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流產、15年痛經 39歲子宮“整形”後“有喜”了

5次流产、15年痛经 39岁子宫“整形”后“有喜”了

現在,微整形變得越來越普遍。開個眼角、墊個鼻樑、加個下巴,是很多愛美女孩“二次發育”的小秘密。

但你知道嗎?連子宮也可以“整形重造”!不久前,39歲的丁女士子宮成功“瘦身”。她原本看起來懷孕4個月大的肚子,一下子恢復到正常大小。

不過,丁女士做這個子宮“整形”手術,可不是為了漂亮。

每一次來大姨媽

就像鬼門關走一遭

丁女士下定決心對自己的子宮動刀子,最初源於一個女生很常見的問題——痛經。

痛經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這個男生永遠無法參透的問題,女生回答起來可都是一把辛酸淚——

“每次大姨媽快來都感覺自己是奔赴刑場”,“不能碰,一碰整個人就化成一坨灰隨風飄散了”,“小腹變成藍翔技校挖掘機專業練習場”……

而有一種類型的痛經,堪稱痛經中的戰鬥機,原發性痛經在它面前,瞬間變成“小巫見大巫”。那就是子宮腺肌病引發的痛經。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的位置發生改變,侵入了子宮肌層,從而形成病變。近80%的女性患了子宮腺肌病後都有痛經症狀。

丁女士的痛經,恰恰就是由子宮腺肌病導致的。15年來,每次一來大姨媽,她就像到鬼門關轉了一圈。除了劇烈的痛經之外,她經期的出血量還尤其多,差不多是正常人的兩三倍,丁女士說每次都是大型“血崩現場”。由於失血過多,她常年都處於貧血狀態。

而最讓她糟心的是,她因此無法成功受孕,遲遲沒有當上媽媽。

年輕時不想生孩子兩次流產

患病後三次受孕又沒保住

其實,丁女士在年輕時是有機會當媽媽的,但都被她自己浪費掉了。

丁女士二十幾歲剛結婚那會就懷孕了,但當時夫妻倆事業都剛起步,不想那麼早要孩子,於是就做手術把孩子流掉了。後來又有一次意外懷孕,夫妻倆還是決定不生。

兩次流產手術後,丁女士的身體開始發生變化。以前她從來不痛經,後來一來大姨媽就蔫兒了。小腹像有一臺絞肉機不間斷運作,疼得直冒冷汗,寢食難安,噁心嘔吐……

浙江省重點醫學創新學科婦科微創學後備學科帶頭人、浙大婦院門急診科黃秀峰主任醫師說,一般來說,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30~50歲左右的女性,丁女士這麼早就得病,跟她兩次流產手術關係很大。

黃醫生解釋,人工流產等宮腔手術會對子宮內膜的基底層造成破壞,增加患子宮腺肌病的概率,這也是現在很多年輕姑娘患病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大,丁女士和丈夫越來越期待家庭新成員的到來。但她的子宮腺肌病已經嚴重到影響她正常受孕。通過各種途徑懷孕三次後,孩子都沒有保下來。其中一次孕期已有十幾周,這對丁女士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子宮整形重建

剔除病灶緩解疼痛

雖然有一些藥物能對子宮腺肌病的治療產生不同程度的療效,但要想根治它,目前仍然只有一個辦法——切除子宮。這對尚未生育的丁女士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浙大婦院張信美團隊建議她可以嘗試“雙瓣法”子宮腺肌病病灶剔除手術。和完全切除子宮不同,這項手術不僅剔除病變的病灶部位,還會重新縫補子宮,相當於一次“整形重建”,從而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團隊自2011年開始開展這項手術,經隨訪統計,患者的痛經症狀在術後1個月均顯著減輕或消失,之後疼痛評分一直維持低水平。最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經有許多患者術後成功懷孕,生下了健康寶寶。

丁女士重新看到了自己當媽媽的希望。2年前,她在浙大婦院接受了子宮腺肌病病灶剔除手術,術後輔以藥物治療。

困擾她多年的痛經明顯改善了。以前,她每個月大姨媽來的時候必定請假,全公司都知道她痛經嚴重,十分尷尬。但現在,她在經期也能像平時一樣工作了。

夫妻倆重新開始積極備孕。丁女士終於順利懷孕。

月經有變化或痛經要早治

子宮腺肌病是臨床婦科診治的難點與熱點。浙江省重點醫學創新學科婦科微創學學科帶頭人、浙大婦院婦科副主任張信美主任醫師帶領他的團隊對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的診治積累了獨到的經驗並形成了系統的診療流程。為了讓大家更瞭解這種疾病, 張信美主任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Q

&

A

5次流产、15年痛经 39岁子宫“整形”后“有喜”了

子宮腺肌病的發病有什麼新趨勢,原因是什麼?

張信美:子宮腺肌病的發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年輕女性宮腔操作治療的幾率明顯增加,比如:人工流產,宮腔息肉,子宮肌瘤手術等等。所以年輕女性不要輕易流產。

團隊創新研發的“腹腔鏡下的雙瓣法病灶切除術”適用哪些患者?

張信美:雙瓣法改良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可以在開腹或腹腔鏡下實施。主要治療瀰漫性子宮腺肌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有保留子宮意願的患者。

在其他類型的子宮疾病上,團隊有什麼創新和進展?

張信美:

1、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剔除術:國內最早開始採用腹腔鏡下完成,並和泌尿科、肛腸科聯合治療複雜病例,獲得良好效果;

2、子宮肌瘤的分型和術前評估系統:有助於術前選擇微創技術方式,比如宮腔鏡、腹腔鏡、還是宮腹腔鏡聯合。和巴西、俄羅斯等國聯合開展了多中心臨床研究;

3、開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惡性腫瘤的腹腔鏡下根治性手術:實施了腹腔鏡下盆腔淋巴結、腹主動脈淋巴結、子宮根治性切除等術式。

女性需要在日常注意哪些問題,以減少患病風險?

張信美:

1、有痛經者和月經改變者,儘早去醫院檢查;

2、注意避孕,減少宮腔操作次數,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包括感染,宮腔粘連,子宮腺肌病等;

3、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早諮詢;

4、注意衛生,控制體重,減少經期劇烈運動。

微創婦科學簡介

5次流产、15年痛经 39岁子宫“整形”后“有喜”了

浙江省重點醫學創新學科微創婦科學建立了技術領先、特色鮮明的婦科微創診療體系,常見婦科良性疾病的微創手術覆蓋率達80%以上。

研究方向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疾病的疼痛機制研究、診治策略研究,婦科良性疾病的微創診治策略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腹腔鏡下深部結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切除術,技術體系日臻規範成熟;在省內率先開展腹腔鏡下廣泛性子宮切除,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為主的婦科早期惡性腫瘤內鏡治療;創建了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新評分分型系統並開展國際合作;探索子宮腺肌病患者保留子宮的子宮內膜肌層部分切除-宮內環放置聯合治療。開展子宮保留、神經保留的臨床研究;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子宮峽部妊娠、子宮異常大出血採用血管介入治療,成功保留器官,挽救患者生命。開展了方向多元、內容深入的婦科微創基礎研究,主持了多項國家重大專項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開展子宮內膜異位症和細胞因子白介素家族、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細胞多態性、腹腔微環境調節及其癌變機制、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和神經分佈的相關性等系列研究。深入開展子宮腺肌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建立子宮腺肌病的動物模型並進行藥物治療研究,對瀰漫型子宮腺肌病採用大塊切除並雙瓣法修復縫合治療。學科帶頭人是張信美主任醫師。

文字:張冰清、孫美燕

原載《錢江晚報》2018年1月27日A11版

監製:孫美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