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最能引起新皇帝注意的,当然是中原第一强藩——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在陈桥兵变过程中,符彦卿默契地保持了沉默,为赵匡胤成功问鼎创造了绝佳的外部环境。即便是符彦卿自己,也对自己的处境不太乐观。因为无论是天雄军的地理位置,还是他这位魏王的身份,都必然遭到新君主的猜忌。

天雄军,即唐朝后期的魏博军,是著名的河朔三镇之一,最初用于安置安史之乱的降将,军事实力强盛,以对抗朝廷著称。当时的唐朝唐廷甚至放弃了对魏博军的征讨,只要其对朝廷维持表面上的臣服,朝廷就任由他自生不自灭。直到梁末,魏博军被一分为二,以魏州为中心的部分更名为天雄军。魏州是大名府最初的名字,后来升州为府,虽经多次更名,但几乎始终是天雄军(魏博军)的会府。

作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符彦卿剧照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的政治中心逐渐从长安—洛阳一线,转移到经济重镇开封,魏州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开封的北大门;而天雄军也自然成为关乎中原王朝命运的藩镇。得天雄则得天下,失魏州则失江山。五代的五个王朝,其兴亡几乎都与对天雄军(魏博军)的控制息息相关。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魏州邺都天雄军(魏博军)的牙兵有叛乱的传统。自唐朝中后期始,这里的牙兵就仗功恃宠,时常根据自己的好恶,擅自拥立废黜节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拥立梁末帝朱友贞、唐明宗李嗣源的兵变。因此,一旦在任的皇帝对节帅产生猜忌,就会痛下决心,绝不手软。

作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郭崇剧照

符彦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周太祖郭威临终前,接替了被杀的王殷而出任天雄军节度使。而符彦卿之所以能在大名府一坐就是六年,除了因为战功卓著、威望甚高外,更因为他是周世宗郭荣的老丈人。尤其是在显德年间,郭荣多疑,对谁都暗加防范,唯独对符彦卿优宠有加,用而不疑。

作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郭威

因此,以符彦卿的身份地位而言,他本来可以成为拥周派的核心,是最有威望号召天下反宋复周、甚至自立为帝的威胁者。

可是符彦卿为人忠义,并没有称帝的野心。他更明白,自己是行军作战的高手,但未必能够收拾天下这个烂摊子。与其像李嗣源那样坐在皇位上发愁,还不如安心在大名府里,给天子守着北大门。

作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赵光义

况且,符彦卿要与赵匡胤相争,未必就能占便宜。河北亲周的藩镇,被韩令坤与慕容延钊等人的军队切割成一块块孤立的地域,与亲宋的势力犬牙交错,难以迅速集结南向争衡;至于李重进、袁彦等人,远在淮南、陕州,等他们赶到开封城下,黄花菜都凉了。

再者,这些亲周的藩镇如郭崇、孙行友、李筠都是宿将,骄横惯了,谁也不服谁。就算符彦卿能把他们纠集到一起,暂时结成反宋同盟,但时间一久,他们必然反目。从战国时期的六国合纵到东汉末年的关东义军,再到几十年前天下藩镇联合讨伐朱温,从来没有哪个各怀鬼胎的军事同盟能够长久,更别提胜利了。赵匡胤面临的形势虽然不如秦国,但比之董卓、朱温,实在好太多了。以河北这些骄纵的乌合之众,去讨伐掌握天下精兵的赵匡胤,其结果可想而知,聪明人绝不会干这种傻事。

作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赵匡胤

相反,投靠宋朝,虽然仍会受到猜忌,但符彦卿毕竟是赵光义的岳父,与大宋皇帝赵匡胤算是姻亲。观陈桥兵变,赵匡胤似乎也不是不厚道之人。只要足够低调谨慎,让赵匡胤感受到自己的诚意,感受不到自己的威胁,符彦卿相信,保住荣华、安享晚年,甚至为子孙谋个后福,完全可以。

兵不血刃,明哲保身,军事家符彦卿也开始从政治上为自己找寻出路。

就在赵匡胤刚刚即位、群镇观望之际,符彦卿率先奉表称臣,并乞求新皇帝免去不呼其名的特殊待遇。赵匡胤不但不同意,反而对他更为尊重。在赵匡胤眼里,符彦卿是五代宿将,手握一方生杀大权,不得不给予礼遇;他又是前朝近亲,如何处置,直接影响到同情周室的文臣武将的态度,不得不树立榜样;他更是皇弟赵光义的岳父,不得不给点面子。

于是,符彦卿安全着陆,赵匡胤坐稳江山,两人皆大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