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錫:《韓國神話研究》中文版序

本書將神話定義為“具有神聖性本質的故事”,並以這一研究視角概括了韓民族的神聖觀念,分析了與這些神聖性相關的部族集團、祭祀儀式、生產方式,通過與周邊國家地區相關類型神話的比較研究,嘗試揭示出韓民族神話所具有的特點。

我對神話產生興趣並走上研究之路,始於1968年在首爾大學攻讀碩士期間所寫的學位論文《敘事巫歌研究》。作為巫俗神話的敘事巫歌是一種迄今仍然廣泛流傳於整個半島的鮮活的神話,直到近來仍然不斷有新的巫歌神話被發現整理。這些流傳於民間由巫俗從事者演唱表演的怪異敘事當中,既有解釋神的根本特點的神話,也有記述天地開闢、日月增減、人類誕生等內容的創世神話,還有說明神的出生過程、爭奪統治權等內容的神話,這些口頭流傳的資料與文獻中記載的建國神話具有相似性。我認為韓半島的巫俗神話與建國神話本來根源於同一集團的具有類似特點的祭祀儀式之中,這一觀點可以通過比較巫俗神話“帝釋巫神歌”與高句麗“朱蒙神話”得到證實。本書首先將建國神話分為北方神話與南方神話,再對兩者進行對比考察,分析各類型神話的特點;然後考察各個類型的巫俗神話,分析神話的敘事類型結構與神話的含義。

韓國神話雖然指在韓半島產生形成的神話,但高麗朝以後的韓國建國神話主要以漢文形態記載於文獻之中,韓國神話確實受到了許多中國文化的影響。2001年本書出版後,我也陸續發表過一些論文,嘗試從《易經》陰陽思想當中尋找韓國神話的本源,即 “陽軸”為太陽神體系的男神天神,“陰軸”為地神、太陰神體系的女神。兩類神結合誕生出國家始祖,正是韓半島神話的一大特點,這種特點與陰陽作用生出萬物的易經思想是相通的。而且,韓半島從很早就已經發展出了農業文化,我認為農耕集團舉行的祈求豐收的祭祀是形成神話的基礎。不知道以上研究觀點會在中國學界引發怎樣的回應。我也很想知道中國學界對於本書最後一章中涉及的韓半島神話與東北亞各地神話比較研究的看法。

本套叢書主編葉舒憲先生是中國神話學研究領域的碩學大家,其著作《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2015)在韓國學術界廣受關注。特別是其將中國神話與文獻資料、考古文物相結合來斷定上古史年代的諸多研究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作為 “圖像神話學”的創始人,他更是受到學界的矚目。著作能夠參與葉先生的叢書項目,本人榮幸之至,不勝喜悅。

希望《韓國神話研究》中文譯本的出版發行,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向中國讀者展現出韓國神話學研究的面貌,並以此為契機,以神話為媒介,促進韓國與中國學界的學術交流與發展。

最後,西安外國語大學劉志峰副教授將本書作為韓國神話研究代表著作推薦於“神話學文庫”,併為本書的中文翻譯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徐大錫謹識

2018年3月


徐大錫:《韓國神話研究》中文版序


《韓國神話研究》分析了神話神聖性的含義,嘗試解開神話中隱藏的歷史密碼;分析了各類神話的結構含義,揭示了韓國神話中的“天神-水神信仰體系”,對東北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神話,提出了新穎的解釋觀點,併為從整體上理解韓國神話提供了方向。

徐大錫,韓國京畿楊平人,國立首爾大學名譽教授,歷任啟明大學、梨花女子大學、首爾大學教授,曾任韓國口傳文學學會會長、韓國古典文學學會會長。代表作有:《韓國巫歌研究》、《軍談小說的結構與背景》、《東海岸巫歌》、《口傳文學》、《安城巫歌》(合著)、《韓國神話》、Myths of Korea、Oral Literature of Korea等。

譯者劉志峰,吉林大學朝鮮語言文學系學士、碩士,韓國慶熙大學國語國文系博士,韓國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朝鮮韓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韓國東亞古代學會國際理事。現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朝鮮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安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韓國文學、中韓比較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