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纸工艺——纸张中的贵族『瓷青纸』

瓷青纸又名绀纸、碧纸、绀碧纸、绀青纸、青藤纸、碧楮纸、鸦青纸等,被称为磁青纸则见于明代是五代至宋的一种华丽的染色加工纸,一般较厚重,可分层揭开,并染以靛蓝,因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称为瓷青纸。瓷青纸又称磁青纸。

传统制纸工艺——纸张中的贵族『瓷青纸』

工艺特色

瓷青纸是用靛蓝染成,因色泽新鲜时与宣德青花瓷相似而得名。表面或经砑光加蜡,一般用泥金写字其上,或将金粉散于胶水中写成金字,颜色十分鲜明美观

传统制纸工艺——纸张中的贵族『瓷青纸』

(瓷青纸作品-无量寿佛图)

传统制纸工艺——纸张中的贵族『瓷青纸』

磁青纸的出现,与写经的需求有关。磁青纸的颜色深蓝,有种静谧、意象深远的特质,最适合用于书写内容深奥、哲理性强的经典,可彰显经典的庄严肃穆。古代写经纸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黑墨书写在白色、米黄色或黄色的写经纸上,如敦煌写经纸、硬黄纸及著名的金粟山藏经笺。另一种是以金银泥书写,纸张为深蓝或黑色,大都是磁青纸及明宣德贡笺羊脑笺(磁青纸升级版)。

以前的线装书的封面及封底多用瓷青纸制作而成。(武侠里面那武林秘籍封面好多也是瓷青纸做成。^_^,纸张不牢固那些练武的人翻几下就翻烂啦)

传统制纸工艺——纸张中的贵族『瓷青纸』

线装书既便于翻阅,又不易散破。是中国传统的装订技术史上最为进步的形式,具有典雅的中国民族风格的装帧特征。线装书的出现,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装帧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民族风格,至今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书”的象征。

传统制纸工艺——纸张中的贵族『瓷青纸』
明朝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明万历20年(公元1592年)时,磁青纸值一钱银子,而当时一钱银子可买2瓶烧酒,不然就是白面10斤或铁钉5斤,而且比起一般纸张都以100张计价相比,磁青纸可说是当时最贵的纸了,往往成为王侯公卿、富商巨贾、文人名士所收藏的“顶级”书写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