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共享加速智慧停車崛起

按照國際通例,100萬輛以上的汽車保有量是一個城市進入汽車社會的標誌。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有61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27個城市超2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上海、蘇州、鄭州、深圳、西安等8個城市超300萬輛。目前,東莞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96.8萬輛,預計今年春節前後,突破300萬輛,此外,天津、武漢也即將步入300萬車城行列。

數據共享加速智慧停車崛起

有專家表示,二線城市汽車保有量超越一線城市,一方面是因為一線城市實施了嚴格的限牌政策,以東莞為例,正是因為廣深兩市的限牌舉措,使得大量購車者湧入東莞,這也意味著,一線城市的實際汽車擁有量,遠超在當地登記掛牌的車輛數目。另一方面,一線城市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也與養車成本高、停車難等因素息息相關。

一線城市自身不僅有巨大的停車缺口需要消化,還要面臨外地車輛擠佔公共資源的壓力,而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汽車增速遠超過停車設施建設速度,同樣面臨巨大的行車難、停車難壓力。令人吃驚的是,“一位難求”背後是大部分停車資源被嚴重浪費,信息不對稱導致車位使用率過低,而這恰恰是破解城市停車癥結的關鍵所在,將城市車位數據化再共享出去,是智慧停車崛起的最大動力。

當前,中國很多城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智慧城市作為發展目標,“智慧城市是以數據的交換、融合、共享、活化為基礎,需要建立城市數據的交換、共享平臺”,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表示,如果數據還是在各個“池子裡”,智慧城市根本就沒有任何可能建成,關鍵切入點就是要打通分佈在各個部門的數據融合問題,現實情況是,小城市協調難度低,往往更容易做好。

小城市盤子小好操作,但轉變觀念比較難,因此在城市智慧停車雲平臺建設層面,無論是城市規劃、技術研發還是產業鏈合作,目前還是一二線城市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城市發展,迫切需要擺脫傳統路徑依賴,智慧停車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同樣需要依靠政府引導,在公共資源的使用過程中,形成“用者付費”的思想和行動機制,未來停車位都將以數據化的形式存在,使用者要養成為數據買單的習慣,政府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