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券金藏在“禮品行業”背後的經濟

“大閘蟹”券金藏在“禮品行業”背後的經濟

“九母十公”

“秋風起,蟹腳癢”。雖然距大閘蟹上市還有十幾天,但最近網上和朋友圈叫賣大閘蟹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特別是五花八門的大閘蟹禮品券,更是“供銷兩旺”。其售價往往低於市場價很多,甚至有的8只大閘蟹僅賣99元。

在節日禮品經濟“發酵”催熱下,由於“每個環節都有錢賺”,“蟹券”這類預付“票證”大行其道

自我消費線下經濟模式

大閘蟹是很多人愛好的美食,以前人們都是去線下銷售點買蟹,一來看得見,心裡放心;二來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退換。目前螃蟹的市場價格,最低在45元/斤,一個大概在1-2兩,也就是5-6個螃蟹一斤。

禮品消費線上電商模式

“大閘蟹”券金藏在“禮品行業”背後的經濟

每日一淘(搜索“大閘蟹”)

而現在,不少人選擇在大閘蟹上市前,通過電商平臺預約購買。(其中每日一淘平臺,積累大量的天貓淘寶商家的購物券。)每年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商家都會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祭出打折大旗,幾千元的大閘蟹券只需幾百元便可預購,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對於商家來說,一年的收入如何,已經不看最後賣了多少隻蟹,而是看在蟹季來臨前賣了多少券。“這已經不是秘密了,凡是做螃蟹生意的,都主要是靠賣券掙錢。”“蟹券”直接針對的是節日禮品市場,蟹商在發行時,定價一般會高於實際價值。“價格隨便定,一般而言在實體店購買‘蟹券’在5折左右,最低不過4.7折;在網上購買的話,3折甚至2折就能買下來。價格:8只99元,摺合螃蟹2兩一個,也就是62元/斤。相比線下消費還是高”

秘密在於送禮的關係價值

送禮者會覺得得到了實惠,而收禮者不知實際價值,看著高標價的禮券心裡也舒服。往往收禮的一方在消費的時候,也沒有自我消費花錢的人對產品驗收認真。也沒辦法對商家做出評價。

由此催生的虛擬經濟,徹底改變了大閘蟹經銷商的銷售方式:以前從9月才開始的大閘蟹銷售大戰,現在提前兩三個月便開打。一年的收成,已經不看最後賣了多少蟹,而是看在蟹季來臨前,賣了多少券。

商家的資金巨量沉澱

“蟹券”的火爆,陽澄湖大閘蟹的短缺。而在蟹商看來,節禮經濟中的“灰色空間”可以讓他們鋌而走險。

2017年,由於湖區網圍養殖面積由3.2萬畝壓縮至1.6萬畝,陽澄湖大閘蟹產量不過1200噸左右,但實際上2017年全國大閘蟹的消費量達到了85萬噸甚至更高。“今年的產量應該在1600噸左右,但全國的消費量或將達到百萬噸左右。”魏濟民說。

“我們看中的是提前賣券帶來的沉澱資金,這筆錢正常情況下可以用3-5個月。”江蘇錦橙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國志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說,一個蟹季我們能賣出1萬張左右的蟹票。”

背後原因

  • 產品沒有統一的市場規則,對於生鮮一類產品產品的標準的誤差比較大,只能按照市場經營品牌逐漸取得消費者信任,市場會良幣驅逐劣幣
  • 監管的平臺對於消費者消費的方式,沒有約束,這些預付款的費用如果不能作為企業的週轉款項,那禮品經濟的背後券,就會失效
  •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送禮是一門學問和藝術,這個文化背後導致我們商家在琢磨消費者消費的用途是,迎合其消費意圖,以次充好的商品在禮品行業大行其道。
“大閘蟹”券金藏在“禮品行業”背後的經濟

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依靠吃大閘蟹勉強度日

多年前,一張“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依靠吃大閘蟹勉強度日”的老照片在網絡上流傳。不過,根據資料記載,1946年大閘蟹的售價為一萬元6只,而當時上海的人均月工資為20萬元。也就是說,上海人差不多要花上兩天的工資才能吃到6只大閘蟹,價格也並不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