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戰役時解放區民眾口號:保田保家 毀家紓難

本文摘自:《解放戰爭(上)》,作者:王樹增,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核心提示:蘇中戰役中,解放區民眾提出了“保田保家”,甚至“毀家紓難”的口號。在三萬多人的華中野戰軍主力部隊身後,直接參與戰鬥的解放區百姓達到十四萬人,支前 民工人數更是高達五十多萬。整個蘇中戰役進行中,始終有一萬多條轉運糧食、彈藥、兵員和傷員的民船跟隨華中野戰軍穿梭於稠密的河網中。

蘇中戰役時解放區民眾口號:保田保家 毀家紓難

蘇中戰役指揮者粟裕大將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共產黨軍隊開始中原突圍的那一天,四十二歲的李默庵赴無錫接任國民黨第一綏靖區司令長官一職。

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李默庵出生於湖南長沙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雖求學艱苦但學業優異,十九歲那年考進黃埔軍校一期,他的同學有徐向前、陳賡、關麟徵、胡宗南、宋希濂、賀衷寒、左權等人,這似乎預示著他未來的軍人生涯將與共產黨人有扯不斷的關聯。在黃埔期間,他和共產黨人關係密切,甚至一度加入過共產黨組織。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東征時,他在第一軍六十團當過黨代表,該團團長是共產黨人葉劍英。一年後,國共決裂,他奉命率部攻擊紅軍鄂豫皖根據地,對手是昔日的黃埔同窗徐向前。抗日戰爭中,他在衛立煌的麾下作戰,在山西戰場又與他的同窗共產黨將領左權重逢,並一起參加了慘烈的忻口作戰。一九三九年,他以傑出的“敵後遊擊才幹”出任“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教育長,副教育長是他熟識的葉劍英。

此刻,國防部向他下達的作戰任務是:攻擊並佔領蘇中和蘇北解放區。

與南京一江之隔,是共產黨人的蘇中和蘇北解放區。

李默庵一上任,就著手準備作戰。他認為進攻還是有勝算把握的。因為對手只有兩個師和兩個縱隊,共計十九個團,兵力三萬多人,而他可以指揮的部隊有五個師、兩個旅,外加兩個交通警察總隊,兵力已達十二萬人以上。他的部隊裝備優良,完全可以不把武器簡陋的共產黨軍隊放在眼裡。李默庵突然想到,自己的部隊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誰也沒有和共產黨軍隊真槍實彈地幹過。而他自己有過與紅軍作戰的經歷,知道對共產黨軍隊絕不可低估。李默庵要求他的師長旅長們好好研究一個人——抗戰時期,日軍在南京設有專門研究這個人作戰特點和規律的小組,但是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研究出任何眉目來——這個人就是第一綏靖區部隊將要面對的作戰對手:粟裕。

李默庵從陸軍總長顧祝同那裡聽到過對於粟裕描繪:個子不高,文質彬彬,寡言少語,面帶殺氣。一九四六年三月,國共停戰調處期間,時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的顧祝同曾與粟裕吃過一次飯。粟裕灰色軍裝,中將軍銜,席間既不舉杯,也不碰那些山珍海味。顧祝同陪著笑臉勸了半天,粟裕才說他要一盤炒辣椒。一碗米飯就著炒辣椒吃完,粟裕又恢復了正襟危坐。顧祝同說:“粟將軍,你很會打仗!”粟裕說:“這是訛傳。我打的每一個勝仗都是毛主席的英明指揮和戰士們英勇戰鬥的結果,我只是一名承上啟下的執行者而已。”

這次,粟裕與毛澤東在如何應對國民黨軍進攻的問題上發生了分歧。

毛澤東的來電顯示,中央的戰略設想是:如果國民黨軍發動大舉進攻,山東、太行兩解放區主力部隊即刻“實行外線出擊”,從解放區內向南打出去。中共中央給華中局的指示是:粟裕率主力兵出淮南,配合山東野戰軍主力,攻取蚌埠至浦口間鐵路,“殲滅由浦口北進之敵”。

中央的外線作戰設想,充滿了迎敵而上與之決戰的氣勢。但問題是,毛澤東低估了國民黨軍的作戰能力。

粟裕意識到在華中野戰軍主力轉往外線作戰凶多吉少。因為如果按照中央的設想,主力部隊開赴淮南作戰,不僅每天需要的十萬斤糧草需要蘇中解放區供應,就連支前的民工也需要由蘇中解放區補給。主力部隊走後,面對國民黨軍的重兵攻擊,留守部隊很難確保解放區不被攻佔。地富人稠的蘇中解放區一旦淪入敵手,不但立即可為敵人利用,淮南的作戰也將失去後方保障。六月二十九日,經過慎重考慮,華中局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和粟裕聯名致電中共中央和新四軍總部,提出華中野戰軍主力不出淮南外線,堅持蘇中內線作戰以牽制敵人,待山東與太行部隊完成第一階段作戰後,華中野戰軍主力再前至蚌浦鐵路線間,配合山東部隊作戰,最終完成中央的戰略設想。毛澤東接到電報後,經過認真考慮,回電同意蘇中部隊暫緩調動,待與陳毅商酌後再作決定。

這是解放戰爭初期共產黨人重要的決策轉變,它將影響和決定未來的戰爭走勢。

七月九日,李默庵在常州又一次召開作戰會議,會上確定七月十三日向蘇中解放區發動進攻。但是,七月十二日,李默庵突然接到蔣介石暫時停止進攻的命令。原因是第一綏靖區的絕密作戰計劃不知什麼緣故竟然到了馬歇爾的辦公桌上,馬歇爾直接質問蔣介石這個向共產黨軍隊進攻的計劃是否屬實?更嚴重的是,這份作戰計劃同時也到了粟裕的手上。

絕密作戰計劃的洩露,導致國民黨軍沒能按時發動攻擊,而粟裕卻因此先發制人了。解放戰爭初期有著重要影響的“蘇中戰役”開始了。

粟裕之所以選擇宣家堡和泰興為首攻目標,是有政治考慮的。宣家堡是停戰協定生效後國民黨軍侵佔的,泰興則是停戰協定即將簽署時國民黨軍搶佔的。而從軍事上講,駐紮在宣家堡的十九旅五十六團和駐紮在泰興的十九旅五十七團,孤單地突出於整編八十三師的整個戰線,而且都因輕敵而工事不堅,蘇中部隊一旦拿下,便可以擴大泰州與南通兩路國民黨軍的間距,有利於下一步作戰。

粟裕在攻擊正面投入了六個團的兵力。戰鬥一開始,李默庵打電話給李天霞詢問情況,李天霞報告說:“這兩個團戰鬥力都不錯,兩個團長打仗有辦法,請司令官放心!”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接到“###已經攻入城內,正在展開激烈巷戰”的戰報。李默庵立即命令李天霞派部隊前往增援,但增援部隊受到猛烈阻擊而無法前進。

國民黨軍整編八十三師,是整編前的國民黨軍第一〇〇軍,抗戰期間參加過第二次長沙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以及湘西會戰,還曾隨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全副的美式裝備,是戰鬥力很強的中央軍嫡系部隊。李默庵百思不得其解:粟裕首戰為什麼要選擇戰鬥力最強的整編八十三師?粟裕說:“首戰打這個強敵是否沒有根據?不,這個部隊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驕傲,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我軍敢於主動向他們進攻,並且到他們的進攻出發地去打。我們定將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效。”

果然。聽說粟裕打的是整編八十三師,毛澤東直接打電報給粟裕:“是否即整編八十三師?該師消滅多少?尚存多少?”粟裕回電:殲敵整編八十三師十九旅的兩個團和旅屬山炮營及六十三旅的一個營,共計三千餘人。

李默庵也在急切地詢問戰鬥結果,但整編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的描述有點輕描淡寫,只是說他的兩個團吃了一點虧,但建制還在並沒有大礙。此時,李天霞還不知道,跟隨他多年的十九旅五十七團團長鍾雄飛已經被俘虜。身為小小團長佩戴的卻是少將軍銜,這在國民黨軍中實屬罕見。這個聲稱崇拜“閃電戰”的團長兼縣長被俘後一直不服,不斷地嘮叨說,打仗應該是一個團對一個團,人海戰術算不得本事。看管他的共產黨幹部始終不吭聲,他嘮叨一句,那個幹部就用手指一下貼在大門上的三個字:戰俘營。李默庵急令整編四十九師為主攻部隊。李默庵的作戰目標是:拿下如皋,三路夾擊,合圍粟裕部主力。

但是,當王鐵漢的整編四十九師兩路迂迴,側後突然槍聲大作,有報告說攻擊四十九師的是粟裕部主力。李默庵一時間不知所措。從宣家店到如皋,直線距離至少一百五十里,在宣家店剛剛打完一仗的粟裕部主力,怎麼能如此迅速地移動到如皋,並開始新的攻擊呢?但是,情報是準確的。粟裕以多敵四倍的兵力將四十九師包圍了。

李默庵不斷地收到請求增援的報告,在命令各部隊堅持下去的同時,他親自與空軍方面聯繫請求助戰,但是王鐵漢率領的四十九師直屬隊和二十六旅還是崩潰了。這個地方的地名叫鬼頭街,王鐵漢覺得自己確實碰上鬼了。他在報話機裡往哪個方向調動部隊,共產黨官兵就往哪裡打,原來他的報話機的通話頻率被粟裕的指揮部尋找到並且對接上了。最後時刻,他帶著少數官兵突出重圍。從蘇中戰場逃脫後,他再也沒有捲入內戰,回鄉當了一陣遼寧省主席,然後去了臺灣,以潛心撰寫東北軍史料為晚年寄託。

二十三日拂曉,粟裕下令放棄攻擊,向如皋以北撤退。

如皋是蘇中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大敵當前,是守是棄,粟裕不能單獨決定,必須與華中局和華中軍區的領導一起商討。粟裕帶著一名警衛員即刻上路,他使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先騎摩托車經鹽城到湖垛鎮,然後在水網縱橫的鄉間小路上跑步前進,半途弄了一輛自行車,但不久自行車就散了架,又僱了一輛黃包車,黃包車跑到一條河邊,河上的橋斷了,又被迫改乘小船,船無法行進的時候,上岸繼續跑,一天一夜跑了一百八十多公里,居然到達了淮安。經過商量,華中局和軍區領導認可了粟裕的意見:在適當的時機撤出海安是必要的。

第二天,粟裕返回海安前線。

李默庵說:“我部似乎沒花費什麼力氣。經過兩天時間,打了一下,整編第六十五師便佔了海安,第一〇五旅佔了李堡。從作戰計劃上來說,我部達到了目的。”李默庵不知道,他的部隊在海安打得昏天黑地的時候,華中野戰軍三萬多官兵正在距海安不到十公里的地方修整待命。

粟裕在等待出擊的時機。

佔領如皋、海安等地後,李默庵認為粟裕部大勢已去,開始調整部隊建立防禦線。駐守海安的新編第七旅十九團附屬炮兵部隊奉命前去李堡,接替原本駐守在那裡的一〇五旅的防務。十九團一出發,粟裕立即意識到:“殲敵良機已到。”十九團到達李堡,警戒還沒佈置,就遭到了粟裕部的分路圍攻。

此戰,新編第七旅損失九千多人。李默庵很是心疼,更讓他惱火的是,儘管自己派出大量的便衣偵探四處蒐集軍情,但根本無法在當地百姓那裡得到真實情報,致使自己對粟裕的三萬人馬在眼皮底下休整一無所知。

接著,李默庵在蘇中受到的最大的打擊來臨了。

蘇中戰役的最後一戰不僅讓李默庵暈頭轉向,而且讓他真正嚐到了與粟裕作戰的苦果。

李默庵沒有想到或是難以言表的是,國民黨軍隊闖入解放區作戰,必然會面臨舉步維艱的處境。蘇中戰役中,解放區民眾提出了“保田保家”,甚至“毀家紓難”的口號。在三萬多人的華中野戰軍主力部隊身後,直接參與戰鬥的解放區百姓達到十四萬人,支前民工人數更是高達五十多萬。整個蘇中戰役進行中,始終有一萬多條轉運糧食、彈藥、兵員和傷員的民船跟隨華中野戰軍穿梭於稠密的河網中。解放區的百姓在戰火中不懼生死,不少百姓和官兵們一起倒在泥濘之中,倒在槍彈炮火之中。蘇中戰役無疑是粟裕軍事指揮生涯中的傑作之一。

只是,蘇中戰役並沒有緩解解放區面臨的嚴峻局面,蘇中解放區的重要城鎮不斷丟失,面積也在不斷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