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人們所熟知的釣魚臺位於北京市區西部海淀區玉淵潭東。佔地42公頃,是一處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金代文學家王鬱曾在此築高臺垂釣,後金朝在此建行宮,元代稱玉淵潭,明代為武清侯李偉別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浚治成湖,並引來玉泉水,次年在湖東岸建城門式高臺,鐫“釣魚臺”,為乾隆御筆。民國初年曾歸陳寶琛,1949年前為傅作義別墅。1959年建為國賓館。

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不過,老北京人能說出四處釣魚臺,分別是東、西、南、北釣魚臺:“東釣魚臺”,在藥王廟村以東,三里河村以南,清光緒二十六年以前,這是北京西郊一處頗有名氣的地方。從玉淵潭流出的河水斜向東南,到圓通觀村分成兩股,一股向南,一股向東流至三里河村。

“西釣魚臺”,在馬神廟之西南。遼金時代,這裡河水彎彎,一片水鄉景色,有封建士大夫追求隱逸雅趣的“養尊林泉”、“釣魚河曲”等風景名勝。

“南釣魚臺”,在白雲觀以西的會城門村,那裡曾有金朝外城北城牆會城門的護城河。

在遼代,玉淵潭即為薊城的“城外花園”,不少達官貴人在湖畔搶地建園,建有“養尊林泉”、“釣魚河曲”等名勝。相傳遼聖宗耶律隆緒在幼年做太子時,在玉淵潭東岸的皇家行苑裡讀書。

“北釣魚臺”,朝內大街從東往西數的第二個南北走向的衚衕。舊時朝內大街北側店鋪林立,副食、飯館、小吃攤都集中在這條東西長二三百米的路段。

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大家熟知的玉淵潭釣魚臺,這臺是什麼人鑄的,歷史上說法不一:有的說是金章宗,有的說是乾隆皇帝,還有人說這個釣魚臺可早了,應該是商末周初時期姜子牙鑄的。

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當年姜子牙保著周文王、周武王,打敗了商紂以後,本來分封到齊魯一帶稱侯定居,可他不願意去。

因為姜子牙原來有個妹妹,在武王伐紂的戰爭中屢建奇功,但自認殺人太多,罪孽深重,所以還沒等武王平定天下,就一個人偷偷來到了塞北幽州一帶出家,後來成了妙峰山的碧霞元君娘娘。姜子牙掛念妹妹,所以不願到齊魯一帶去,於是讓自己的兒子去了封地,而自己雲遊天下,尋找妹妹。

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妙峰山

姜子牙來到幽州,找到了失散的妹妹,又看到這裡山清水秀,當地人樸實無華,因此就定居下來了,定居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玉淵潭畔。

定居下來以後,姜子牙兄妹平時談經論道,閒暇時就去釣魚,這玉淵潭當時可比現在大多了,水深魚多,每次姜子牙都能滿載而歸,不過這下惹惱了住在這水裡的龍王,他心想:這商紂的大軍都敵不過姜子牙,我明爭肯定不行,但不管他的話,用不了三五年,我的水族蝦蟹還不都讓他給釣光了。於是龍王想了個辦法對付姜子牙。

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姜子牙釣魚的地方本是個高高的河堤,但從此每當他一來,河水轉眼就沒過了這裡,幾乎沒有站立的地方,一次兩次不覺得,次數多了,姜子牙就明白了,原來是你這龍王跟我耍心眼,行,我想法子治你。

姜子牙和妹妹經過幾天的觀察,找到了龍宮的確切位置,摸到了龍王的底細。

原來這個玉淵潭龍王是東海龍王的幼子,因為生性暴戾,被髮配到這裡,但可苦了附近的老百姓,只要稍有不周到之處,它就興風作浪。姜子牙就在龍宮的上方安置了幾十塊萬斤重的石頭,並用灰沙澆鑄,砌成了一個圓圓的臺子,接著又在這個臺子上建造了一座望海樓,登上這個望海樓,整個幽州盡收眼底,不僅如此,姜子牙還讓老百姓在這個樓上垂釣,再也不怕龍王的水漫金山了。

老北京的傳說:釣魚臺的由來

後來姜子牙死了,望海樓也塌了,可他鑄的這個臺子卻還把龍王牢牢地壓在下面,人們為了紀念姜子牙,就管這個臺子叫釣魚臺。再後來,歷代皇帝在此修建行宮別墅,這裡慢慢地名氣也就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