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對孩子過度讚美,可能適得其反!

1.超限效應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就準備捐款,並掏出自己所有的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於是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相反,還從盤子裡拿了兩元錢。

你知道嗎?對孩子過度讚美,可能適得其反!

這個故事說明,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極不耐煩的逆反心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兩個人交談的時候,同樣要注意節奏,控制時間。重要的內容要在前面的三十分鐘充分交流,切忌鋪墊太長。如果你發現對方已經開始看錶,或者注意力開始分散,開始東張西望,你的談話就要準備收場了,收場的時候最好把你的態度或者觀點再總結一次,這樣效果較好。

克雷洛夫講過一個《傑米揚的魚湯》寓言。傑米揚是一個熱情好客的人。有一天朋友遠道來訪,傑米揚非常高興,親自下廚做了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鮮美的魚湯。朋友喝了第一碗感覺很不錯。傑米揚勸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覺得有點兒多了。可傑米揚沒有覺察到,仍然繼續勸朋友喝湯。朋友終於忍無可忍,扔下碗掉頭而去。

可見,超限效應強調的不僅是次數的限度,還包括挑戰極限的含義。要恰到好處,戛然而止。

2.職場溝通避免超限效應

指導你的下屬或者幫助你的同事的時候,也要講究藝術。就一個問題,可能是他的一個毛病,也可能是你給他的一個建議。要抓住一次機會深深地給他說透,然後給他時間讓他領會和接受。過一段時間還沒有改變的話,可以再找一個非正式環境提醒他,點到為止,同時做出想耐心傾聽他意見的樣子,如果他沒有反駁,就可以說明他是會接受的,以後你要做的就是在時間上給他些壓力,令他儘快改變,在類似的事情即將出現的時候提前給他一個提醒,幫助他克服。切忌就一個問題在短時間內三番五次地跟他講,反覆向他強調,這樣,你很容易得到"婆婆媽媽"的雅號,還會讓他對你產生厭煩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不利於你們日後的溝通與共事。

3.教育管理避免超限效應

中國過去家庭教育流行棍棒教育,父母對孩子及其嚴厲,尤其是父親多一些,對孩子打罵可能多些,其弊端被大家詬病較多。而當前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少家長在"望子成龍、盼女為鳳"的觀念支配下,總是希望通過不竭的鼓勵,讓孩子天天向上。於是,各種表揚、獎勵充斥著孩子的生活。孩子說不得,批評不得,家長戰戰兢兢持續容忍著孩子的錯誤言行,甚至超過底線的言行也是一位容忍。只表揚孩子優點,不敢指出缺點,在小錯階段一再寬容。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也會導致"超限效應"。一番苦心,持續表揚,換來的往往是孩子的無動於衷,甚至造成反感。而且這樣的孩子脾氣很大,心胸很小,目中無人,甚至人格不健全。在家裡如此,在學校更甚。

你知道嗎?對孩子過度讚美,可能適得其反!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當過度的時候,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

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家長都知道對孩子批評多了不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信心,於是就拿起了表揚的"武器"。要知道,孩子長期生活在讚揚聲中,時間長了,再美妙的讚揚也會膩味。表揚不但不會激起孩子上進的慾望,一方面會讓他找不到度量自己的標尺;另一方面,還會讓他產生反感,覺得自己活在謊言當中,於是出現各種叛逆行為。

某班有個"學生"平時聽慣了批評,他對批評根本不當一回事。但是,新學期換了個班主任,這個班主任一開始就對這個"學生"的某些"閃光點"進行了表揚。起初這個學生很受感動,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學生髮現,老師對自己的表揚越來越多,而且還有許多是有意拔高的。他認為這是老師在哄騙自己,名義上是表揚,實際上就是讓其注意這些方面,不讓其再搗蛋,這分明是老師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於是,後來他一聽到表揚就反胃,就大為惱火。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同樣的刺激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對刺激對象的作用會逐漸減弱,這種現象一旦出現,不僅不會出現父母期望的效果,有時反而會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牢記"越限效應"帶給我們的啟示,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愛孩子、表揚孩子、給孩子壓力,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講究個"度"。

許多家長都好奇,表揚既看不見,又摸不到,怎麼去把握它呢?

4.雪中送炭最為真

表揚孩子要把握好時機。例如,孩子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最容易洩氣,情緒低落,同時也最害怕遭到嘲諷。若偏偏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又挖苦又冷嘲熱諷,甚至罵出"笨蛋"、"傻瓜"之類有傷孩子自尊的話,會使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上進心一滑再滑。但此時我們若能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並熱心地幫助他一起尋求解決困難的辦法,收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表揚只有在最需要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才能為孩子打開一扇"別有洞天"的窗戶。

你知道嗎?對孩子過度讚美,可能適得其反!

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指的就是"留白",有了空白,才能產生美感。表揚也同此理。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適當的"留白",更易激起孩子上進的浪花、探索的漣漪。家長和教師在平時與孩子的交談中,要"點到為止",適時地留點空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體味,孩子就會敞開心扉,和你交心,與你為友。

其次,要把握表揚的度。第一,要符合實際,不要言過其實地表揚,要注意分寸,不無限誇大。第二,不吝嗇表揚,但也不輕易表揚,如果是孩子本應完成的事情,不要因為孩子希望被關注就隨意表揚。事實上,過多廉價的表揚不僅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作用,反而會讓他養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習慣。

表揚孩子也要講究語言藝術。例如,當孩子數學成績有所提高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你的思維能力提高很大";當孩子語文成績有所提高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你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水平越來越好了";當孩子在與人相處或做事方面有所進步時,我們可以說"你真的長大了"等。

5.教育孩子意見最好一致

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一方耐心細緻地給孩子講完道理,孩子正在回味反思時,另一方不等孩子反思過來,迫不及待地表揚孩子過去的某些優點,並且噓寒問暖,給孩子提供好吃好喝,滿足孩子最喜歡的願望。

你知道嗎?對孩子過度讚美,可能適得其反!

長此以往,前者的諄諄教誨就形同虛設,孩子會認為前者的教誨是錯誤的,所以後者才會趕緊彌補進行補償。這種父母雙方不一致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極度依戀寵愛自己的一方,與耐心講道理的一方格格不入,進而導致夫妻雙方的爭吵的家庭矛盾,而且夫妻雙方都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今後教育的說服力降低了,孩子不再相信父母。造成孩子認為初始可以不講道理,只需要好吃好喝就可以搞定事情,長大以後,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成為不講道理,以請吃請喝為處事原則的人。

6. 教育孩子一孩子是否具有感恩心為情感要素

不論是循循善誘,還是鼓勵讚美,避免超限效應,判斷的標準是孩子是否通過教育具有了感恩心,理解父母教育的內涵,並且去實際行動改正。

因此,在孩子漫漫的成長之路上,他們不僅需要我們的批評教育,更需要我們合理的表揚與鼓勵。身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門藝術,讓它在孩子身上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