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镜子里面自己美美哒,自拍却颜值大降?

浴火真凤


有两个原因:

1.镜头焦距带来不同空间透视,从而影响人像照片效果。

可以从照片中很明显地看出在广角端模特的脸部显得非常“窄”,同时额头、鼻子和下巴等凸出部分相对更大,而在长焦端模特的脸更“平”,上述部分也没那么突出。

所以85mm-135mm是拍摄人像特写的黄金焦段,因为拥有最适当的空间透视。而在照片里或拿着相机对着镜子时屏幕中的脸一般是35mm焦距(28--50)。

2.另外一个原因:冻脸效应

英国心理学会博客介绍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视频会比视频的截图看起来更美。称之为“冻脸效应”。

也许那些对自己照片感到绝望的朋友可以感到一点安慰了,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会认为视频中的人比同一个视频的截图更好看。换句话说,就算觉得自己在假期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无须担心,别人就会觉得会动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罗伯特·博斯特和他的团队把这种静态脸相对动态脸没那么有吸引力的现象称为“冻脸效应”。

这可能跟动态脸的印象形成方式有关。人们会把在不同位置、不同侧面的同一张脸进行平均化。这与先前研究所发现的“平均脸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个可能是“动态脸更好地激活了面部识别神经机制”。毕竟,相机是不久之前才发明出来的,大脑的脸部识别系统本来就是演化来加工动态脸,而不是静态脸。

博斯特和同事让参与者对2秒钟的视频以及从这些视频里截下的1200帧静态图打分,评价视频或图片中的20个人有多好看。结果发现同样一张脸在视频中的得分要比在静态图中要高。

实验试图进一步探索这种效应的深层机制。当把视频和图片倒转过来看时,效应也同样存在。研究者认为这并非因为视频包含更多信息:对比视频以及从同一段视频中截出的多张静态图的集合,最后还是视频得到更多好评。记忆也不会是影响因素,好看的肖像并没有比普通的好记多少。不过,研究者发现,要想被认为更有吸引力,那些视频需要顺次地播放。帧次混乱的视频并没有比静态图得分更高。

冻脸效应可以说明为什么脸部摄影那么难掌握,以及为什么人们往往认为真人漂亮过上镜。


龙濮防水值得信赖


我本人也不是很难看,可是用苹果手机拍照非常难看[捂脸][捂脸]



可以哭但不可


因为大多数安卓手机拍照都是自带美颜效果的,还有光线等因素,拍出来肯定和真人有差距。还是镜子里面更真实


耳東橙


我怎么跟你相反呢?我在镜子里看自己难看,反而拍照挺好看的。那如果你是自拍的话,你就开美颜好了,现在那么多的拍照app,都好强大的!



我是牛开心


人的大脑会自己骗自己,简单来说,就是从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大脑会自动对你的脸进行美颜。照片是平面的,会让大脑感觉有点陌生,所以会接近真实情况。简单来说就是长的丑[抠鼻]



兜儿里有丶糖


有可能手机的角度不对,可以把手机拿高点,从上往下拍自己45度左右,就可以啦


山林a川味


照镜子挺好看的,可自拍就不好看了。说实话,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难题。通常自拍手机离脸很近,畸变很厉害。所以拍出你的脸就变丑了。没你本人好看。我玩了很多自拍。我是把手机放三角架上,对着镜子里的我拍的。用后视镜头拍的。距离拉开点。问题就解决了。这么拍和让别人拍你是一样的。当然你要调整表情,注意光线。你可以按我的再试试。


梦里芳华253979359


比如镜子里的自己是立体的,景深能够体现更为立体的五官,而相机要是采光不好,看上去就像把你的眼鼻嘴都投影到了一个平面上;镜子里的你是“动态的”,你知道自己什么角度好看。

另外大多数人应该会觉得自己在不同时候照镜子、拍照片看起来都会有些不一样,而别人不管在镜子里、在照片里或者是在你面前看起来都差不多。这应该是因为你更熟悉自己的五官,知道什么地方好看什么地方不好看,而不同环境下大脑会放大脑海中对自己脸部某一特点的印象,影响自己对整张脸的感受;而对于别人你一般不会去长时间仔细观察ta的五官,大部分时候大脑就代入了整体印象而非细节。


姜美丽到此一游


大家好,我的回答可能会是脑外恶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不难理解,滤镜这个魔镜最合适不过。

不知道能否帮到你,如果你有不同想法与我交流,请点击关注转发,我是远方。谢谢大家。


远方的诗vlog


居然还有这种事?一般都是镜子里2丑爆了,自拍出来美爆了。

给你支几招吧,

首先是软件,轻颜相机或者B612,都是自拍美颜效果惊人,美白,瘦脸,大眼,美妆.....你想怎么美都可以。

然后是光线。拍照的时候,找光线亮一点的地方,一白遮三丑,曝光足一点,脸上的细纹和瑕疵就不见了。

然后是角度,手机镜头都是广角,近大远小的效果非常显著,从上往下拍,就显得眼大,脸小,嘴巴小。

还可以加上其他特效装饰。

以上是一般女生喜欢的自拍效果,若是你想要个性点的效果,可以在光线,角度,后期等方面,另辟蹊径,这就不是一句话说的清楚了,自己多试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