。但最终我选择了做工人,因为做工人是我的宿命。人总是在人生中不断找准自己的位置。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我只能在将来有条件时才能回农村种地,那时我可以没有什么压力与负担。

在农村,岁数小的对农业并不是很熟悉,体力与种地技巧也不行。五十岁时正是农业的一把好手,所以五十岁是壮劳力,实际上就是顶梁柱。而到了六十岁,却发现农业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支出,他们需要靠打工来接济家庭支出。等儿女大了,却发现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没有为自己而活,只能在平生最后的岁月为自己打一次工,可年纪大了,只能尽力而为了。那么这些农民就只能种地吗?不是的,如果给他们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他们也可以做高官,也可以做精英,而做农民是他们的宿命。或许后代能够出类拔萃,他们也不枉此生。这是一个农民朴实无华的性情。

我从不羡慕那些高官与富贵之人,我认为只有底层勤劳的人经历过那些苦,才能真正体会人生的意义,他们往往能以身作则给后代更好的教育方式。社会精英往往是勤劳的农民的后代。古人云,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是前人一生的总结。其实人生的甜是相对于苦而言的,没有苦无所谓甜。所以我生平最恨懒人,我认为懒人虽然有些东西可以无偿得到,但他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有时如在作恶,只不过自己没有发觉。

人生不易才能历练,如何评定一个人的一生,唯有盖棺而论。有多少生平显赫的的人在老年却毁于一旦。年轻时的显赫或努力,只是过眼云烟,老年能平淡安然才为寿终正寝。这也是我的宿命。


农业空间


嗨!我也是农民,五零年生,七十年岁了,因为是农民,命运不好,人生不幸的啥事都叫碰了,六三年凭本人实力考上了本县的县立中学,初中还没毕业,文革开始了,我们作为老三届只得回农村接受再教育,在后来的二年里,父母相继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小妹和一个智障弟弟,生活不能自力,当时兄长刚结婚,年轻的嫂嫂領这么大一家子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为J弟妹,我只能在家帮大嫂料理家事,并读完了高中,七二年结婚,为了弟妹,推迟了生育,七六年得長女,由于自已在村里姓单,想要一孑,可偏偏子不早临,直到八四年孑才面临,添了儿孑,四邻祝福,虽说有了儿孑,可又大难临头,教了十多年初中毕业班的民师被开除了,家里也被罚了个净光,为了生计,干起了木I手艺,因为负担大,夜以继日,由于劳累过度,二千年时,腰因劳损过度,病痛厉害,不能干重体力,当时小′女及儿正读高中,又碰上了高学费及﹥赞助学校扩建,没有办法,只得干起了体力较轻的收废品,虽然有了点收入,但收废品是人看不起的职业,受到世人的很多白眼,当时由于开放,很多职能单位都想捞点,也有一些歪脑筋的人也打起收废品的主意,调包的,搗假抄的,都盯上了收废品,一不小心,都要血本全无,还有I工商的,环保的,交警的,运管的几个人只要路上碰收废品的,你都得掏顿饭钱,辛辛苦干了几年,小妹,女儿都结婚,弟弟也帮他收养了南山一家作义孑,就剩下小儿子,大学刚毕业又碰上下刚最多的时代,找不到工作,只得经商,因没有经验,又将家里赔了净光,三十岁才结婚,又遇到高房价,高彩礼,为买房又欠下了一身债务,现在我老二都巳经七十了,还在还債的路上拼搏,就这在网上还落了个懒汉,好吃懒汉的罪名,你说我这是啥命,活得累不累。丨


好奇121


五十岁是壮老力,六十岁还在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我来说说农村的这种现象吧。

五十岁的人,都是七零后,住过窑洞,土培房,瓦房,平房,现在又赶上了住高楼大厦。可谓见多识广,经历丰富。但也吃了不少苦。小时候,也啃过窝头,玉米烫饼,生红薯,高粱馍,红薯面合咯。一直到十五六岁,生活逐渐有了改善。十八岁后,有少数考上大学,远走高飞,飞黄腾达。大部分名落孙山,出去打工。木匠,铁匠,石匠,开拖拉机的,开货车的。后来也有的从木工转到了装修行业,当了老板,现在已经家财万贯。有的从开小货车转到了长途货运,弄了几辆车,当了老板。成了货运部的中坚。有的人出国打工了,给孩子们买了房,又供他们上大学,也算是有了成绩。可有的命运就比较惨了。哎……。上学时候,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读到高中,家庭出了变故,精神失常了。现在没有家庭,没有孩子,靠出去打小工讨生活。不过五零后,从小吃过苦,受过累。只要有挣钱门路,为了孩子的婚姻,为了能买起房子,为了家里有吃有花,为了家里的老爹老妈身体健康。也是拼命加油干。“只要有门路就出去,歇着不自在”。这就是五十岁农民的口号。

六十岁的人比七零后多吃十年稀饭,甚至吃野菜,煮构树皮,我看他们大多个子矮,脸色灰暗,无光泽。这是小时候吃不饱的见证。受苦惯了,处处仔细。孩子们大都成家了,买房了,可孩子们挣钱刚顾住他们,有的媳妇们当家。问孩子们要钱花不气势。干脆出去打工,一季回来挣几千,足够老俩儿生活。有时候孙子孙女回来,给他们一百,心甘情愿,是自己的根呗,情愿给,心里高兴。当然这都是农村的事,不干活钱从哪里来,农民没有工资呗。

七十岁的大叔,大伯,大娘。才不会闲着呢。活到老,干到老。人不可一日无事。这是他们从小就学来的优良传统。再说了, 五十,六十岁的农民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还有几亩地,也不能叫荒着。肩上扛个锄,把地里的草锄的干干净净,地外边也蒿草一颗颗都砍掉,背回家,烧火煮饭。“烧火惯了,液化气砰砰响,不习惯”。李大婶说。七十岁的人现在有一百多元的养老金了,每逢集上会,都会去转转,买二块钱桔子,买几个糖糕,蛋糕。然后高高兴兴回来了。那脸上的蜜意写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认可。

总之,农民五十岁以后,不干活没有工资,没有医疗保障。他们在努力地为生活而出力,为国家建设而工作。希望国家能关心他们,给六十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年500元的养老金。

好了,我是海底的鱼鹰,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海底的鱼鹰


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十年的城里人,有几点经历和想法:1、我一江西亲戚,家乡太穷,20岁到杭州。先给一空调店老板打工,每天爬高装空调,吃了不少苦,学了点技术,转一工厂专搞空调。如今50多,老家盖了房,老婆孩子都挺好,养老金也交不少。就等着60岁退休,回江西老家养老,他的话:我的养老金,回去日子会很好过。我常想,这么多叫苦连天的人,为什么不学学他。2、杭州周边的农民,目前是杭州有钱的一族,人称:拆二代。地被政府征用,房子高价转换,手头上千万的不稀奇。等全国都象杭州一样发展,是不是有更多农民超过城里人?3、日本夠发达,随着老龄化,及社会生活成本上升,日本正常退休是65岁以上,有不少老人工作到75岁以上。如果我们农村老人,也是能健康的工作几年,挣些养老钱,应该能做到的。有天看广西长寿村报导:105岁老太,还拖着锄头下地种菜。这么健康长寿,几个城里人能比?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导读:天命之年负担重,六十打工养余生,七十还干夕阳红。

(一),五十是壮劳力。

人到五十,已是知天命之年,身体和心理大不如以前,逐步步向衰老。这个年龄也是最苦,最难过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什么事都得面面俱到。说说我自己吧。家里有四口人,二亩多承包责任田。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近80岁的人了。大儿子读大学,小儿子念初中。我和妻子做着小生意,常年在外赶集。大儿子一年要两三万,小儿子也得几千。种地赚不了多少钱,生意又难干,每天起早贪黑,种地赶集两不误,去了吃喝人情世事,一年撇不下多少钱。不干不管啊!这不,摊上了疫情,从初一到现在,一个多月呆在家里怪清闲,没有人给一分钱,疫情中,明白了一个理,当农民的真是难!

(二),六十还打工

人到六十以后,算是步入了老年。完成了养老送终,儿娶女嫁。按理说,到了人生的歇停驿站。可是一想还不管,以后花钱怎么办,还有养老记心间。儿子也尽孝,女儿也淑贤,一年到头给钱花,难为不了自己。可那也不是法。儿女都有一家人,谁个没负担。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媳妇有还得隔着手。六十还有点力,大活干不了,杂活还能行。跟着亲朋好友,带上衣被行李,去上海,到浙江,北京,江苏都是第二故乡,一年赚个三四万,老了以后有靠山,国家补贴那百十元,只能打油和买盐。要想生活过得好,还得自己奋斗干。

(三),七十还没退休

农村老百姓,就是属鸡的。一天不死,就得干,真是没福气。不象城里人,退休有花的。七十古来稀,干点轻快的。望天少来,多看地。人到黄昏时,夕阳无限好。想法太多无意义,颐养天年是真的。

农民就是出力的命,多快好省度一生!





三友话三农


母亲今年七十六岁,种着十来亩地。

种地对母亲来说是没事可做,打发时光的唯一的出路。

也有父母自己的想法,把小麦换成面粉,给市里的小儿子带去,供给大儿子一家吃。等我小舅打工回家,母亲会准备好面和面条给小舅送去。

母亲种地的原因是,一辈受累习惯了,闲不住。母亲不会打牌、也不会打麻将,更不会去广场上跳舞。

也就只有种地消磨时光。母亲用一生勤劳的双手,种出伟大母爱的粮食,供养着自己的的孩子!

母亲一直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孩子们还很小、很小……


一杯仙


我是农村的,68年的六零后,吃苦耐劳,勤奋的农民,没有双休假期,奋斗一年种粮食也不赚钱,六、七十岁还在打工劳动,他没有办法!,城里人有几千元的退休金,农民什么也没有,他不打工不干活,靠什么生活,岁数大了,房前屋后种点菜,地里收点粮食,每个月有一千元就够生活了,要是有钱我们也会享受生活,


自由自在61516


我们农村人就没有退休这一想法,只要能走路,总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五六岁开始,就帮助家里拾柴捡草捡菜,到七八岁以后上学习时,除了去学校的时间,不到校时更是要干各种农活。从小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长大了,不上学了,农忙干农活,农闲出门打工挣点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龄大了,出门找不到活计了,没人愿意雇佣了,只能待在家里干农活,干杂活,从来闲不下来。忙忙碌碌一生,也从来没有想过什么退休,并且也不希望自己退休,退休就意为着什么事也干不动了,那么离寿终正寝就不远了。这么美好的社会,这么美好的世道,谁愿意早早地离开呢!永不退休就早我们农村人最大的幸福。


活着就好HZJH


农村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它并不代表农村的生活条件就不好,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极差的地方),大部分农村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

我老家也是在山区农村,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不是很多。50岁是壮劳力应该没有什么错,就算是公务员50岁也还是要上班的。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在我们这边的农村就不是很多见了。没错,农村的人往往没有退休的概念,很多人70多岁还参加劳动,但他们参加主要是因为个人习惯,还有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并不是说他不劳动就生活不下去。另外,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这种现象并不是农村才有,城里人同样也存在。在我们市场就有不少搬运工,都是50多岁甚至60多岁,但他们也还全是农民工,有不少就是我们城里人。

说实在的,现在的农村生活已经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举个例子来说。我老婆是农村的,岳父今年刚60岁,他早在8年前就开始没有干农活了,但他也不是每天什么也不干,他有一个小鱼塘,每天就去割草喂鱼。但他养鱼并不是为了生活,主要是锻炼身体,每当鱼养大了,除了自己吃,还送给亲朋好友,而且还经常邀请同学朋友来家里钓鱼。我岳母也一样,50岁开始就不再种田,平日就种点青菜,然后负责做饭,多余的时间就打打小麻将或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在他们村里,与他们年龄相当的人,基本上有8成以上的人都跟他们一样,到了50多岁就不用再靠自己的劳动来过日子了。

所以,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农村已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甚至比城里人的生活压力更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