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文|温亦欢

1975年4月30日,西贡街头的硝烟还未散去,北越坦克长长的履带碾过曾经挤满美军的道路,也将美国的干涉碾得粉碎。南越总统杨文明宣告辞职,20年的越南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北越坦克进入西贡

01风起于青萍之末

二战结束后,日本统治撤去,法国殖民再来,越南解放之日遥遥无期。但当时的民族独立之风早已成燎原之势,法国与潮流背道而驰的举措引起了越南人民的极大愤慨。经历数年的艰苦斗争,奠边府一役,敲响了法国殖民统治的丧钟。随后两国达成协议,法军撤出越南。为填补法国走后的权力真空,美国开始进入越南。

美国对越南事务的插手始于1954年。依据日内瓦会议决议,越南被一分为二,苏联和中国支持北越,南越则有美国政府扶持。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南北越对峙

失掉越南则东南亚不保,东南亚不保则西太平洋危矣。“多米诺骨牌”一样失控的局势,是艾森豪威尔无法接受的。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美国对南越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在长达二十年的越南战争中,美国非但没能解决越南问题,反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实力强盛的美国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吃尽苦头呢?

02战略失误

自二战以来,“先欧后亚”的思想一直影响着美国的战略走向。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而非亚洲,这就使得美国在越作战时也要兼顾来自欧洲方向的压力,而不能专注于越南战事。

1961年8月,一道铁丝网沿着柏林苏占区边缘匆匆布下,将整个柏林横切开来。随着后续的不断

修缮,铁丝网改为混凝土,“柏林墙”就此建立。沿墙修建有大量碉堡、望塔,以防东柏林公民外逃。此举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原本对抗的局势更加紧张。稍有不慎,大战便会一触即发。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施工中的柏林墙

同时,中国对于不能越过北纬17度线的警告,也让美国自缚手脚。朝鲜战争后,志愿军的作战能力让美国领教颇多。出于对中国参战的忌惮,美国尽量小心行事,避免触碰到中国方面的底线。

因此美军只能对北越进行战略轰炸,无法派出地面部队进行根除。北越虽遭受不断打击,却一直留有喘息之机。

对当时越南情形估计不足也是美国一大失误。由最初的政治经济扶持,转向“特种作战”,既而改为“局部战争”。美国对北越军事压力逐次加码,并没有一招制敌,这就为北越提供了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

03美苏越战

某种程度来说,将这场战争称之为“越南战争”多少有些片面。实质上,它更像是是冷战在东南亚的代名词。明白了这点,美国的失利多少也在情理之中。这场战争是美苏两大集团在中南半岛的互相交锋,正是中苏在背后的不断输血才使越共有了对抗美国的资本。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英姿飒爽的北越女兵

为了压制美军的空中优势,中苏提供给北越数以千计的高射炮。最高峰时期,北越境内各种口径的高射炮甚至达到七千多门。这个数量和密度是当时的中国都难以企及的。北越运送物资的卡车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损失极大,但每次都能满血复活,迅速恢复。北越接受的其它援助像粮食、弹药等更是不计其数。仅凭北越自身实力,显然不是所能生产。

在中国的指导下,北越作战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崇山峻岭、密林幽静的小道给了游击战术绝佳的施展场所。加之越南人民长期的军事斗争经验,北越部队的实力不可小觑。

由于北部与中国接壤,越南的战略位置不可谓不重要。美国胜利,可以多一个牵制中国的桥头堡;但北越战败,中国则有兵临城下之危,南方门户洞开的肘腋之患。因此,美国可以胜,但北越不能败。中国必然要尽全国之力援助北越。换言之,越南战争就是朝鲜战争在东南亚的翻版。朝鲜战争要打赢,越南战争也必须赢。

04美国的劣势

给美军一个珍珠港, 美军能拿下太平洋。二战美军攻无不克的背后,是有着爱国精神这样一个强大的动力支持。为国而战是当时每个人的精神信条,这种信念是战争得以进行的凭据。可是到了越南,美国大兵们不知为何而战。甚至在越南战争爆发前,半数以上美国人对越南一无所知。美军就这样在半醉半醒中陷入无法自拔的越战泥潭。面对拥有高度爱国热情的越南士兵,他们更像是迟暮的老人,垂垂而无生气。加之越南靠近金三角,毒品便成为离家万里的美国大兵们的精神寄托。如此一来,双方士气差距就更为明显。

在武器方面,拥有高精尖现代装备的美军也并非占尽优势。相较于结构复杂,精度的美式武器,粗糙耐用的苏式装备更适于杂草丛生,降雨不断的雨林地带。降水多,湿气大,枪械设备容易生锈,精密武器尤其如此,美军枪械卡壳、炸膛时有发生。而苏式装备由于做工粗糙,不易磨损,耐用度更高。因此在战场上美军丢掉精准度高的M16,转而争抢北越军队AK-47的情况时有发生。

受制于自身政体结构,美国国家的大政方针势必要受到民意影响。随着战事的深入,美军被源源不断地派往越南战场。但随之而来的大量人员伤亡和无底洞一般的军费支出点燃了民众心中压抑许久的怒火。反战游行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全国。政府被民意所左右,不得已而改变既定方针。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美国国内反战运动

1972年,正当美军粉碎北越发动的“复活节攻势”,战争局势逐渐明朗之际。在民意的裹挟下,美国却不得不逐步撤军,导致之前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美军蓄势待发

05折戟越南

应当指出的是,美军在越南并非像朝鲜战争那样遭遇沉重的军事打击,它的失利是更为宏观的战略层面而非战术不当。美国越南战场上的作战多是不对称作战。为规避空中打击,北越与美国大部队作战的往往是几十甚至十几人的小规模游击队。这种作战方式多是袭扰而非歼灭。

同时,在深山密林中,由于环境地形因素,美军的大规模兵团无法顺利展开。这就给习惯于正面作战的美军带来极大不便,坦克等重型武器不能有效提供火力支持。而越共游击队白天为民,夜晚为兵,行踪多变,捉摸不定。美军的力量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就像坚硬的拳头面对棉花,没有一个着力点。

此外,军事上双方的较量结束并不意味着战争真正结束。越战之后,美国经济虽受到重大影响,扩张态势也有所减缓,但远比越南好得多。战争中越南百万人口的巨大伤亡,对经济的极度摧残,生态的破坏等,都影响深远。战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使越共颇为棘手。从这点而言,美国也未必是失败者。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被美军炸毁的大桥

不管胜负与否,美国终归是没有达成自身战略目标。越共高度的动员能力和顽强的意志以及高超的作战艺术,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尽管有着美国亲自参战的超强加持,对于自身倾轧,腐败不堪的南越而言,也终是无济于事。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北越占领西贡

1975年,在美军全面撤军仅仅两年后,南越政权在北越军队的进攻之下顷刻瓦解。越共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坚持到了最后,实现了国家统一。1978年,越共再次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只不过这次对准的,却是更为弱小的邻国。

到1960年,由美国扶持的吴庭艳政府日趋独裁。吴庭艳任人唯亲,大力镇压民主活动,由此激化了本就尖锐的社会矛盾,南越政权的根基开始动摇。这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统一阵线宣告成立。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艾森豪威尔与吴庭艳

为稳定南越政权,保持自身影响力,肯尼迪政府于1961年发起“特种作战”计划,派遣少量特种部队及军事顾问团,对南越武装力量进行指导。但吴庭艳家族的种种胡作非为,导致局面逐渐失控。尤其是吴庭艳妻子对天主教的狂热,采取极端措施来对待异教或无宗教人士,同时吴的狂妄自大也使得美国政府对其逐渐失去耐心。最终,在美国支持的政变下,吴政府倒台,吴庭艳本人也“自杀”而亡。

这次政变是第一次,但却并非最后一次。在随后的几年中,南越政府更迭频繁,政局动荡,无疑大大削弱了南越自身的实力。走马灯般的大换血对于北越而言却是一剂强心针。趁此良机,北越加紧对南方渗透。而接替肯尼迪的约翰逊政府也转变政策,由幕后走向台前,企图一劳永逸解决越南问题。

美国为何在越战中失利?

美军蓄势待发

随后,大批美军登陆越南,美国的梦魇悄然来临。大量地面部队的到来非但没有迅速结束战斗,反而将美国置于更为尴尬的境地。不能胜,也不能退,约翰逊“局部战争”的设想宣告破产。随着尼克松的上台,“越南化”,即越南人作战,美国提供物资、武器成为新的对越政策。而后来双方的巴黎和谈等几次谈判实际上已经宣告越南战争的失利形势。

参考文献

赵世龙 戈树亚著.解读金三角:中国记者跨国采访手记[M].2013

吴齐本 《世界史》

律杉 《越南是如何把美国带进坑里的?》

知乎 《为什么越南战争中美国战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