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作者 |詹·吉姆,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曾實習於《今日心理學》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牛澤宇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隊團隊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禾禾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對於母親,我能提供的最佳療傷藥,莫過於告訴她:

我一直在您身邊,始終深愛著您,也隨時可以抽出時間陪伴您,直到您成功走出陰霾”。

1

當所愛的人離世時,我們常常會用很長時間思考:他不在了,我再也見不到他了,再也無法陪伴在他身旁了,再也不能愛撫他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會意識到他們會像濃霧一樣存在,並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最終會塵埃落定,消失殆盡。那些曾經無比清晰的溫存與細節,也將融化成朦朧的記憶。

他有酒窩麼?

他的手握起來感覺如何?

他最愛的口頭禪又是什麼?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從去年年初到今年上半年,自從我的父親去世後,我便踏上了一條陌生的漫漫治癒之旅。與其說是一種治癒,這一過程倒更像是掙扎著在野外生存——就如同拓荒者休·格拉斯所經歷的那樣。

2

父親就這麼走了,拋下了與他結髮近四十年的妻子,拋下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拋下了他的兒媳、拋下了他的寵物狗和寵物貓。

雖然我們曾一起哭過,一起承擔著人生中最心痛的損失,但我們每個人都曾因為不同的理由獨自悲痛。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我一直將母親看作自己的英雄,但就是這位英雄,卻在這段時間中漸漸失去了希望。上次回家時,她反覆向我陳述著自己的遺囑,並把自己的銀行賬戶與保險箱密碼給了我,我這才意識到,她已經心無旁騖地等候著自己離世的那天——她是如此毫無保留,就怕噩耗會在哪天突然降臨。

我告訴母親:你才67歲,還年輕著呢,還能趁著年輕好好享受自己富足而充滿活力的生活(甚至邂逅愛情)。她卻罵我可笑,說她什麼也不想要,她一分一秒也不想多活了,只想靜靜地等待人生的終點。母親已經失去了獨自面對世界的勇氣,如今的她,也只是為了兒女和孫輩而活——雖然大家著實不願承認這點,但事實就是這樣揪心。

她甚至想賣掉家裡的大宅子,搬到公寓裡住。在早些時候,她一定會堅決反對這樣的想法!但我們明白,這根本不現實——對母親來說,公寓就如同裹了地毯的棺材,搬進公寓無異於慢性自殺。我曾問起母親考慮搬家的理由,她說:我不想再花錢維護這套大房子了,這房子老了,什麼都需要維護,管道和其他很多問題的維護費用太高了。

母親多次強調,他不會,也不能獨自生活。有時我不禁會想:難道母親反覆提及此事,是為了暗示我,好讓我搬回宅子裡陪她,或是邀請她和我住在一起嗎?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與其同情母親,我卻更多地對她感到沮喪:為什麼她不能振作起來獨立生活?為什麼她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為什麼她啥事都不願意自己做呢?

但當我反觀自己卻發現:我這個女兒,真是太不爭氣了!我既沒錢給母親買新房子,也不願意和她住在一起,更不知道怎樣幫助剛剛經歷噩耗的母親渡過難關……

但於我,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如何趕快結束這段痛苦地夢靨。母親究竟要過多久才能真正痊癒呢?

3

珍妮弗·蘇斯是一位曾深入研究精神創傷的心理學家,她認為,沒人能很快走出陰影。因為“精神上的痊癒與大多數人所想的不同,它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界限。多數人覺得,我們可以像完成目標那樣漸漸痊癒,這是不現實的。”

過去十幾年來,她始終告誡療傷組的組員“不要考慮任何有關痊癒的概念”,面對精神創傷的病人,較為理想的治療方向應該是“整合治療”,不但要幫他們認清“我是誰”“以後的我會怎樣”等核心問題,也要嘗試將他們的經歷融入問題的答案。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2004年,蘇斯的兒子不幸去世,她不得不親自經歷這一痊癒的過程。“對於我的整個家庭,這個噩耗帶來的是打擊如此之大,我的怎麼可能毫無阻力地痊癒呢?”蘇斯很快意識到,無論是對徹底痊癒的渴望還是淡忘噩耗的企圖,都註定徒勞無功——而這也是療傷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點——接受這一噩耗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於是,蘇斯試著繼續“帶孩子”,並想象著如何為兒子帶來驚喜。她說:“這一舉措,是安撫心靈的關鍵。”

蘇斯坦言:“伊麗莎白·庫勒·羅斯率先研究了悲傷的五個階段,這一成果固然意義深遠,卻無法幫助那些剛剛喪失親人的人。”

拒絕——憤怒——吵鬧——抑鬱——接受,這一過程是給研究總結出的五個階段,但這一心路歷程,只有體會過親屬從彌留到離世的過程的人才會經歷,不包括那些被突然被噩耗襲擊的家屬。

“我的經歷與上述過程大為不同”蘇斯說,“但很多人卻覺得,他們能完整而線性地經歷整個過程後走出困境,一切的一切只取決於人們

是否能‘正確地面對悲痛’。”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換句話說,雖然平息悲痛的過程因人而異,但幫助人們走出陰影的方法卻有跡可循。

唐納·海因斯是一位葬禮司儀和精神諮詢師,在過去35年中幫助了數不清的人。“聽我說兩句”他說道,“對於剛剛喪失親人的人,最善意的方式就是去聆聽他們、向他們提問並分享你們的記憶”,這樣做“不但能展現你對他們悲痛的深刻理解,也能讓你的愛無聲地浸潤他們的心田。”

“和深陷悲痛中的人們交流時,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諸如‘時間能治癒一切’或是‘他們在天堂會生活得更好’這種陳詞濫調不會有什麼效果,在他們聽起來甚至會異常刺耳”海因斯如是說。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珍妮弗·凱爾曼,一位臨床社區工作者和專業教員,贊同海耶斯的觀點。她建議人們在自己心愛的人深陷悲痛時,應該時時關心他們,要告訴他們“我一直在你身邊,有什麼需要就來找我。”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人們應該徹底忘記在“悲痛階段”中所謂的“時間線”,凱爾曼說。很多熱心的幫助者也許會覺得“都這麼久了,你應該已經走出來了吧”,但這一想法或許會在無形中強迫悲痛中的人們“衝出”陰霾,但實際上,這麼做只會延長療傷的過程。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安慰母親的方式簡直是大錯特錯!或許我也確實能相對快速的迴歸正常的生活,但母親不一樣。我卻一直催著她振作起來——這不現實,也不公平。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對於母親,我能提供的最佳療傷藥,莫過於告訴她:我一直在您身邊,始終深愛著您,也隨時可以抽出時間陪伴您,直到您成功走出陰霾。

END

親人離開後,如何幫助深陷悲痛之中的人|冬至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