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中國傳統建築中無論民居、廟堂,大多有一個很特殊的裝飾物,它橫懸於門楣、正堂高處,籍文字以表達義理情感或是標明建築的名稱性質,尺幅間融匯了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一示便可彰顯建築物的不同尋常——這個裝飾物便是匾額。

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1918年吉林龍潭山牌坊,匾額為光緒皇帝手書”挹婁澤洽“(《吉林舊影》)

匾額既出於傳統,題字之人自然少不了諸般講究。獻膝之時的民間,世俗眼光中,等級最高的匾額莫過於皇帝御賜題字。只因封建帝王,非有重大事宜,絕不會輕易讓所謂墨寶流露民間,且帝王一言九鼎,他們的肯定和否定往往就是”蓋棺定論“。

清代的吉林城因地處“龍興之地”,為盛京、興京藩屏,歷來備受統治者青睞。康熙、乾隆曾親臨吉林城視察,大量描寫吉林風物的“御製”詩歌存於史冊。一城靈秀,自然有獲得帝王題寫匾額的機會和資格。地方史《吉林外記》中就記載了三塊乾隆十九年,皇帝東巡吉林時手書的匾額。

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北山關帝廟舊影(取自”渡橋新浪博客“)

史載乾隆皇帝於1755年(乾隆十九年)到吉林視察時,城北外二里的北山上已經修建完畢新的關帝廟。關帝廟祭祀的是三國時期的人物關羽,關羽是滿族人信奉的忠義大神,被尊稱為關瑪法(關老爺)。乾隆皇帝於是賜御書“靈著豳岐”,製成匾額懸掛在關帝廟正殿之上。這四個字非同小可:靈著,是褒揚吉林城人傑地靈,豳岐是借用西周發祥二地名,以表明吉林城對滿清而言如同豳岐於周人一樣。寥寥四個字,以帝王口吻認同了吉林是滿族人的發跡故鄉。

有人要問了:清朝源於後金,後金起自興京赫圖阿拉城啊?這話沒錯,可細究歷史,愛新覺羅家族的最初發源,確是當時吉林治下的牡丹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胡裡改部。明初時,胡裡改部南遷到今天遼寧蘇子河一帶,受明政府轄制,委為建州三衛,直至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因此,乾隆皇帝說管轄胡裡改故土的吉林城是老家,也在情在理。

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龍潭山觀音廟舊影

乾隆十九年的這次東巡和乾隆八年到東北祭祖(到達盛京,並在祭祖後向北走了一段路)不同。乾隆皇帝的這次東巡活動,娛樂遊覽是主旋律。到達吉林後,乾隆皇帝循康熙祖制,到溫德亨山(今小白山)望祭了長白山,又在松花江畔祭祀了江神,最後陪同皇太后渡江,登臨城東的龍潭山。在龍潭山,乾隆帝參觀了水、旱二牢古蹟,將一棵老樹封為神樹(傳說努爾哈赤曾在此樹後避難得脫),又興致勃勃地參拜了山上的佛寺。為祈禱觀音菩薩保佑清朝東陲子民,乾隆帝御筆親書“福佑大東”四字,被製作成匾額,懸掛在寺內正殿之上。

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北山玉皇閣舊影,匾額為吉林名士張書紳所題寫

說是遊玩,畢竟也是皇帝出巡。到達吉林後,乾隆皇帝“以將軍署為行殿”,親切接見了地方最高長官——吉林將軍傅森,賜詩“數處開牙盡有名,大東坐鎮翼陪京。將軍底事無勳績,累洽重熙值太平”(《吉林外紀》說當時吉林將軍是卓奈,從御賜詩歌上判斷,當屬錯誤)。為勉勵傅森看好滿清的發祥地,突出吉林城地位的重要,乾隆皇帝又手書“天江鎖鑰”四個字,製成匾額,懸掛在將軍署穿堂之上,以是為警示。天江是指松花江,松花出自滿語松阿里,意為天,松花江即天江。鎖鑰是指扼守天江的吉林城,對統治者而言如同鎖鑰一樣重要。

乾隆帝東巡吉林的行殿(宮)就是將軍公署。很多人把將軍署和將軍府混淆為一,實則不然。將軍府是吉林將軍的住宅,位置是今天市政府辦公樓一帶。將軍署在尚儀街北頭,今吉林市河南派出所北側。將軍署毀於著名的“火燒船廠”,之後衙署遷往將軍府辦公,將軍署廢墟逐步演化成民國期間的運動場。

吉林老城:乾隆皇帝給吉林市題寫的那幾塊匾額

乾隆墨跡

天江鎖鑰匾額應該毀於晚清的大火,福佑大東和靈著豳岐兩塊匾額依吉林文史學家周克讓先生《吉林話舊》記載“惜均毀於‘文革’巨火,而今蕩然無存”。

乾隆皇帝手書這三塊匾額雖已不存,但其留給吉林城的文化記憶尚存!撫慰文物不存遺憾的是家鄉吉林市依舊人傑地靈於白山松水之間,百姓以勤勉辛勞為自身福祉之依,營安居樂業的氛圍作為新時代高懸城市上方的匾額,而最終熔鑄成吉林市這種新的城市精神的自身動因,恐怕是那個乾隆皇帝寫不到的。



圖片引用自互聯網及《吉林舊影》,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誠摯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