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人们所熟知的钓鱼台位于北京市区西部海淀区玉渊潭东。占地42公顷,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金代文学家王郁曾在此筑高台垂钓,后金朝在此建行宫,元代称玉渊潭,明代为武清侯李伟别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浚治成湖,并引来玉泉水,次年在湖东岸建城门式高台,镌“钓鱼台”,为乾隆御笔。民国初年曾归陈宝琛,1949年前为傅作义别墅。1959年建为国宾馆。

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不过,老北京人能说出四处钓鱼台,分别是东、西、南、北钓鱼台:“东钓鱼台”,在药王庙村以东,三里河村以南,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前,这是北京西郊一处颇有名气的地方。从玉渊潭流出的河水斜向东南,到圆通观村分成两股,一股向南,一股向东流至三里河村。

“西钓鱼台”,在马神庙之西南。辽金时代,这里河水弯弯,一片水乡景色,有封建士大夫追求隐逸雅趣的“养尊林泉”、“钓鱼河曲”等风景名胜。

“南钓鱼台”,在白云观以西的会城门村,那里曾有金朝外城北城墙会城门的护城河。

在辽代,玉渊潭即为蓟城的“城外花园”,不少达官贵人在湖畔抢地建园,建有“养尊林泉”、“钓鱼河曲”等名胜。相传辽圣宗耶律隆绪在幼年做太子时,在玉渊潭东岸的皇家行苑里读书。

“北钓鱼台”,朝内大街从东往西数的第二个南北走向的胡同。旧时朝内大街北侧店铺林立,副食、饭馆、小吃摊都集中在这条东西长二三百米的路段。

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大家熟知的玉渊潭钓鱼台,这台是什么人铸的,历史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金章宗,有的说是乾隆皇帝,还有人说这个钓鱼台可早了,应该是商末周初时期姜子牙铸的。

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当年姜子牙保着周文王、周武王,打败了商纣以后,本来分封到齐鲁一带称侯定居,可他不愿意去。

因为姜子牙原来有个妹妹,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但自认杀人太多,罪孽深重,所以还没等武王平定天下,就一个人偷偷来到了塞北幽州一带出家,后来成了妙峰山的碧霞元君娘娘。姜子牙挂念妹妹,所以不愿到齐鲁一带去,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去了封地,而自己云游天下,寻找妹妹。

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妙峰山

姜子牙来到幽州,找到了失散的妹妹,又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当地人朴实无华,因此就定居下来了,定居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玉渊潭畔。

定居下来以后,姜子牙兄妹平时谈经论道,闲暇时就去钓鱼,这玉渊潭当时可比现在大多了,水深鱼多,每次姜子牙都能满载而归,不过这下惹恼了住在这水里的龙王,他心想:这商纣的大军都敌不过姜子牙,我明争肯定不行,但不管他的话,用不了三五年,我的水族虾蟹还不都让他给钓光了。于是龙王想了个办法对付姜子牙。

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姜子牙钓鱼的地方本是个高高的河堤,但从此每当他一来,河水转眼就没过了这里,几乎没有站立的地方,一次两次不觉得,次数多了,姜子牙就明白了,原来是你这龙王跟我耍心眼,行,我想法子治你。

姜子牙和妹妹经过几天的观察,找到了龙宫的确切位置,摸到了龙王的底细。

原来这个玉渊潭龙王是东海龙王的幼子,因为生性暴戾,被发配到这里,但可苦了附近的老百姓,只要稍有不周到之处,它就兴风作浪。姜子牙就在龙宫的上方安置了几十块万斤重的石头,并用灰沙浇铸,砌成了一个圆圆的台子,接着又在这个台子上建造了一座望海楼,登上这个望海楼,整个幽州尽收眼底,不仅如此,姜子牙还让老百姓在这个楼上垂钓,再也不怕龙王的水漫金山了。

老北京的传说:钓鱼台的由来

后来姜子牙死了,望海楼也塌了,可他铸的这个台子却还把龙王牢牢地压在下面,人们为了纪念姜子牙,就管这个台子叫钓鱼台。再后来,历代皇帝在此修建行宫别墅,这里慢慢地名气也就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