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把一地鸡毛过成花团锦簇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刘震云不急,笔触冷峻而又略带微讽。

小林则心急如焚。因为对他来讲,他们家一块豆腐馊了,比联合国首脑会议还重要。

这是刘震云在《一地鸡毛》中的第一句话。他曾经在一篇创作访谈里说到: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

在他眼里,生活就是一地鸡毛。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呢?

最好的活法:把一地鸡毛过成花团锦簇

现在,家里鸡毛最多的当属二胎家庭吧。

钟丽35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胎是上半年添置的,大的上五年级。

原本轻松幸福的家庭氛围从二胎降生之后就消失了。而且,很不幸的是,她也成为众多二胎堵奶妈妈中的一员。

这两天,钟丽觉得奶堵得特别厉害。

接诊的医生对她印象深刻。按说是二胎,又已经是产后5个月了,应该不太会发生堵奶。

后来,医生才了解:钟丽家大宝上小学五年级,她认为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所以出了月子就天天亲自管作业。起初孩子不听话时偶尔骂两声,后来骂得越来越频繁。丈夫在旁边看不下去了,劝她对孩子态度好点,不料她调转枪口跟丈夫大吵起来。夫妻俩冷战开始,全家阴云密布。

医生诊断,她这是典型的肝气郁积所致的乳腺疏通功能受阻。调整心态,加上合适的通乳方法会慢慢好起来。

一地鸡毛,当然不是二胎家庭才有,谁家都有。消磨爱意的就是孩子辅导不完的作业,擦不干净的地板,洗不完的衣服。


生活的常态就是一地鸡毛。

作家苏芩说:“女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其实不光女人,男人也一样。

平凡的日子,就是要学会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修炼,在爱自己与被人爱中体味幸福。

有一对夫妻,很般配,郎才女貌,一对璧人。结婚之后,有了孩子,繁杂的事情多了,难免会有分歧,就开始了吵架、冷战。不知经过多少次争吵,不知不觉中消耗掉了所有的情意。

于是他们把红本本换成了绿本本。八年的感情,六年的婚姻,两个孩子,都没有留住各自离去的脚步。有人说,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错误。

其实,所有因爱情走到一起的婚姻都没有错,错就错在很多人不知道: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也能活成诗和远方。


看看神仙眷侣钱钟书和杨绛吧。

钱钟书年轻时是大才子,又是翩翩君子,同时也是一个生活白痴。拙手笨脚到了极致,左右手不分,不会系鞋带,不会划火柴,吃饭用手抓。

钱钟书获得公费留学资格后,杨绛便下定决心去英国照顾他的生活。在英国,钱钟书生活白痴本色毕露:刚到牛津大学报到时,就闹了大笑话,被绊倒在地上,磕掉了一颗门牙。而且经常犯一些生活常识上的错误。

弄翻墨水弄脏桌布、弄坏台灯黑灯瞎火、弄烂门轴关不上门,每每犯了错误,钱钟书都跑到杨绛跟前,低头说“又闯祸了”,跟个孩子似的。杨绛说,不要紧,我会弄。

这些一地鸡毛的琐事,如果搁在今天,小两口肯定得吵架,甚至闹到离婚都有可能。

在杨绛的引导与启发下,钱钟书最终也学会了划火柴,并能为杨绛做早餐、烤面包、热牛奶、冲红茶、煮“五分钟鸡蛋”。

人们都说,最美好的爱情,就是你叫杨绛,我叫钱钟书。他们其实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不同的是,他们懂得克制自己,体让对方;他们懂得低头处理琐碎的时候,也要抬头看看月亮和星星,以及周围的花花草草。


小林“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这是《一地鸡毛》的结尾。

平凡日子不是电视剧,不是小说。

生活就是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

如果能够把这一地鸡毛过成花团锦簇的状态,日子自然会有味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