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对孩子过度赞美,可能适得其反!

1.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了两元钱。

你知道吗?对孩子过度赞美,可能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说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极不耐烦的逆反心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两个人交谈的时候,同样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重要的内容要在前面的三十分钟充分交流,切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收场了,收场的时候最好把你的态度或者观点再总结一次,这样效果较好。

克雷洛夫讲过一个《杰米扬的鱼汤》寓言。杰米扬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有一天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做了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朋友喝了第一碗感觉很不错。杰米扬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觉得有点儿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到,仍然继续劝朋友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扔下碗掉头而去。

可见,超限效应强调的不仅是次数的限度,还包括挑战极限的含义。要恰到好处,戛然而止。

2.职场沟通避免超限效应

指导你的下属或者帮助你的同事的时候,也要讲究艺术。就一个问题,可能是他的一个毛病,也可能是你给他的一个建议。要抓住一次机会深深地给他说透,然后给他时间让他领会和接受。过一段时间还没有改变的话,可以再找一个非正式环境提醒他,点到为止,同时做出想耐心倾听他意见的样子,如果他没有反驳,就可以说明他是会接受的,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在时间上给他些压力,令他尽快改变,在类似的事情即将出现的时候提前给他一个提醒,帮助他克服。切忌就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跟他讲,反复向他强调,这样,你很容易得到"婆婆妈妈"的雅号,还会让他对你产生厌烦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不利于你们日后的沟通与共事。

3.教育管理避免超限效应

中国过去家庭教育流行棍棒教育,父母对孩子及其严厉,尤其是父亲多一些,对孩子打骂可能多些,其弊端被大家诟病较多。而当前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少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为凤"的观念支配下,总是希望通过不竭的鼓励,让孩子天天向上。于是,各种表扬、奖励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孩子说不得,批评不得,家长战战兢兢持续容忍着孩子的错误言行,甚至超过底线的言行也是一位容忍。只表扬孩子优点,不敢指出缺点,在小错阶段一再宽容。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一番苦心,持续表扬,换来的往往是孩子的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反感。而且这样的孩子脾气很大,心胸很小,目中无人,甚至人格不健全。在家里如此,在学校更甚。

你知道吗?对孩子过度赞美,可能适得其反!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

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家长都知道对孩子批评多了不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信心,于是就拿起了表扬的"武器"。要知道,孩子长期生活在赞扬声中,时间长了,再美妙的赞扬也会腻味。表扬不但不会激起孩子上进的欲望,一方面会让他找不到度量自己的标尺;另一方面,还会让他产生反感,觉得自己活在谎言当中,于是出现各种叛逆行为。

某班有个"学生"平时听惯了批评,他对批评根本不当一回事。但是,新学期换了个班主任,这个班主任一开始就对这个"学生"的某些"闪光点"进行了表扬。起初这个学生很受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还有许多是有意拔高的。他认为这是老师在哄骗自己,名义上是表扬,实际上就是让其注意这些方面,不让其再捣蛋,这分明是老师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后来他一听到表扬就反胃,就大为恼火。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同样的刺激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对刺激对象的作用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一旦出现,不仅不会出现父母期望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越限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爱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压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讲究个"度"。

许多家长都好奇,表扬既看不见,又摸不到,怎么去把握它呢?

4.雪中送炭最为真

表扬孩子要把握好时机。例如,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最容易泄气,情绪低落,同时也最害怕遭到嘲讽。若偏偏在这个时候对孩子又挖苦又冷嘲热讽,甚至骂出"笨蛋"、"傻瓜"之类有伤孩子自尊的话,会使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上进心一滑再滑。但此时我们若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并热心地帮助他一起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收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表扬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为孩子打开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户。

你知道吗?对孩子过度赞美,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留白",有了空白,才能产生美感。表扬也同此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适当的"留白",更易激起孩子上进的浪花、探索的涟漪。家长和教师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时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体味,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和你交心,与你为友。

其次,要把握表扬的度。第一,要符合实际,不要言过其实地表扬,要注意分寸,不无限夸大。第二,不吝啬表扬,但也不轻易表扬,如果是孩子本应完成的事情,不要因为孩子希望被关注就随意表扬。事实上,过多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让他养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习惯。

表扬孩子也要讲究语言艺术。例如,当孩子数学成绩有所提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你的思维能力提高很大";当孩子语文成绩有所提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你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越来越好了";当孩子在与人相处或做事方面有所进步时,我们可以说"你真的长大了"等。

5.教育孩子意见最好一致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一方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完道理,孩子正在回味反思时,另一方不等孩子反思过来,迫不及待地表扬孩子过去的某些优点,并且嘘寒问暖,给孩子提供好吃好喝,满足孩子最喜欢的愿望。

你知道吗?对孩子过度赞美,可能适得其反!

长此以往,前者的谆谆教诲就形同虚设,孩子会认为前者的教诲是错误的,所以后者才会赶紧弥补进行补偿。这种父母双方不一致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极度依恋宠爱自己的一方,与耐心讲道理的一方格格不入,进而导致夫妻双方的争吵的家庭矛盾,而且夫妻双方都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今后教育的说服力降低了,孩子不再相信父母。造成孩子认为初始可以不讲道理,只需要好吃好喝就可以搞定事情,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成为不讲道理,以请吃请喝为处事原则的人。

6. 教育孩子一孩子是否具有感恩心为情感要素

不论是循循善诱,还是鼓励赞美,避免超限效应,判断的标准是孩子是否通过教育具有了感恩心,理解父母教育的内涵,并且去实际行动改正。

因此,在孩子漫漫的成长之路上,他们不仅需要我们的批评教育,更需要我们合理的表扬与鼓励。身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门艺术,让它在孩子身上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