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紙工藝——紙張中的貴族『瓷青紙』

瓷青紙又名紺紙、碧紙、紺碧紙、紺青紙、青藤紙、碧楮紙、鴉青紙等,被稱為磁青紙則見於明代是五代至宋的一種華麗的染色加工紙,一般較厚重,可分層揭開,並染以靛藍,因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稱為瓷青紙。瓷青紙又稱磁青紙。

傳統制紙工藝——紙張中的貴族『瓷青紙』

工藝特色

瓷青紙是用靛藍染成,因色澤新鮮時與宣德青花瓷相似而得名。表面或經砑光加蠟,一般用泥金寫字其上,或將金粉散於膠水中寫成金字,顏色十分鮮明美觀

傳統制紙工藝——紙張中的貴族『瓷青紙』

(瓷青紙作品-無量壽佛圖)

傳統制紙工藝——紙張中的貴族『瓷青紙』

磁青紙的出現,與寫經的需求有關。磁青紙的顏色深藍,有種靜謐、意象深遠的特質,最適合用於書寫內容深奧、哲理性強的經典,可彰顯經典的莊嚴肅穆。古代寫經紙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黑墨書寫在白色、米黃色或黃色的寫經紙上,如敦煌寫經紙、硬黃紙及著名的金粟山藏經箋。另一種是以金銀泥書寫,紙張為深藍或黑色,大都是磁青紙及明宣德貢箋羊腦箋(磁青紙升級版)。

以前的線裝書的封面及封底多用瓷青紙製作而成。(武俠裡面那武林秘籍封面好多也是瓷青紙做成。^_^,紙張不牢固那些練武的人翻幾下就翻爛啦)

傳統制紙工藝——紙張中的貴族『瓷青紙』

線裝書既便於翻閱,又不易散破。是中國傳統的裝訂技術史上最為進步的形式,具有典雅的中國民族風格的裝幀特徵。線裝書的出現,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裝幀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民族風格,至今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中國書”的象徵。

傳統制紙工藝——紙張中的貴族『瓷青紙』
明朝沈榜《宛署雜記》中記載,明萬曆20年(公元1592年)時,磁青紙值一錢銀子,而當時一錢銀子可買2瓶燒酒,不然就是白麵10斤或鐵釘5斤,而且比起一般紙張都以100張計價相比,磁青紙可說是當時最貴的紙了,往往成為王侯公卿、富商巨賈、文人名士所收藏的“頂級”書寫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