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和亲自古有之,中原统治阶层为了和外族或周遭势力达成互不侵犯的条约而进行的政治联姻,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代,和亲永远都是中原对付外国的一种手段,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下嫁西藏了,两者都为国家带来了边境安稳,百姓免于战火的荼毒,中原王朝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北方游牧民族也得以接受中原文化,促进了国家的民族融合。

和亲者,如汉代王昭君,为汉匈两国带来边境五十余年的平安,如汉代江都、解忧两位公主和亲乌孙,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如唐代文成公主,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技术,很好的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唐朝和西藏之间保持了两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又如唐代金明公主,联姻吐谷浑,保证唐代的西北边疆的安全。

但和亲的公主又是政治的牺牲品,她们出身于帝王之家,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和家人共聚天伦之乐的,却远嫁塞外,忍受着水土不服和野蛮无理的“胡俗”,虽然身份高贵,但人离乡贱,夜里胡帐中传出的由中土乐器演奏而出的音乐,也不知能不能随风飘到宫城里,传到亲人的耳中了。

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在历朝历代的和亲公主中,基本都是为了国家而去,所以,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都会以一个调停者的身份劝谏双方,防止战火的点燃。可在隋末天下大乱中,却有一位和亲奇女子,多次攒动“夫家”对“娘家”出兵,以求灭亡当时的王朝,真真是胳膊肘向外弯了的“典型”了。

隋末天下大乱,炀帝被杀后,奸臣宇文化及杀尽隋炀帝下江南的隋朝宗室,立隋秦王杨浩为帝,后逃往长安,途中又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曾弑君独立,结果立足半年就身死国灭,尸骨不全结果立足不到半年就身死国灭,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杀,头颅则送往东突厥义成公主手中,为什么要千里迢迢送个伪帝的头颅去突厥呢,义成公主又是何人?这就需要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说起了。

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当时和亲东突厥的安义公主卒,为和东突厥保持友好往来,隋文帝以义成公主下嫁于东突厥启民可汗。在东突厥之时,义成公主可谓恪尽职守,为隋朝与东突厥的“靖边”事业呕心沥血,尽管此时隋朝边境已经安稳,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对自己在北国的生活可能已不再关心,都在自己的花园别院里尽情玩耍呢,甚至好像都好久没看到大隋使臣的来访了。

但义成公主还是任劳任怨,好好的完成家人交给她的重任,而在启民可汗死后,义成公主虽身为宗室皇族,对传统教条十分遵守,但为了隋朝的大业,也就不惜自身荣辱,依“胡俗”再嫁其名义上的儿子:始毕可汗。

当时东突厥在始毕可汗的带领下,国力日益上升,因与隋炀帝杨广不合,在公元615年八月,趁杨广北巡之时,发兵数十万围杨广于雁门郡,在兵危之时,隋炀帝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个妹妹在东突厥做“国母”呢,于是致信义成公主,让其设法救援,在收到堂哥的救援信时,我们无法想象义成公主的心情是如何的激动,数年来的屈辱,终于在此时发挥作用了,可以保护自己的堂哥,保护自己的家人了。

于是义成公主立刻遣使臣去到始毕可汗处,告知说:北方有急事。始毕可汗没有怀疑这位两朝国母,立马撤围回国,炀帝至此解围而去,犹如汉初“白登之围”一样的惊险情况,就被义成公主大胆果断的行事手法所化解,当然,始毕可汗回国后,如何“处置”这位刚毅的国母,史书没有记载,但好果子是绝对没得吃的了。

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隋炀帝虽说解了“雁门之围”,但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各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三年后,炀帝在江都为宇文化及所杀,不到半年,宇文化及又为夏王窦建德所杀。义成公主忍屈受辱所换来的,不过是族人的死讯,是皇朝的灭亡,为之所努力争取的,终毁于暴君与奸臣之手。

义成公主痛恨宇文化及,虽说杨广必死是天下趋势,但隋朝宗室又有何错于宇文家,要屠尽杨氏一族和外戚?于是义成公主命窦建德交出宇文化及的头颅,送往东突厥,要令其尸首不全,死后依旧不得安宁,以此来祭文、炀二帝和慘死的隋朝宗室。

义成公主有复隋之心,在始毕可汗死后,再次下嫁其弟处罗可汗,为三朝国母,权势滔天,从者甚众。当时中原各割据势力畏惧突厥,纷纷向东突厥称臣,连唐高祖李渊也一度求好东突厥,争取其兵力的支援。

于是在公元620年,义成公主再命窦建德交出炀帝皇后萧氏与炀帝孙儿杨政道,迎两人入东突厥,姑嫂得以重逢,不但萧皇后免于寄人篱下的生活,杨政道也被拥立为隋王,继承隋业,下令东突厥境内的汉人都隶属于他,行隋朝纪年,置百官,建宫殿,史称“后隋”。之后,处罗可汗打算攻下唐朝并州,让杨政道统治,但占卜不利,加上处罗可汗患病去世,出兵一事就此搁置,义成公主因为处罗可汗之子样丑而身弱,于是立处罗可汗之弟为颉利可汗,再次主持下嫁仪式,为突厥四朝国母。

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义成公主和萧皇后在对唐朝事务上,两人政见不合,义成公主始终还是想要复兴隋朝,让杨氏一族的根重新插入中原大地。

义成公主心中对唐朝是有恨的,因为人称“史上最牛岳父”的独孤信,他的两个女儿,分嫁了杨广和李渊,杨李两家其实是亲戚,杨广还算得是李世民的叔叔呢,可在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不止不帮助自家人,反而凑热闹,分起了一杯羹,最终李氏还坐了杨氏的江山,而且李渊起事之初所拥立的恭皇帝杨侑死时才十五岁,民间风传的李渊弑君未必是空穴来风。

种种事件一起,导致了义成公主对唐朝始终心怀怨恨,为了恢复大隋江山,不惜倒行逆施,战火重燃。颉利可汗继位后,开始连年对侵略唐朝边境,杀掠吏民,劫夺财物。唐朝中原初定,无力应付突厥的入侵,只得避其锋芒,忍气退步,义成公主却还是步步紧逼。

颉利可汗于公元626年南侵唐朝,锋芒正盛,但其后太宗御驾亲征,在渭水签订便桥之盟,迫其退兵。义成公主复国之心不死,想要集结部队,破坏盟约,再度南侵,此时经过数年策划,太宗先发制人,在公元629年派李靖、李绩与薛延陀可汗等部署兵力,夹攻颉利可汗,次年大败颉利可汗于阴山,生擒颉利可汗,一战而东突厥汗国亡。

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义成公主对隋朝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她始终认为唐朝是“谋逆”,前半生努力保护大隋,后半生全力复兴大隋。但随着颉利可汗的兵败,突厥汗国的灭亡,义成公主已失去了最后的支柱,她的根已经不在了,她的家也已经不在了,她已不需关心自己的结局,不在担忧兴兵中原所带来的后果了,也终于可以卸下这背负了一生的重担了。

公元630年,义成公主为唐将李靖所杀,姓名不详,墓地不详,葬礼不详,祭文不详,史书记载不详,为国尽心卖力的义成公主,也成为了史书中的一抹孤魂,从历史中的记忆中逝去了。

四嫁突厥可汗,为复国呕心沥血的奇女子,可后世却没多少人记得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