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这里是古代齐国和鲁国的边境,齐鲁交界处。东西两侧高山耸立对峙,相距仅有数百米,一条大河——石河由南向北至此折回东流。此处扼交通要冲,是古代齐国的第一“津关”,也是古青州府通往西南的咽喉地段。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嵩山境内所属的齐长城,西起太平山,东至大崮,全长近50公里。经博山、淄川、沂源、临朐四县区边境近十个乡镇。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从战国时《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的记载看,齐长城嵩山段的始修年代,大约不会晚于齐桓公在位(前685--前643)期间。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从齐国所处位置看,鲁国距离最近,威胁最大。而且历史上的“无知之难,小白奔莒”使当时作为齐国王子的齐桓公认识到了齐国南疆的重要性。位于嵩山境内的北线长城(即内长城)所经之地,距齐都临淄最近,而且位于齐长城中间要冲(临淄正南部)。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临淄南走鲁、莒故道的“终南捷径”,正是嵩山境内的鲁道和莒道。经淹子岭的黑虎台至青崖顶山脊中间向西。即曲(阜)鲁(村)嵩(山)淄(川)古道和莒(县)马(站)嵩(山)淄(川)便道。两条古道,嵩山的龙门津关和淹岭栈道,为必经之地。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龙门津关,处嵩山水库尾端,龙门河桥西侧。两山夹峪,河山相挟,是临淄东南,北海(青州)西南,水防加城防的第一要隘。凤凰山、摩天岭、连云栈呈犄角之势拱卫龙门津关。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民国《临朐续志-山水》载:螭(chi)母潭在嵩山西北仁里社,大石水北岸,悬崖十余丈,中忽高闪,状若龙门,有鬼斧神工之妙,俗称龙门河。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连云栈 位于嵩之阳,龙门津关之左。东北西南走向,岭上有大小山峰八座,还存有城堡和烽火台遗址。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有人说这些建筑是匪患或者古人避难之所,不可否认或许曾经有土匪驻扎于此,但从军事观点来看,山顶没有水源,也不具备幽深和藏匿的条件,只有作为具有强大后勤保障能力的军事设施,才可以发挥预警、屯兵、作战的功能。齐国不具备秦统一六国后的国力资源,也没有能力修建像嘉峪关,山海关,八达岭一样建制的长城。

龙门关 齐长城第一津关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军曾在此鏖战过。1952年,电影《南征北战》在这里拍摄。

齐长城于2000年6月10日被确认为“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长城遗址”,6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