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祕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在古代時,因為沒有像現代一樣多樣化的娛樂方式,所以看戲是古代人們的主要娛樂方式。而暢音閣則就是作為清宮內廷專為看戲的戲樓。今天聽戲菌就和大家一起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在1772年乾隆皇帝為自己養老的地方太上皇宮,建造了一座三層的大戲臺,那就是暢音閣。暢音閣目前是紫禁城最大的戲臺,與德和園大戲樓和清音閣並稱為清代三大戲樓。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暢音閣·主要用途

規模宏大的暢音閣,則專為重大節慶演戲時所用,在此演出的戲曲大多是歌舞昇平的吉祥神仙戲。據資料記載,清末西太后當政時期,凡遇節日,她總是要到暢音閣看戲,並由皇帝、皇后、妃、嬪、命婦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西太后五十歲生日時,為在暢音閣演戲給西太后看,僅購置戲服和道具的支出,就耗費白銀十一萬兩之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促進了京劇的繁榮發展。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暢音閣·主要結構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暢音閣三重簷,臺基高1.2米,通高20.71m,總面積685.94平方米,一、二層簷覆黃琉璃瓦。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與南邊五開間扮戲樓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層簷下懸“暢音閣”匾,中層簷下懸“導和怡泰”匾,下層簷下懸“壺天宣豫”匾。內有上中下三層戲臺,上層稱“福臺”,中層稱“祿臺”,下層稱“壽臺”。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暢音閣·建築特點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壽檯面積210㎡,臺內不設立柱,採用抹角梁。檯面後部設有4座樓梯,接平臺,上樓梯可抵達祿臺。壽臺北、東、西三面明間的兩柱上方裝飾鬼臉卷草紋木雕彩繪匾,惟正(北)面掛聯:“動靜葉清音,知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取自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檯面中部下方設地井,地井內安裝有絞盤,平時用木版蓋著,蓋板可開合,可以根據戲劇的內容,把佈景和人物從地下托出檯面,造成從地下或水中鑽出來的戲劇效果,例如表演“地湧金蓮”一場戲,就是從臺底下慢慢鑽出四朵大蓮花來,一朵蓮花上坐著一尊菩薩。臺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邊中間有一眼水井,可為戲中表演噴水提供水源。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祿臺、福臺則均將前沿(北側)做為檯面,使觀戲者抬頭便可看到。三層臺設天井上下貫通,祿臺、福臺井口安設轆轤,下邊直對壽臺地井,根據劇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員、道具等,例如上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戲目時,用轆轤把幕景和演員從上面送下來,造成從天而降的戲劇效果。使用三層臺的劇目不多,絕大多數只在壽臺上表演,福臺和祿臺則只在一些神怪戲中才用。

菊壇走馬|走進故宮暢音閣,探秘清宮戲曲視聽夢境

在感嘆古代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手時,

更要考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

中國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它曾唱響中華文化的千古文明,

也必將在新的時代散發它的光彩,

給更多聽眾以文化的滋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